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成人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47例成人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LASIK手术后1、6和12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并与该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6和12个月时弱视眼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等于或大于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且随术后时间的延长UCVA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且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术后1、6和12个月时弱视眼的UCVA高于术前BCVA的分别为37、38和38只眼,约占术眼的78.7%、80.8%、80.8%。结论 LASIK手术治疗成人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黄静  卢炜  周跃华 《人民军医》2009,(9):606-607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选择屈光度差≥2D近视92例,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矫正前后双眼视功能,分析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结果:(1)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6与〈0.6组近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2)高度屈光参差组(2~5.75D)与重度屈光参差组(≥6D)矫正后近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矫正前后融合功能及远、近立体视功能比较,差异显著(P〈0.05)。(4)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矫正后,具有正常近立体视功能的屈光参差度数为(3.125±0.685)D,具有异常近立体视功能的屈光参差度数为(3.928±1.549)D,立体视锐度缺失的屈光参差度数为(6.817±2.667)D。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Apex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2例远视儿童患者(7~15岁)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22只眼进行LASIK手术,最大预矫值 6.00D。术后1个月开始行弱视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结果术前,球镜屈光度: 5.50~ 9.00( 6.25±0.43)D,柱镜屈光度:0.00~-1.25(-0.73±0.33)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25~7.75( 6.13±0.51)D,裸眼远视力:0.05~0.3(0.12±0.10)D,裸眼近视力:0.1~0.5(0.19±0.14)D,矫正远视力:0.05~0.4(0.20±0.13)D,矫正近视力:0.1~0.6(0.27±0.16)D。术后12月,球镜屈光度:-0.50~ 0.75( 1·02±0.51)D,柱镜屈光度:0.00~-1.75(-0.52±0.51)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0.00~1.75(0.86±0.55)D,平均裸眼远视力:0.1~0.5(0.25±0.13)D,平均裸眼近视力:0.1~1.2(0.53±0.38)D,平均矫正远视力:0.1~0.6(0.29±0·17)D,平均矫正近视力:0.1~1.2(0.56±0.37)D。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使用Moria M2 90与110刀头对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术前条件基本匹配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0例分成2组:使用Moria M2 90刀头30例60只眼为90刀头组,使用Moria M2110刀头30例60只眼为110刀头组。观察LASIK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和像差的情况。随诊时间至术后3个月。结果全部术眼术中无"纽扣孔"瓣、前弹力层破裂、游离瓣、不全瓣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未发生角膜瓣移位、皱褶、上皮下植入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两组术后1 d,1周,1和3个月视力及屈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对比敏感度,术后1周,1个月90刀头组好于110刀头组,术后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两组像差均较术前增高,但90刀头组的像差增加值低于110刀头组。结论使用Moria M2 90和110刀头治疗中高度近视同样安全有效,使用90刀头的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及其与飞行关系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与专著。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56篇。资料综合阐述屈光不正的各种矫正方法在飞行人员中应用的优缺点,着重阐述了对飞行人员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应用可行性。结论相对于其他矫正方法,对飞行人员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民航飞行人员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为主,而军航飞行人员则以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rny,PRK)为主;美国军航飞行人员已被允许进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对我军飞行人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34例67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分别在术后1周、1月、3月、6月检查视力和屈光度,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83.58%),残留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24眼(35.82%).结论: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十分有效,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不用眼镜能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影响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h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暗环境下低对比度视力(10wcontrast visualacuity,LCVA)的相关因素。方法行LASIK术的患者61例122只眼。使用ZyQv视力表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暗环境下10%对比度视力。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视力、瞳孔直径、LCVA值、球镜度、等效球镜度、总像差、总高阶像差、K值、Q值和柱镜等。结果(1)术前LCVA值与瞳孔直径、球镜度绝对值、等效球镜度绝对值、总像差及总高阶像差正相关,与K值、柱镜度、Q值及球差不相关。(2)术后3个月LCVA值与Q值、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及球差正相关,与瞳孔直径及K值不相关;ALCVA与△总高阶像差、△球差、ZLQ值及预矫屈光度绝对值正相关。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前、术后其LCVA值受眼部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147例(289眼)屈光度在-1.00D~-20.00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对289眼随访6~1O个月,92%的患者术后裸视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0%的裸视达2.0,89.6%的术后屈光度在±1.00D之间,欠矫25眼,欠矫率仅为8.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优于PRK手术,是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和安全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 I)技术,探索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否对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造成影响。方法采用无磁MR I专用眼镜纠正屈光不正,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8例近视性屈光参差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 I数据,比较双眼皮层激活部位及范围的不同,及视力较差眼屈光纠正前后皮层激活情况的变化,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矫正屈光基础上,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激活范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视力较差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激活范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没有发生明显的皮层功能损害及优势眼的转移;配镜可明显提高视力较差眼的皮层激活,应尽早配镜或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情况,评价对其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后再行LASIK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拟行LASIK术的1015例2030只眼扩瞳后用Volk Digital WideField前置镜和三面镜详查眼底,对于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干性裂孔、亚临床视网膜脱离等眼给予532nm激光预防性光凝,经随访稳定有效后再择期行LASIK手术(B组),其余未行眼底激光预防性光凝的手术患者为A组。观察两组术后1周、1和6个月、1年裸眼视力以及B组眼底情况。结果在1015例(2030只眼)中,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共146例237只眼。A组937例1874只眼和B组72例106只眼患者LASIK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患者LASIK手术后1和6个月、1年散瞳后复查眼底见视网膜病变程度稳定,变性区无进展和演化,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LASIK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眼底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有临床意义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在LASIK术前给予预防性激光光凝是安全和有效的,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裂孔及脱离的发生,对LASIK术后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LASIK近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应用MoriaM2微型角膜刀联合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912例 (1785眼)。根据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屈光度≤-6.00D,二组屈光度>-6.00D。观察术中、术 后角膜瓣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屈光状况。结果 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1608 眼(90.1%)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9眼(7.2%)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第一组术后裸眼视力≥1.0者占 95.1%,第二组≥1.0者占82.3%,随访3~12个月视力基本稳定。术后12个月3例(5眼)屈光回退在 -1.25~-1.75D之间。角膜瓣相关并发症4眼(0.22%)。结论 MoriaM2自动微型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变化,探讨手术后应保留角膜的安全厚度.方法 将135例269只眼近视患者依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使用Orb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观察3组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差值(Diff)的变化.结果 术前3组Diff值1组为(0.023±0.008)mm;2组为(0.024±0.010)mm;3组为(0.024±0.010)mm,平均值为(0.024±0.009)m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厚度>500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23±0.008)mm,厚度<500 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35±0.014)mm,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3组Diff值均较术前增大,1组为(0.052±0.014)mm;2组为(0.052±0.018)mm;3组为(0.053±0.018)mm,平均值为(0.052±0.017)mm,术前术后两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根据保留角膜厚度不同分3组,1组保留角膜厚度>450 μm,Diff值为(0.041±0.008)mm;2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450 μm,Diff值为(0.057±0.013)mm;3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 μm;Diff值为(0.080±0.014)mm.3组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16±0.005)mm;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34±0.009) m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平均为(0.017±0.006)mm.结论 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近视程度无关,而与角膜厚度有关,较薄的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较厚的角膜明显.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保留角膜床厚度和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呈负相关.LASIK后角膜厚度至少应在410 μm,残留角膜床厚度安全值应为280 μ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次手术的时机、方法、效果、安全性和手术设计的注意事项。方法:综合首次手术后的时间、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瓣厚度、治疗光区的大小和目前屈光回退的度数,采用瓣下切削(原瓣下或再次超薄瓣下切削)和瓣上切削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对43例79只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28例54只眼行瓣上切削,15例25只眼行瓣下切削。二次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视力和屈光度基本稳定。瓣下切削者无并发症发生,瓣上切削者中有2例2眼出现0.5级HAZE。结论:再次手术矫正屈光回退和欠矫是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但术前精确的角膜厚度测量、屈光度的确定、患者首次手术资料的获取对手术设计中手术安全性、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眼底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近视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在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前后变化的观察 ,探讨LASIK手术对眼底的影响。方法 近视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 81例 10 6眼 ,均先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再行LASIK手术 ,术后随访 3~ 9个月 ,平均5 8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的视力均达到预期效果 ;术后 3天均呈过矫状态 ,随着时间延长 ,过矫消失。术后非接触性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眼底病变稳定 ,激光反应良好。结论  (1)LASIK手术只能矫正屈光不正 ,对眼底无影响 ,不会阻止或延缓眼底病变的发生发展。 (2 )LASIK手术应参考视网膜条件 ,而不单以最佳矫正视力为参考。 (3)近视眼无论度数高低均应扩瞳行三面镜检查 ,只要眼底有病变均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垂直弹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兔角膜瓣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双眼行LASIK,术后1周随机分2组,一组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刺激;另一组为垂直弹射组,弹射模拟器的弹射高度为 5 m,垂直加速度为+7 G,反复10次.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角膜瓣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角膜瓣的稳定性.结果 光镜观察:弹射后角膜基质愈合线清晰,未见分离,部分基底细胞呈空泡样变性,胶原排列轻微紊乱.透射电镜观察:伤口对合紧密,周围组织修复均匀,创口两侧角膜纤维组织排列规则,未见层间分离.兔角膜瓣稳定性比较:弹射组与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64).结论 LASIK术后1周,垂直弹射10次观察兔角膜瓣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93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LASIK手术,全部采用掀瓣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7.18±3.56)个月.术后平均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屈光度在±0.5 D以内者为90只眼(96.8%),20只眼(21.5%)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