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运用PAR指数评价蛙式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蛙式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病例20例,运用PAR指数对每一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价,对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前后分别17.72±3.48,2.28±1.63减少15.44±2.7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加权PAR总分矫治前后27.25±5.68,3.70±2.58,减少23.55±3.97,差异有显著性(P<0.01);PAR总分值加权前后减少百分率分别为89.61%,86.42%。结论:通过PAR指数的评价认为蛙式矫治器通过远移上颌磨牙可以有效治疗部分安氏Ⅱ类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畸形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畸形通过固定正畸矫治调整间隙,纠正中线,改善咬后用修复体恢复缺牙间隙。结果:10例患者缺牙部位的美观及功能均得到满意恢复。结论:先天缺牙患者通过个体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大建  王娜  龚犁玲 《右江医学》2012,40(6):796-798
目的探讨反复扩缩式快速扩弓矫治联合前方牵引矫治安氏Ⅲ类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氏Ⅲ类错患者81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为(11.3±1.26)岁,对患者进行反复扩缩式快速扩弓矫治联合前方牵引矫治,并在实验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颊侧情况、牙齿排列、覆、覆盖及中线等指标,并采用PAR指数进行加权分析。结果矫治前PAR分值为(23.16±8.66)分,矫治后PAR分值为(1.84±2.44),减少了(21.32±9.18)分,矫治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AR指标颊侧情况、牙齿排列、覆、覆盖及中线等矫治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未见有牙无改善或者恶化,改善患者占26.3%,极大改善患者占74.7%。结论反复扩缩式快速扩弓矫治联合前方牵引矫治能够有效治疗安氏Ⅲ类错。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先天缺牙的正畸与修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畸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青少年先天缺牙伴不同程度错(牙合)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6例先天缺牙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分析先天缺牙数目、部位、类型以及错(牙合)类型,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中切牙(27.1%)和上颌侧切牙(19.6%),以少数牙缺失为主.正畸治疗关闭缺牙间隙的患者37例,选择保留缺牙间隙结合修复的患者19例,两组在年龄和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拔牙减数后正畸治疗关闭缺牙间隙矫治,或集中间隙后配合修复的方法 进行治疗的效果满意.结论 青少年先天缺牙伴有不同程度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正确的诊断,选择正畸或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PAR指数评价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的矫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拔牙或非拔牙矫治结束的患者62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其中牙齿错位、反覆盖及中线的PAR指数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两组治疗后的PAR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减少的百分率中,咬合关系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拔牙病例的错(牙合)程度较非拔牙病例复杂,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和治疗,拔牙与非拔牙病例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拔牙矫治更有利于咬合关系和中线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应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的方法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和石膏模型进行测量,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PAR指数评价。结果 A点前移2.26mm,SNA角、ANB角、ANS-Ptm、Wits值均增大,SNB角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总分减少19.59分,减少百分率为83.12%,治疗后覆盖、覆、后牙咬合改善程度较大,所有患者前牙反解除,但牙齿排列及中线改善程度不明显。结论前方牵引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是十分有效的,有利于Ⅲ类骨骼的调整,但还需固定矫治器进一步调整后牙咬合、牙齿排列及中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通过固定正畸矫治调整间隙,纠正中线,改善咬(牙合)后用修复体恢复缺牙间隙.结果:10例患者缺牙部位的美观及功能均得到满意恢复.结论:先天缺牙患者通过个体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PAR指数对比评价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与直接粘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2012年煤炭总医院口腔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王府井部)门诊临床常见的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共3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15例.A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B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直接粘接技术.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颌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对比评价两种粘接方式治疗错颌畸形的疗效,并对比两种粘接方式的临床粘接时间.结果 治疗后A组PAR总分值为(2.80±0.35)分,B组PAR总分值为(2.93±0.43)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20±7.85)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99±8.55)%,B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13±7.93)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26±9.53)%,两组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大于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大于70%.A组临床粘接时间为(30.27±2.58) min,B组为(40.07±2.71)min,两组患者临床粘接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与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矫治效果差异不大,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对于粘接时间而言,与直接粘接相比,采用间接粘接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陆盛 《浙江医学》2014,(10):857-858
目的评价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类伴下切牙缺失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伴下颌切牙缺失的错合畸形患者36例,根据拔牙模式分为A组(拔4个双尖牙)、B组(拔3个双尖牙)、C组(拔2个双尖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PAR指数进行评价,比较分析3组患者牙齿排列、后牙咬合关系、覆合、覆盖、中线的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结果3组患者矫治前各项目PAR指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牙齿排列、颊合关系、中线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C组颊合关系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C组比较,B组中线PAR指数评分、总分及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患者权重减少分值上均>22,权重减少百分率均>70%。B组权重减少分值和权重减少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拔牙模式都能改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其中以拔除3个双尖牙模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伴有下颌个别前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患者先天缺牙的部位、类型和矫治方法。方法:25例先天缺失下颌个别前牙1~2颗的患者,其中17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5例集中间隙,结合修复进行治疗,3例结合邻面去釉、改变牙轴等手段解除拥挤,采用调整中线和Bolton指数的方法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模型进行测量,并对缺牙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先天缺失1颗下切牙15例,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10例,磨牙咬合关系多为远中,共18例,中性关系7例。结论:对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的矫治,应根据缺牙部位、数目、错情况及上下颌牙量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适的矫治方案。其中,结合补偿性减数是矫治患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PAR指数对比评价唇侧直丝弓矫治直接粘接与间接粘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传统唇侧正畸患者60例,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随机分成A组(直接粘接组)和B组(间接粘接组),每组30例。采用PAR指数对二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骀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评价二种粘接方式治疗错骀畸形的疗效,并对比二种粘接方式的临床粘接时间。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70%;二组患者临床粘接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结论传统唇侧直丝弓矫治直接粘接与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矫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对于粘接时间而言,与直接粘接相比,采用间接粘接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AR指数对比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成人错矜畸形患者共3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二组(A组和B组)。A组完成个性化舌侧矫治病例15例,B组完成传统唇侧直丝弓矫治病例15例。采用PAR指数对二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矜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评价二种不同矫治器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二种矫治器的矫治疗程。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70%;二组临床矫治疗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矫治效果与矫治疗程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平衡、稳定和美观,良好的咬合关系是实现以上目标重要的生理基础,其包括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正畸咬合疗效的评价,包括对患者牙尖交错位时的覆、覆盖、中线、磨牙关系等静态咬合指标的评价,以及正中、侧方、前伸运动时的动态咬合评价。PAR指数代表患者偏离理想咬合的程度,可以通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AR指数来定量评估正畸治疗的静态咬合变化。T-scan数字咬合测量系统因其具有“力和时间”的关联特点可用于正畸动态咬合疗效评价。就PAR指数和T-scan咬合系统评价正畸咬合疗效的优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完成病例疗效的主观判断结果与牙牙合模型及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筛选重要的客观测量项目,并建立主、客观判断的回归模型。方法:从全国6所正畸院校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治疗完成的2 383个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个病例作为样本。将样本的治疗后牙牙合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作为主、客观评价材料,由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样本的疗效水平进行主观评价,通过治疗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和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客观评分系统(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 objective grading system, ABO-OGS)两种方法对样本的牙牙合模型进行客观测量,采用自主研发的二维头影测量软件对样本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客观测量。以专家主观评价的均值作为因变量,客观测量结果作为自变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牙牙合模型资料客观测量项目为ABO-OGS的牙合关系,相关系数为0.655(P<0.01),其次是PAR的覆盖,相关系数为0.525(P<0.01)。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项目为下切牙的唇倾度,相关系数为0.446(P<0.01),其次是下唇的突度,相关系数为0.4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纳入回归方程的项目为ABO-OGS的排列、ABO-OGS的牙合关系、ABO-OGS的邻牙接触关系、L1/NB(°)、PAR的覆盖、SNB(°)、ABO OGS的牙合接触、U1/SN2(°)和PAR的中线,回归方程的R2为0.72。结论:本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患者疗效水平的主观评价金标准,从而客观地评判中国正畸治疗的疗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PAR指数评价骨性Ⅲ类错骀畸形非拔牙矫治及不同拔牙方式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正畸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治疗完成的骨性Ⅲ类错骀畸形的患者152例,通过PAR指数的评价分析非拔牙矫治、拔前磨牙矫治、拔磨牙矫治、拔下切牙矫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拔前磨牙组和拔磨牙组极大改善程度分别为95.92%和93.75%,非拔牙组和拔下切牙组极大改善程度分别82.98%和75.00%。结论(1)拔前磨牙矫治比非拔牙矫治取得了更大的改善程度,尤其在牙齿排列和中线调整方面显示了充分的优势。(2)减数下切牙的拔牙模式应慎重使用,在确认拔除一个下切牙可以使Bohon指数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时,可选择该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云  徐清  周嵩琳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4):292-293,295
目的:通过对临床成人正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成人正畸治疗完成的病例和11例未完成病例,分析成人错牙合患者中伴有口腔疾病的情况和典型病例矫治难点及特点等矫治体会。结果:成人正畸患者较儿童患者多伴有残冠残根、牙缺失、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修复体、牙周炎等问题。20例完成病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为尖窝关系或保持原有的后牙牙合关系。结论:成人错牙合患者由于大多伴有口腔疾病及增龄性改变,从而影响常规矫治设计方案,尤其对于需要拔牙矫治的病例,增加了正畸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齿槽外科手术辅助正畸牙移动对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齿槽外科手术对正畸牙齿移动时骨改建的影响。方法以犬为实验对象,实验侧牙列应用简单的齿槽外科手术辅助牙移动,对照侧牙列应用传统牙移动方法,通过四环素荧光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牙齿移动过程中张力侧的骨形成情况。结果在四周主动加力阶段,实验侧实验牙远中移动量(4.31±0.46mm)显著多于对照侧(2.16±0.42mm,P<0.01),而支抗牙近中移动量(0.44±0.07mm)与对照侧(0.46±0.09mm)无明显差异(P>0.05)。自体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实验侧移动牙张力侧新形成骨量多于对照侧,骨形成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侧BMP-2表达增强现象较对照侧出现早,峰值高,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结论齿槽外科手术促进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骨改建,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