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自从发现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EDRF)即一氧化氮(NO)后 ,其生物学作用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研究表明 :β肾上腺素受体 (β- AR)激活与左旋精氨酸 /一氧化氮 (L- Arg/ NO)通路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这一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病理意义作一综述。1 L- Arg/ NO系统体内许多细胞有 L- Arg/ NO合成通路 ,NO合成的底物是 L- Arg和氧 ,L- Arg作为 NO的前体物有高度的立体异构专一性。一氧化氮合酶 (NOS)是这一反应的唯一限速酶 ,产物是 NO与 L-瓜氨酸 (L -citrulline,L- Citn)。合成的 NO迅速扩散到邻近细胞 ,激活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 (GC…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受损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作者对30例糖尿病病人和35例健康人对照观察了红细胞变形指数,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0.63±0.42)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14,P<0.01),且糖尿病病人的红细胞变形指数与HbA_1C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01),结论认为糖尿病病人的高糖状态引起红细胞中HbA_1C含量升高,改变了红细胞膜的弹性和液态流动性,是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其影响微循环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明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19(2):69-72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是两种作用相反的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参与早期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参与肾脏水,盐电解质平衡调控,影响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其中一氧化氮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损伤和保护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6.
7.
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红细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红细胞L-精氨酸(L-Arg)转运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方法选家兔12只,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喂以高脂饮食(高脂组)及普通饮食(对照组)6周,取静脉血浆测血脂水平。并测定红细胞的L-Arg转运及NOS活性。结果(1)高脂组动物血浆总胆固醇(Total-Chol)、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高脂组动物红细胞L-Arg最大转运速率(Vmax)较对照组下降19.1%(P<0.01),NOS活性较对照组降低42.4%(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时红细胞L-精氨酸的跨膜转运障碍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研究表明 ,左旋精氨酸 (L Arg) /一氧化氮 (NO)系统与胰岛素抵抗 (IR)有关。血小板是胰岛素的作用部位之一 ,膜上有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转运L Arg的通道。本研究测定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小板NO含量并观察L Arg和胰岛素孵育对血小板产生NO的影响 ,以探讨血小板L Arg/NO系统在IR中的意义。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正常对照 (NC)组 13例 (男 7,女 6 ) ,年龄 (5 8±11)岁 ,为体检正常者 ,体重指数 (BMI) <2 5kg/m2 ,〔(2 1.6±0 .8)kg/m2 〕 ,空腹血糖 (FBG) (5 .0 8± 0 .5 1)mmol/…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壁与红细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时主动脉与循环中红细胞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系统变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喂养家兔12只,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对照组,分别喂以高脂饮食和普通饮食,6周后取静脉血,并处死动物,测定主动脉和循环中红细胞L-Arg转运,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生成量。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平滑肌细胞L-Arg/NOS/NO系统活性增强,而其内皮细胞NOS活性降低;循环中红细胞L-Arg的跨膜转运速率和亲和力降低,其NOS活性下降。结论 循环中红细胞L-Arg/NO系统变化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其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自1987年被发现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张因子后,NO研究已涉及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多种领域,NO与一些含氮衍生物一起通过和生物分子及细胞的相互作用参与机体保护、调节及逆转等机制,特别是调节心血管系统中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NO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管病变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尿一氧化氮排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24h尿一氧化氮(NO)排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6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和64例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尿NO排量、血NO水平以及血、尿血管内皮素(ET)的测定,并与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结果 伴高血压的糖尿病组尿NO排量、血NO 于单纯糖尿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单纯糖尿病组尿、血NO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时尿NO变化与单纯糖尿病或非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均有所不同,这既是糖尿病与高血压同时存在的结果,亦可能成为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症出现和发展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NO、NOS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 2型糖尿病 (2 - DM)合并高血压 (EH)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测定 ,探讨其在 2 - DM合并 EH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设正常对照组、单纯 2 - DM组和 2 - DM合并 EH组 ,分别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NO及 NOS。结果 2 - DM合并 EH组空腹胰岛素 (FINS)、舒张压 (DBP)和收缩压 (SBP)等均显著高于单纯 2 - DM组和正常对照组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和 NO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相关分析显示 NO与 FINS和血压呈明显负相关 ,与 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中 NO含量与胰岛素抵抗和血压密切相关 ,2 - DM患者血清 NO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了 2 - DM患者合并 EH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者痰液中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痰液中一氧化氮( N O) 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 硝酸盐( N O2/ N O3) 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 Griess 重氮法测定45 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哮喘患者及15 例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血清 N O2/ N O3 含量,同步测定哮喘患者痰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 C P) 水平及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轻、中、重度发作期患者痰液 N O2/ N O3 中位数浓度( 分别为131 μmol/ L、136 μmol/ L) 与缓解期组(85 μmol/ L) 及正常对照组(63 μmol/ L)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慢支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痰液 N O2/ N O3 水平(33 μmol/ L) 与各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缓解期及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 N O2/ N O3 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 E V1 占预计值% )间呈显著负相关(r 分别= - 0587 、- 0485 , P 均< 005) ;而痰液 N O2/ N O3 与 E C P 间呈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病理条件下,一氧化氮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系统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的信号分子而导致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并通过介导脂质、细胞因子及高糖所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而在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卡托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影响。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卡托普利。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后血清NO、ET和C-RP,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T2DM患者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3±6μmol/L比37±8μmol/L,P<0·05),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94±19μg/L比57±14μg/L,P<0·05),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4·6±2·1mg/L比2·3±1·2mg/L,P<0·05)。卡托普利组治疗2个月后NO浓度显著上升(23±7μmol/L比29±6μmol/L,P<0·05),ET显著下降(95±19μg/L比80±22μg/L,P<0·05),3个月后C-RP也显著下降(4·7±1·3mg/L比3·3±1·1mg/L,P<0·05);常规治疗组6个月观察期内NO、ET和C-RP无明显变化。结论T2DM患者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卡托普利可减轻T2DM患者的内皮功能受损和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残粒样微粒胆固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残粒样微粒胆固醇(RLP C)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血清RLP C浓度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同时测定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140)和血清一氧化氮(NO)。尿 24h微量白蛋白用放免法测定,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其分为 3组。结果96例 2型DM患者RLP C与 44例正常对照 (NC)比较显著升高〔(0. 281±0. 162)mmol/Lvs(0. 193±0. 125)mmol/L,P<0. 01〕,且 2型DM患者D1 组 (UAER<20μg/min)、D2 组 (UAER20 ~200μg/min)和D3 组(UAER>200μg/min)相比,RLP C浓度依次显著增加〔( 0. 225±0. 145 )mmol/L, ( 0. 292±0. 181 )mmol/L, (0. 363±0. 192)mmol/L〕。D2 和D3 组GMP140浓度显著高于D1 和NC组(均P<0. 01),NC组和D1 组NO均显著高于D2 和D3 组 (均P<0. 01)。RLP C与NO呈高度负相关 (r=-0. 75,P<0. 01 ),与UAER和GMP140呈高度正相关(r=0. 78和r=0. 81,均P<0. 01),NO与GMP140浓度呈高度负相关 (r=-0. 78,P<0. 01)。结论 RLP C浓度在 2型DM患者中显著增加,且在并发DN的 2型DM患者增加更显著,RLP C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致病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和活化血小板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雷米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16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雷米普利组 ,雷米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雷米普利治疗。用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 1、2、3、6月后血清NO和CRP ,以 75名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而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雷米普利组治疗 2月后NO浓度从 ( 9.2 4± 3 .43 ) μmol/L显著上升到 ( 10 .76± 3 .0 7) μmol/L ,3月后CRP从 ( 3 .3 6± 1.82 )mg/L显著下降到 ( 2 .72± 1.63 )mg/L ;常规治疗组 6个月观察期内NO和CRP无明显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壁的慢性炎症反应 ,雷米普利减轻了这种内皮功能受损和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免(ELISA)法、放免法检测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同时以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血清Hcy水平:糖尿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微血管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2)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糖尿病组大血管并发症组、微血管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高于对照组,大血管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低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水平:糖尿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各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微血管并发症组。(3)高Hcy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内皮素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与高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El-Mahmoudy A Shimizu Y Shiina T Matsuyama H Nikami H Takewaki T 《Acta diabetologica》2005,42(1):23-30
Abstract
Comparing macrophage-derived cytokine and nitric oxide (NO) profiles in type I and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DM);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thymoquinone (TQ) has any modulatory effect wer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Peritoneal macrophages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 (OLETF) as a model for type II DM and its control Long-Evans Tokushima Otsuka (LETO) rats, as well as from streptozotocin (STZ)-injected LETO ones as a model for type I DM. The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incubated with or without TQ (10 µM)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 1 µg/ml). The same parameters have been also assessed in sera of the used animals with or without TQ treatment (3 mg/kg) under both LPS-stimulated (10 mg/kg) and unstimulated conditions. Nitrite, IL-1 and TN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crophage supernatants and sera of the acutely affected STZ-LETO rats either with or without LPS stimulation compared to corresponding controls. On the other hand, chronically diabetic OLETF rats macrophage supernatant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of IL-1 and TNF- levels upon LPS stimulation or even without stimulation (IL-1); and in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itrite concentration, which turned significant upon LPS stimulation. Sera of these animals, however,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NF- level. TQ normalised the elevated nitrite and cytokine profile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ye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lready decreased parameters in chronically affected OLETF rat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ducts to increase in acute type I and to decrease in chronic type II DM; and that TQ has the potential to normalise the elevated levels of these macrophage-derive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