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笔者自拟祛痰通便汤辨治顽固性便秘数十例 ,取得满意疗效 ,举例如下。女 ,45岁 ,1 998年 3月 1 5日诊。自述大便秘结1 5年 ,每 1 0余日一次 ,便时艰难。平素胸闷 ,脘腹痞满 ,甚时喘促 ,头晕目胀。曾屡服通便之剂 ,皆无疗效。诊见形体肥胖 ,舌质淡红 ,苔黄厚 ,脉滑数。治以祛痰逐饮 ,宣通气机。祛痰通便汤 :牛蒡子 1 2 g,白芥子 9g,胆南星 1 2 g,陈皮 1 0 g,半夏 9g,茯苓 1 2 g,杏仁 1 2 g枳壳 1 2 g,柴胡1 2 g,川芎 1 2 g,生甘草 6 g。水煎服 ,日 1剂 ,3剂。 3月 1 9日二诊。自述痞满明显减轻 ,大便通畅。以上方继服 6剂。 3月 2 6…  相似文献   

2.
头皮麻木     
<正> 刘某,女,33岁。198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头皮麻木年余,屡治乏效,来院求治。现证:头皮麻木,木重于麻,麻木处浮肿,扪之发热,兼头重眩晕,口干舌苦,胸脘满闷,呕恶吐涎,肢体倦怠,酸困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沉。理化检查均未见异常。辨证属痰湿阻络,治以化痰祛湿通络。方选消痰饮加减:茯苓20g,半夏15g,陈皮、南星、天麻、桔梗、枳壳各12g,炒蒌仁16g,黄苓10g,细辛、甘草各6g,水煎服,日服1剂,2次分服。服药3剂,头皮麻木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3剂,头皮麻木基本消失,浮肿已去,守方连服5剂,病乃痊愈,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按:此病多由劳倦伤脾所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痰湿阻于经络,  相似文献   

3.
马××,女,35岁,护师。1990—10—27初诊。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腹凉胀痛1月余。伴腰冷,手足发凉,曾服附子理中汤、四逆汤加减无效。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沉细。试以养血温阳行气并举。处方:熟地、白芍、桂枝、茯苓各30g,当归、川芎、熟附子、干姜、菟丝子、木香、川朴、泽泻、白术各15g,乌药、小茴香、杜仲各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腹凉痛未减,腹胀益甚。按上方增川朴至30g,加枳实30g。3剂  相似文献   

4.
黄某某 ,男 ,2 8岁 ,工人 ,1 999年 1 2月 3日诊。患者自 1 995年 3月起 ,无明显诱因出现经常口流涎水 ,每当睡熟时流水更多。方用五苓散 :猪苓、茯苓、白术各 6g,泽泻 9g,桂枝 2 g。水煎 2次兑匀 ,分 2次温服。服药 7剂后 ,涎水量大为减少。原方再服 7剂而告愈。按 :口流涎水 ,中医学认为是脾失健运 ,不能运化水湿 ,故水停中焦 ,不能布散周身 ,而沿本经上溢 ,因脾脉连舌本 ,散舌下 ,所以口中常流涎水。据《金匮要略》中“吐涎沫而巅顶眩者 ,五苓散主之”,所以用五苓散以利水健脾 ,利其已蓄之水 ,脾健则水精四布 ,使新入之水再不致停而为患…  相似文献   

5.
刘××,男,10岁。1987年3月15日诊。患孩一周前发现左侧阴囊逐渐增大,无发热疼痛,阴囊大小与体位、咳嗽、挤压无关。检查:左侧阴囊肿大,内可触及光滑肿物,有囊性感,左侧睾丸不能触及,透光试验阳性。诊为左侧睾丸鞘膜积液。症见舌淡苔白,脉弦。证属厥阴受寒,肝寒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厥阴寒气挟水湿下注阴囊所致之水疝。治宜温肝散寒,运化水湿,方选吴茱萸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处方:吴茱萸5克,桂枝、生姜各6克,党参、白术各10克,茯苓12克,大枣6枚,甘草4克。服药3剂,肿大之阴囊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正> 印某,男,13岁。1986年3月16日初诊。头痛、尿失禁1个月。刻诊头两侧疼痛,痛时小便正常,元头痛时小便失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用五苓散治之:白术10g,茯苓10g,泽泻15g,猪苓10g,桂枝6g。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3月18日复诊:药后头痛消失,小便正常。方药对证,继服六剂病愈。按:《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故头侧痛属足太阳经病变。《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云:“膀胱虚寒……重者为不禁”,本  相似文献   

7.
运化是脾的主要功能之一,包括运化精微及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由于脾虚致水湿停滞,可形成脾虚湿困证,或嗜食生冷,寒湿停滞,脾阳受损,温运失职,而出现湿困脾阳证。运脾法即用燥湿健脾的药物,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以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其常用药物有苍术、厚朴、陈皮、佩兰、藿香、白豆蔻、茯苓、泽泻等。  相似文献   

8.
半夏为治湿痰之要药。湿痰乃由脾弱不能制湿,湿困脾阳,运化失司,水湿凝聚而成。《本草纲目》曰:“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必须依赖于脾阳的健运,故性喜温燥而恶阴湿。半夏、茯苓、陈皮均为脾肺经药,其中茯苓甘淡渗利,为渗湿健脾的要品,既能渗利水湿,使  相似文献   

9.
李某,女,37岁,2011年3月8日诊。腹痛不适3个月余,左侧腹部明显,针刺样疼痛,夜间为甚,曾有睡眠中腹部疼痛致醒。面色憔悴,精神焦虑。曾到多家医院行超声波、X线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有提示宫颈那氏囊肿。检查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无肿大,左下腹有明显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舌红苔微黄,舌下脉络显青紫,脉涩微弦。诊断为腹痛,辨证为瘀血内停,肝气郁结。治以活血行气,解郁疏肝。药用桃仁15g,红花12g,当归12g,三棱10g,莪术10g,赤芍12g,柴胡15g,黄芩8g,厚朴10g,枳实10g,木香10g,香附10g,薄荷6g,茯苓20g,炙甘草10g,神曲20g,生姜10g。加水2000mL煎至600mL,三煎混合,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服。服5剂后腹痛明显减轻,精神较好,语言流利。查左下腹轻微压痛较首诊减弱,舌红苔薄白,舌下脉络瘀紫明显减轻,脉和微弦。上方减三棱、莪术,加佛手12g、炒白术15g,再服5剂而愈。半年后腹痛又发作1次,再服上药6剂又愈。  相似文献   

10.
李某某 ,男 ,2 5岁 ,1998年 3月 2 7日初诊。阵发性耳鸣、头痛 2年余 ,近半月加剧。发作时头胀痛 ,耳鸣轰隆作响如机械轰鸣 ,以双手抱头塞耳可轻微缓解 ,不能与他人对话 ,伴腰痛、四肢无力 ,头颅 CT检查未见异常。曾口服中药治疗无效。查舌质淡红、边有齿印 ,脉虚大。证属肾水亏虚 ,虚火上犯。治以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 :生地 15 g,丹皮 10 g,茯苓 18g,山药 15 g,天麻 10 g,钩藤 30 g,知母 10 g,黄柏 15 g,牛膝 15 g,僵蚕 10 g,地龙 15 g,磁石 30 g,肉桂 6 g。 3剂 ,每日 1剂 ,水煎服。3月 31日二诊 :服上药后诸症减轻 ,可与…  相似文献   

11.
服甘草煎剂引起腹痛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患儿,男,10岁,1998年6月初诊。2周来低热,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胃纳不馨,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治以益气健脾和胃。药用太子参6g ,茯苓10g ,淮山药10g ,三叶青6g ,生扁豆10g ,炙鸡内金10g ,生薏苡仁10g ,沉香曲10g ,川厚朴6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低热咳嗽得以缓解。二诊时加生甘草10g ,继续服用。患儿服药3h后出现脐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以为饮食不节所致,便服颠茄合剂,并嘱暂停服用中药。次日腹  相似文献   

12.
<正> 1 三叉神经痛 谢某,女,48岁,1989年5月诊,自述左侧面部疼痛2年余,病发如电击,疼痛难忍,某医院曾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刻下脉沉细,舌质淡紫,服卡马西平等仅能临时止痛。治以温经通络,化瘀止痛,处方:桂枝10g,生白芍30g,茯苓、桃仁、红花、丹皮各15g,僵蚕、全蝎各9g,蜈蚣3条。服3剂,证略减,加细辛4g,水煎服,日服1剂,连投24剂,患者颜面疼痛完全消失。随访两个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3.
卵巢囊肿     
<正> 周某,女,30岁。1987年9月24日初诊。患者以心慌气短、小腹不适来诊。自述两个月来,自感心慌,气短,下腹部不适,夜间平卧时摸到有小包块如花生米大。月事如往,但色黑有块。经去几家医院治过,不但无效,其包块渐大。诊见舌质稍红有散在瘀点,苔少稍黄,脉数滑,按其腹软,左下腹有杏大包块,质硬光滑,推之可动。心电图正常。B超示右侧卵巢囊肿2.1cm×3.1cm。诊为卵巢囊肿。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补心安神。处方: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生地15g,远志10g,茯苓10g,枣仁12g,龙骨30g,牡蛎20g。4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4.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组成。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解表散寒之功效。 笔者临证应用五苓散治疗疑难杂病,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 1 头痛并尿失禁 印某,男,13岁,1986年3月16日初诊。头痛、尿失禁 1月。近1月来头两侧太阳穴疼痛,痛时小便正常,无头痛时 则小便失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正常。证乃 足太阳经经气不利,表里同病。治宜解表化气行水,方以五苓 散。处方:泽泻15g,猪苓、茯苓、白术各10g,桂枝6g。每 天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服2剂药后头痛消失,小便 正常。方药对证,守方继服6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1.1 余某 ,男 ,9个月。 1998年 3月 6日初诊。患儿先天禀赋薄弱 ,形瘦面黄 ,3天前因感受风寒而致肠鸣、泄泻粪如蛋花样 ,日行 7~ 8次 ;伴有呕吐 ,纳差 ,小便量少 ,舌苔薄白 ,指纹沉滞。中医辨证为中虚受邪 ,寒湿泄泻。治当温中祛寒 ,健脾止泻 ,以助运化。处方 :红参 1.5 g,炒冬术、砂仁 (后下 )各 2 g,淮山药 10 g,茯苓、炒扁豆各 6 g,广陈皮、藿香、广木香、苏叶、苏梗、姜川朴、炙甘草各 3g,生姜 1片 ,辟瘟丹 (先化服 ) 1块 ,2剂。二诊 (3月 8日 ) :服药后 ,腹泻次数减少至日 2~ 3次 ,呕吐已停 ,小便稍增 ,舌象、指纹如前。仍循…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倾倒综合征男 ,45岁 ,1992年 6月 17日就诊。 3个月前因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 ,愈后出现上腹部不适 ,稍食则腹胀、嗳气 ,伴头晕、乏力、气短、汗出 ,进食肥腻之品则出现腹泻。西医诊为倾倒综合征。口服多酶片、维生素 B1 、庆大霉素等症状不减。刻诊 :面色白 ,语声低微无力 ,舌淡边有齿痕 ,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脉症合参 ,辨为脾胃虚弱 ,治以益气健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 30 g,党参 15 g,陈皮 10 g,当归 10g,炒白术 10 g,茯苓 10 g,半夏 9g,柴胡 6 g,升麻 3 g,炒山药 15 g,甘草 3 g。日 1剂 ,分 2次服。服 12剂腹胀、头晕…  相似文献   

17.
蒿芩清胆汤治疗发热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蒿芩清胆汤组方:黄芩、半夏、陈皮、枳实、竹茹各10g,青蒿、茯苓各15g,青黛1~2g,滑石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若往来寒热重者加柴胡12g;胸脘满胀甚者加苍术12g,川朴10g;若咽红肿痛者加桔梗10g;头沉重甚者加郁金10g。  相似文献   

18.
1 哮喘持续状态 杨某,女,42岁.1992年5月20日来诊.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史20余年,2天前因吸入煤气(一氧化碳)而宿疾复发,当日送某医院急诊,经吸入舒喘灵气雾剂,注射肾上腺素、氨茶碱、地塞米松等;喘促有增无减,遂转来我院.刻诊:端坐面晦,喘促不已,头汗溱溱,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喉间痰鸣,辗转不宁,苔薄黄腻,舌质红,脉虚滑数.此乃肺肾两亏,痰热内阻,气机不畅.治宜豁痰清热降气,补纳肺肾元气.予川贝6g,杏仁9g,半夏9g,橘红5g,竹沥30g,姜汁6滴,茯苓12g,旋复花(包)5g,西洋参(另煎兑入)10g,麦冬15g,五味子6g,葶苈子(包)15g,紫石英12g,蛤蚧尾3g(研粉吞服).1剂浓煎代茶,令其频频服之,至夜间药将服尽,患者喘促稍减,汗少.次日上午按原方再进1剂,至下午喘已渐平,能侧卧,知饥素食,继以生脉饮,定喘白果汤合六君子汤加减,调治3日而愈.  相似文献   

19.
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郭某某,男,18岁。学生,1992年4月7日初诊。旬日前感冒,畏寒发热,近1周来鼻塞头昏,左耳闭塞感,听力下降。查:左外耳道(一),鼓膜色淡黄,活动度差,松弛部及紧张部周边轻度充血,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随头位移动;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均为左耳传导性耳聋(中度)。苔白根腻,脉浮而滑。诊为左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证属表证未尽,肺失通调,水湿内停耳窍。治以解表宣肺,利湿通窍,用五苓散加味:桂枝10g 桔梗10g 泽泻15g 炒苍白术各15g 猪茯苓各15g 车前子15g 通草10g 郁金10g 路路通15g 菖蒲15g,10剂,水煎服,日服1剂。同时用1%麻黄素液适量滴鼻,日数次,以利中耳通气。服上方后鼻腔通畅,耳内闭塞感顿失,听力改善。复诊宁方去桂枝,加柴胡10g、香附15g,续服10余剂后,检查见鼓室液平面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新用     
五苓散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病膀胱蓄水证之方 ,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组成。多年来笔者用本方治疗头面部多种顽固性疾病 ,收到良好效果 ,兹举治验 4则于下。1 脱发赵某 ,男 ,32岁。 1 987年 5月诊。患者出现散在性脱发年余 ,近 3月加重 ,每次梳洗脱发甚多 ,头顶前部已显稀疏 ,伴头发油腻。曾外擦、内服补肾养血生发之药数月未见效果。舌苔白腻 ,脉缓。脉舌症合参 ,乃水湿上泛 ,浸渍发根所致。非滋补之剂所宜 ,拟投五苓散 :茯苓 60 g,猪苓 1 5g,白术 30 g,泽泻 1 5g,桂枝1 5g。水煎服 ,每日 1剂。服药 1 0剂后脱发减少 ;二诊守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