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对母乳喂养、泌乳量和乳房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计划在该院分娩的临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后2 h给予乳房按摩,对照组产后12 h给予乳房按摩,比较不同时间按摩对产妇母乳喂养、泌乳量及乳房问题的影响,寻求最佳按摩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乳房胀痛评分、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房硬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乳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肿胀、乳房胀痛、泌乳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2 h较产后12 h进行乳房按摩更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泌乳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充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为(18.14±3.01) 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6.31±4.97) h (P<0.05)。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充足率分别为62.22%、91.11%、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36%、63.33%、77.78%(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可明显缩短剖宫产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泌乳充足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按摩乳房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乳房按摩,对照组按常规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和测量两组乳房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0.01,②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可使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4.
熊丽 《医疗装备》2023,(2):126-128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结合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4名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与穴位按摩),各47名,比较两组的泌乳功能、子宫复旧水平、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心理状态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16.43±2.72)h]短于对照组[(22.65±4.34)h],产后24、48、72 h的泌乳量[(35.70±4.88)ml、(82.20±6.67)ml、(131.46±11.06)ml]高于对照组[(26.43±3.62)ml、(71.14±5.73)ml、(116.59±10.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入骨盆时间[(5.42±0.63)d]短于对照组[(6.77±1.08)d],产后72 h宫底高度[(5.87±0.53)cm]低于对照组[(6.69±0.4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39-840
目的探讨产后不同时段乳房按摩对泌乳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2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 C组、 D组各50例,乳房按摩时间分别为分娩后2 h、 6 h、 12 h、 24 h,比较四组的首次泌乳时间、泌乳充足率、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结果 A组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产后48 h泌乳充足率明显优于C组、 D组(P <0.05);四组产后30 d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 A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 C、 D组(P <0.05)。结论产后越早进行乳房按摩,则首次泌乳时间越早、泌乳量越多、母乳喂养成功率越高,且能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促进产妇产后泌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宜春市中医院分娩的86名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后综合康复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泌乳情况、乳房肿胀程度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48、72 h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能够缩短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增加产后泌乳量,减轻乳房肿胀程度,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按摩实施时间对孕妇产后母乳分泌及成功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南京总医院收治的10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在产后2 h内由专业护理人员实施乳房按摩,对照组在产后12 h实施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 d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泌乳量,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为(14.56±6.39)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7±8.41)h,产后3 d泌乳素水平为(337.73±86.6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57±54.01)ng/ml(P0.05);产后7 d,观察组泌乳充足的产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产后2个月内,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乳房肿胀及泌乳热发生率分别为34.62%、3.85%、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62%、26.92%、21.15%(P0.05)。两组乳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2 h内为乳房按摩最佳时机,产后尽早实施乳房按摩可缩短泌乳启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乳房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母婴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56例,产后进行乳房按摩的产妇97例为研究组,未进行乳房按摩的5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及产后42天、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开始泌乳时间、开始泌乳量、乳房胀痛率及产后42天、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分为(12.4±3.3)h、(21.35±4.1)ml、6.19%、88.66%、75.26%,对照组的分别为(20.2±6.7)h、(12.22±7.3)ml、20.34%、62.71%、42.37%,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骆琴  彭树花  骆佳美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06-1509
目的 调查产妇产后初次泌乳时间及相关因素,为产妇产后泌乳指导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20年1—12月在重庆市大足区2家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产妇基本情况及喂养相关因素,并对产妇初次泌乳时间进行随访跟踪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产妇产后初次泌乳时间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产妇产后初次泌乳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671名产妇纳入研究,年龄21~43岁,平均(31.6±2.9)岁,其中初产妇438人,经产妇233人;胎数单胎642人,双胎29人;分娩方式阴道分娩512人,剖宫产159人。产后初次泌乳时间<24 h 329人、24~<48 h 176人、48~<72 h 105人、≥72 h 61人,分别占49.03%、26.23%、15.65%、9.09%。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895)、经产(OR=0.689)、分娩孕周≥37周(OR=0.498)、分娩方式为剖宫产(OR=1.637)、乳头凹陷/扁平(OR=2.565)、母婴同室(OR=0.520)、首次吸吮乳房时间≥30 min(OR=2.787)、每天吸吮乳房次数越多(OR=0.845)是产后初次泌乳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大足区产妇产后初次泌乳时间以<24 h所占比例较大,初次泌乳时间受到年龄、产次、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乳头凹陷/扁平、母婴同室、首次吸吮乳房时间、每天吸吮乳房次数多种因素影响,应当加强孕前、产前教育,鼓励阴道分娩,产后早接触、早吸吮、多吸吮促进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二胎剖宫产母乳喂养的早期保健干预方案及效果,为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促进纯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二胎剖宫产高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教育,观察组采用早期保健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乳房舒适度、母乳喂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技巧、个人内在思考、喂养信心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48 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48 h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添加率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通畅率高于对照组,硬结、胀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保健措施干预能够提高二胎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产后泌乳,减少乳房不适,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任风姣 《现代保健》2011,(36):118-119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产妇分两组,试验组150例产后24h行乳房按摩,30min/次,1次/d,共2d。对照组150例行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泌乳开始时间早,乳量增多,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剖宫产产妇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6h进行乳房按摩护理,每天3次,连续4天,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开始泌乳时间显著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乳房舒适度显著提高和产后乳汁淤积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不仅可以提前泌乳的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还可降低乳房胀痛和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提高乳房的舒适度,可以有效提高纯母乳的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及其严重程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对205名初产妇进行问卷式调查.根据PDSS诊断标准以总分≥60分作为筛查产后抑郁产妇的临界值,总分≥80分作为筛查严重产后抑郁产妇的临界值.按得分情况分为3组研究泌乳指标。结果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延迟随产后抑郁程度递增,而泌乳量则递减;无抑郁组、轻度组、重度组产后1天泌乳率分别为59.3%、11.76%和0,产后3天泌乳量分别为83.51%、41.18%和0,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可影响母乳喂养,且其严重程度与母乳喂养成负相关,应该积极预防及早期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房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对产后缺乳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产后缺乳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基于乳房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对照组仅予以常规产科乳房按摩护理.干预一周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充盈情况.结果:干预3天、干预5天,观察组泌乳量评分(3.8±1.2)分、(1.7±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疏通经络,穴位按摩促进母乳分泌的疗效,为临床开展此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20~34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产后行疏通经络,穴位按摩辅助哺乳;另一组为对照组,按产后常规进行护理指导哺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住院期间乳汁分泌显效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减轻产后乳房胀痛,发热及减小肿块的作用。结论依据子午流注理论按时进行产后早期疏通经络,穴位按摩可缩短泌乳的始动时间,促进乳汁的分泌,改善产后乳房不适,是一种简单、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林格尔治疗仪结合手法按摩促进下垂乳房泌乳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产妇的知情同意将81例乳房下垂产妇随机分为3组,产后72h内研究组采用普林格尔治疗仪结合手法按摩刺激乳汁分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纯手法按摩和仅依靠新生儿吸吮刺激乳汁分泌。观察3组泌乳情况。结果研究组泌乳开始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普林格尔治疗仪结合手法按摩促进下垂乳房泌乳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驻马店地区产妇初次泌乳时间及泌乳延迟现状,为本地区产妇泌乳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7日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和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生产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获取其产前情况(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焦虑、抑郁、产前母乳宣教)及产后干预情况(母婴同室、母婴早期接触、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母乳喂养指导、低频脉冲康复治疗仪乳房刺激、心理干预),对产妇初次泌乳时间及泌乳延迟发生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产前情况、产后干预情况对泌乳延迟发生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有效调查对象1 185人。初次泌乳时间<24 h 352人,24~47 h 293人,48~71 h 272人,≥72 h 268人,泌乳延迟发生率为22.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OR=2.438)、抑郁(OR=2.691)、产前母乳宣教(OR=0.569)、母婴早期接触(OR=0.953)、早期乳房穴位按摩(OR=0.689)、母乳喂养指导(OR=0.559)、低频脉冲康复治疗仪乳房刺激(OR=0.463)、心理干预(OR=0.723...  相似文献   

18.
刘怡  向洁 《中国妇幼保健》2023,(8):1392-1395
目的探讨超早期泌乳干预方案对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分娩的260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收集基线资料以后,对照组由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由研究者进行超早期泌乳方案干预。结果干预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4 h、24~48 h、48~72 h 3个时段内干预组产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组中,产后1 h以内开奶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1~6 h内开奶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4~48 h和48~72 h两个时间段内早开奶组(<1 h)产妇的泌乳量均高于1~6 h内开奶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泌乳干预方案可增加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量,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朱晓萍  许小菊  陆瑞芳  程静 《职业与健康》2013,(22):3047-3048,3051
目的探讨纽曼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康复和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10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腹产初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纽曼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24、48h子宫复旧情况)和泌乳功能(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24±2.07)h,下床活动时间为(21.36±2.23)h,显著早于对照组的(19.80±2.04)h和(23.04±2.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子宫复旧分别为(12.28±1.99)和(5.08±1.35)e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8±1.96)和(6.48±1.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3.48±1.96)h,显著早于对照组的(24.84±1.8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h泌乳量评分(2.40.4-0.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护理明显促进剖宫产初产妇术后康复,改善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剖宫产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乳素含量.结果 剖宫产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为16.3±6.8小时,晚于阴道分娩组的5.7±2.6小时(t=3.372,P=0.001).剖宫产组产后3天内泌乳量多者为28.0%,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的52.0%(χ2=6.000,P=0.014);在分娩后12小时,阴道分娩组血清催乳素为8 136±1 438nmol/L,剖宫产组为7 125±1 542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7,P=0.017);产后1个月时,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产后6、12个月时,剖宫产组母乳喂养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χ2=10.667,P=0.001;χ2=4.320,P=0.038).结论 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泌乳量少,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对剖宫产产妇更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