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咖啡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及毛乳头细胞,记录6 d内毛囊的生长速度和毛球部形态学改变,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RT-PCR技术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及5α-还原酶(SRD5A)的mRNA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05%咖啡因明显促进毛囊生长,0.000 5%咖啡因促进毛乳头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并促进毛发生长正性相关因子表达,抑制负性相关因子表达.结论: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咖啡因可以促进人毛发生长,高浓度咖啡因抑制毛发生长.  相似文献   

2.
体外长期培养人毛乳头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生长特性,为深入阐明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分离毛乳头后,于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长期传代培养中毛乳头细胞生长方式的改变,并用计数法绘制不同传代水平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培养中的毛乳头细胞多呈梭形,细胞在融合前出现多层凝集性生长的细胞团,并具有周期性,凝集性生长状态下毛乳头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凝集性生长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弱,表现为凝集性生长的细胞团数目减少、体积变小。结论: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具有周期性凝集性生长的特性,凝集性生长的特性可能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毛乳头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的生物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低传代的人毛乳头细胞,收集其上清配制成条件培养基,用此条件培养基培养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观察其细胞的3H-TdR计数值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用低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上清液培养过的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3H-TdR计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电镜下可见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核糖体丰富、内质网分泌成池。结论:低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有明显促进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曲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正常头皮毛囊真皮成分的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繁殖曲线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毛乳头细胞作真皮鞘细胞,在4种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并在基础培养基、常规培养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中进行^3H-TdR掺入,测定细胞代谢情况。结果: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呈现三个时相,停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3种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真皮鞘细胞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常规培养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3种间质细胞的促生长作用表明,在器官型培养中对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成分的细胞也会有促生长作用,为毛囊器官型培养和人工皮肤研究采用此培养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乳头细胞的体外培养是深入研究毛囊生物学、真表皮相互作用机制、毛发形成/重建过程、临床各种与毛发相关的功能代谢失调疾病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但由于其位置特殊,获得困难,贴壁困难,细胞数量少,而不同的培养条件又会影响毛乳头细胞的功能,从而使这种细胞的培养很难建立.本研究利用显微分离法获得毛乳头,MCDB153培养液+10%胎牛血清作为培养介质,成功建立了毛乳头细胞培养方法,并系统观察了毛乳头细胞在此培养条件下某些特殊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雌二醇(E2)对于体外培养的原代毛乳头细胞(DPC)的生物钟基因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6个月胎龄畸形引产胎儿头皮毛乳头细胞,2周后同步所有细胞生物钟活性,随机分为雌激素E2实验组和对照组。24 h中每间隔6 h提取一次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Clock、Bmal1、Per1、Per2、Per3等主要生物钟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贴壁后的原代DPCs呈放射状向外生长,单个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无论雌激素E2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DPCs生物钟基因均呈节律性表达。雌激素E2处理后,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生物钟基因(Clock, Bmal1, Per1, Per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E2显著调节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其生物学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雄激素在体内对毛发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局部毛发亦能诱导毛发脱失,导致雄激素性脱发,在这个过程中毛乳头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代谢及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雄激素性脱发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激素在体内对毛发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对局部毛发亦能诱导毛发脱失 ,导致雄激素性脱发 ,在这个过程中毛乳头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代谢及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 ,以进一步了解雄激素性脱发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雄激素性秃发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目前已知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与雄激素尤其是二氢睾酮水平及精神因素有关,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毛乳头细胞来源于成纤维细胞,是构成毛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可表达雄激素受体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毛囊再生,在调控毛囊的周期性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且毛乳头细胞参与雄激素的代谢,雄激素通过诱导易感毛囊毛乳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引起脱发.可见毛乳头细胞与雄激素性秃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良毛乳头细胞(DPC)分离方法,确立最佳DPC培养条件,界定保持DPC特性的最大传代。方法:使用改良DPC分离法分离纯化人头皮DPC,以不同条件培养,从生长曲线和凋亡两个角度,观察DPC体外生长变化。结果:改良的分离法操作更灵活,DPC获得量充足,污染几率下降;DPC在高糖DMEM 12?S环境内生长活力最强,传至6代以后失去原有特性,不再适合DPC体外功能的研究。结论:改良DPC分离法及稳定培养体系的建立,为DPC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腋窝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腋臭术后含毛皮肤标本,分别用改良二步酶消化法、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分离腋窝毛乳头,比较3种方法操作过程差异以及毛乳头分离效率、贴壁率、细胞迁出时间、总操作时间、实际操作时间的差异,并鉴定培养的腋窝毛乳头细胞。结果 与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相比,改良二步酶消化法操作更简单,分离效率可达30%以上,1周后毛乳头贴壁率高达96%,细胞迁出时间缩短3 ~ 4 d,总耗时长于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但实际操作时间短于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且污染率低于显微解剖法。培养的腋窝毛乳头细胞早期可呈凝集性生长,6代以后的细胞呈非凝集性生长。免疫荧光结果示腋窝毛乳头细胞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阳性。结论 改良二步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快速分离人腋窝毛乳头细胞的方法,少量标本即可培养出腋窝毛乳头细胞。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DP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0.1、0.5、2.5、12.5及62.5 mmol/L)的精氨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DPC 48 h,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凋亡技术,测定精氨酸对DPC增殖的影响,用PCR技术测定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α-还原酶(SRD5A)、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结果:精氨酸浓度为0.1 mmol/L时,明显促进DP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当浓度为0.5 mmol/L时,其对DPC的促增殖作用最强.当精氨酸浓度为12.5 mmol/L时,其对DPC的增殖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精氨酸对DPC增殖有明显影响,适当浓度的精氨酸能显著促进DPC分泌VEGF、FGF、ER,抑制AR、SRD5A,可能是通过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毛发生长.  相似文献   

14.
The growth of vibrissa dermal papilla cells in vitro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Vibrissa dermal papilla cell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grown and serially cultured and their early behaviour compared with cultured feather dermal papillae. Initially the vibrissa cells demonstrated singular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poor spreading ability, before eventually forming a fibroblast-like population of cells.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索和建立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方法。方法分离2月龄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结果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后,增生速度快,早期培养的细胞呈凝集性生长,而6代后的细胞则呈非凝集性生长。结论利用分离酶和Ⅳ型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得的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并传代。  相似文献   

17.
The culture of dermal papilla cells from human hair follicle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Dermal papillae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hair follicles and primary cell cultures were established from the papilla explants. The cultured papilla cells spread slowly, initially as a monolayer, and eventually formed multi-layered parallel arrays of fibroblast-like cells. At the edges of expanding colonies the cells were large and flattened and showed a tendency to form clumps. The behaviour of human dermal papilla cells in culture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in cultures of papilla cells from rat vibrissa foll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