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院于 1 997和 2 0 0 0年分别收治 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一 :男 ,1 1岁。学骑自行车摔倒挫伤右肘部 4h来院 ,查右肘部明显肿胀 ,畸形 ,异常活动 ,骨擦感阳性 ,右手伸腕、伸指功能障碍 ;摄X线片示 :右肱骨髁上伸直桡偏型骨折 ,重叠移位 3cm。经术前准备急症行桡神经探查 ,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 ,术中见桡神经于肘上外侧绕肱骨干后走向骨折近端尺侧缘近侧经近端尺缘上方绕向背侧 ,位置固定 ,张力增高 ,探查困难 ,神经桡掌侧肱肌及肱桡肌部分肌组织挫断 ,形成腔隙 ,而尺侧肌肉无明显挫伤。例二 :女 …  相似文献   

2.
肱骨下段或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若伸肘牵引复位或路钩牵拉肱肌与肱桡肌过重,可发生挠神经麻痹.我科1979年10月至1987年12月行肱骨中段以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80例,术后继发桡神经麻痹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置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微创前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对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肱二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上臂前侧远离骨折部位的小切口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O)置入4.5 mm窄动力加压钢板治疗20例肱骨十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患者.观察术后桡神经功能、肌皮神经功能、前后何肱骨干力线、骨折愈合时间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肱二头肌肌力.结果 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小,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患者.肱骨干前后位X线片示骨折远、近端0°成角7例,2例内翻成角达11°,内翻成角2°、3°、4°、5°、6°、7°和10°各1例.外翻成角3°,4°、6°和7°各1例.19例患者得到平均10.4个月(8~3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4周(4~32用).伞部患者肱三头肌肌力均为5级.结论 采用前置钢板微创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巾、下骨折不会损伤桡神经和肱二头肌,但可能会干扰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桡神经解剖形态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义哲 《中国骨伤》2007,20(3):185-185
近3年来在103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过程中发现1例桡神经在该部位出现解剖形态的变异,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外伤性右肱骨中下段骨折,入院后经常规准备,采用臂丛麻醉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取上臂中下段外侧切口,分开深筋膜后未能常规触摸到圆形条索样桡神经,则按桡神经在该部位的解剖入路仔细探查,发现桡神经在肱骨桡神经沟中分成5条呈“松散”束状的桡神经分支,向内下方进入肱桡肌深面,向下进入肘窝前部,在该束周围未再探查到神经束存在,证实该束组织为桡神经。经予仔细保护,完成内固定手术,将该神经束置于原位,闭合切口。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臂前外侧入路联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7—2019-05采用上臂前外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9例肱骨干中下段关节外骨折,取上臂前外侧入路,沿肱二头肌和肱桡肌间隙进入,于深面分离找到肱肌与肱桡肌间隙。将桡神经及肱桡肌拉向外侧,肱肌及肱二头肌外侧头拉向内侧,充分显露骨折端。复位骨折端,在桥接内固定系统中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棒以及相应的固定模块固定骨折端。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4.3(12~18)个月。手术时间63~85 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100~145 mL,平均123 mL。住院时间7~11 d,平均8.4 d。19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5例,良2例,可2例。结论上臂前外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中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减少了对肱骨干骨折端骨膜的血供破坏,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肱骨下段或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 ,若伸肘牵引复位或术中拉钩牵拉肱肌与肱桡肌过重 ,可发生桡神经麻痹。我科于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行肱骨中段以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4 2例 ,术后继发桡神经麻痹 6例 ,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肱骨髁上骨折 4例 ,年龄 5~ 13岁 ,肱骨下段骨折 2例 ,年龄为 32岁和 4 1岁。 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经手法复位失败 ,但未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 ,改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 ,常规肱骨下段前外侧入路 ,沿切口方向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将肱二头肌及前臂外…  相似文献   

7.
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解剖及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8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经上臂近段前侧肱二头肌和三角肌间隙以及远端肘横纹近侧肱二头肌外侧缘的皮肤小切口,插入窄4.5 mm动力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干前侧,肱肌深面,两端分别用2枚螺钉固定,测定前臂旋后位桡神经在穿出外侧肌间隔以及冠状窝上缘水平与钢板外侧缘的距离。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前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16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活动范围。结果经上臂小切口将钢板固定于肱骨干前侧后,钢板的近端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肌皮神经外侧。钢板大部分位于肱肌深面。前臂旋后位,桡神经在穿经外侧肌间隔和冠状窝上缘水平与钢板外侧缘之间的距离平均分别为16.5 mm(10.3~21.3 mm)和5.4 mm(3.7~7.7 mm)。钢板与桡神经之间间隔有肱肌肌腹。1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0 min(90~150 min),术中失血量为50~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 d(3~5 d)。没有发生医源性桡神经麻痹的病例。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7~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4周(12~32周)。肘关节屈曲135°~145°,伸直0°~5°,肩关节外展90°,上举150°~170°。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主诉作时不慎跌伤,上臂畸形剧痛来院急诊,摄X线片示右肱骨下段粉碎骨折.入院后第5d行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中桡神经保护完好,内固定确切牢固,术后石托固定.术后X线片示骨折对线位满意.术后数日患肢出现明显不适,上臂中部以远异痒、轻度水肿.给予扶他林乳膏外用,口服抗过敏药对症处理1周后稍有缓解.但各种症状持续存在,患肢时有皮疹出现,考虑原因不明的过敏;对症处理可以缓解.6周去除石膏托,出现桡神经瘫痪征象,X线片示少量骨痂生长;仍以观察和对症治疗.患肢症状严重时每晚需服安定方能入睡.术后4个月随访桡神经瘫痪症状无好转.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术中保护桡神经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过程中,由于桡神经游离后保护不当,术中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者并不少见。我院近5年来采用桡神经肌肉内埋藏法,实施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手术60余例,无一例损伤桡神经,现将该方法作一介绍。既往术中,于肱肌外缘与肱桡肌之间游离桡神经后,用湿生理盐水纱布绕过桡神经,根据需要将该神经拉向内侧或外侧。尽管如此,在分离骨膜或内固定过程中仍难免损伤桡神经,尤其当助手牵拉纱布条时,用力大小很难掌握。我们的方法是:如为肱骨下1/3骨折,即将肱肌肌纤维分离4~6cm,将神经埋入其中后,肌膜缝合2~3针…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60岁。主诉作时不慎跌伤 ,上臂畸形剧痛来院急诊 ,摄X线片示右肱骨下段粉碎骨折。入院后第 5d行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中桡神经保护完好 ,内固定确切牢固 ,术后石托固定。术后X线片示骨折对线位满意。术后数日患肢出现明显不适 ,上臂中部以远异痒、轻度水肿。给予扶他林乳膏外用 ,口服抗过敏药对症处理 1周后稍有缓解。但各种症状持续存在 ,患肢时有皮疹出现 ,考虑原因不明的过敏 ;对症处理可以缓解。 6周去除石膏托 ,出现桡神经瘫痪征象 ,X线片示少量骨痂生长 ;仍以观察和对症治疗。患肢症状严重时每晚需服安定方能入睡。…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8岁。被汽车撞伤右肩部,即感伤处剧痛,不敢活动,急诊入院。查体:上臂固定于上举过头1,肘关节自然屈曲位,前臂靠于头后。肩峰下空虚,腋窝触及肱骨头,局部压痛明显,桡动脉搏动好,末梢血循环好,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及拇指皮肤麻木。X线片显示上臂上举位,肩关节脱位,肱骨头位于关节盂下方,肱骨头撕脱骨折块仍位于关节囊内图1。行手法复位图2。固定3周,术后功能煅炼。随访1年,右肩无疼痛及功能障碍。讨论肩盂肱关节关节是全身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之一,仅次于肘关节。而盂肱关节下脱位在肩关节脱位中是极少见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2岁。从2.5米高处跌下,左肩部着地,伤后感左肩及上臂剧痛,不敢活动。2天后入院检查:左肩及上臂肿胀,皮下淤血,且波及左胸壁。上臂中下段内侧局限隆起,隆起物触之有韧性感,压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可闻及骨擦音,肘关节屈曲无力,桡动脉搏动正常。X线照片示左肱骨外科颈抖型骨折。在臂丛麻醉下行徒手复位石膏托固定功能位。下午感疼痛加剧,肿胀亦较前明显,当晚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肱骨外科颈呈斜型骨折,肱二头肌长头肌腹与肌腱衔接部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患儿男, 14岁,因摔伤后左肘外翻畸形 10年,加重 2年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左肘关节明显外翻 40°肘关节为假关节, 活动基本正常, 前臂旋转活动正常。X线片示左肱骨外髁、滑车撕脱, 向前、上、外移位明显断端已部分硬化,与肱骨构成假关节肱骨外髁已变形,骨质疏松,骨骺闭合肱桡关系正常,肱尺关系为假关节,尺桡关节正常,外翻 40°。  完善术前准备后,在臂丛麻醉下行左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行屈肌群挛缩松解术。骨折复位较满意, 内固定稳定,关节面较平整, 肘外翻完全矫正, 肘关节伸直…  相似文献   

14.
例1 男,14岁。于1985年1月因高处摔下致左肩、肘部外伤15天入院。查体:左肩、肘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X线摄片示左肱骨上端骨骺、肱骨远端骨骺、髁间骨折,且移位明显。入院后行左肱骨上端与下端骨骺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随访8年,左上臂长度及肩、肘关节功能均正常。X线片示左肱骨头和内外髁比对侧膨大。  相似文献   

15.
在长骨骨折的治疗中,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因临床效果满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但是,肱骨干骨折采用MIPO可能有损伤桡神经的危险。为了探讨肱骨干骨折应用MIPO治疗的可行性,在尸体标本上对置入钢板与桡神经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研究在5具新鲜尸体的10个上臂上进行。将前臂极度旋后,在肩峰下6cm处前侧向远侧作3cm长的切口,显露肱骨近端,在肘横纹近侧5cm处肱二头肌外侧作3cm长的切口,将肱肌从中线劈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6岁.因摔倒后左上臂疼痛、活动障碍急诊入当地医院就诊.查体:患肢肿胀,活动障碍,无桡神经症状,X线片示左肱骨干闭合骨折(图1).遂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术后对位对线尚好(图2).按期拆线出院,进行功能锻炼.术后6周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有松动,骨折端有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合并的桡神经损伤是否会因为带锁髓内钉置入时的闭合复位操作而导致神经损伤的加重。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手术治疗的353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中,63例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对此63例患者的体检、手术记录、X线片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5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神经探查术,应用PEMS 3.1版本的卡方检验对11例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的患者与19例可以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但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神经探查术的患者桡神经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神经探查术的患者中,9例(17.3%)桡神经被骨折端嵌压,其余43例均为桡神经挫伤。63例患者中,除2例外,桡神经损伤均于术后2~12周(平均8周)自行恢复。所有患者术后3~4个月获骨性愈合。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及神经探查术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931)。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患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1岁。酒后驾驶摩托车摔伤左上肢3个月入院。临床表现:左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旋后肌、桡侧腕屈肌等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或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或伸展,腕关节屈曲力量减弱,手指活动可;肢体皮肤感觉功能可,Horner 征阴性。诊断:左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入院1周后行臂丛神经探查术,取锁骨上“V”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自2016-01—2016-03诊治肱骨投弹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本组3例急诊以"投弹训练致患侧上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入院,均为男性;年龄19~22岁,平均21岁;左侧1例,右侧2例。查体:患侧上臂中下段及肘部肿胀、畸形,皮温增高,压痛明显,可触及明显骨擦音及骨擦感,肩部无压痛,活动正常,肘部活动受限,腕关节及拇指背伸部分受限,手部皮肤桡侧半感  相似文献   

20.
杨彬  尹晓  张玲  马海波  李静  张雯雯 《中国骨伤》2007,20(7):445-447
目的:通过对肱骨中下段和桡神经的解剖观测,设计桡神经移位术,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物避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学技术,对15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尸体30侧上肢桡神经的走行、分支与肱深血管的关系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同时对100侧干燥肱骨的长度、桡神经沟长度及桡神经走行的角度(桡神经沟与肱骨纵轴夹角)进行观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应用于桡神经移位术的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①骨标本测量:肱骨平均长度左侧为(30.60±1.46)cm(27.80~33.00cm),右侧为(31.38±1.23)cm(29.20~33.70cm);桡神经沟平均长度左侧为(56.52±10.13)mm(43.82~75.68mm),右侧为(65.74±5.80)mm(55.42~78.82mm);桡神经走行的平均角度左侧为(13.00±1.08)°(10.00°~13.50°),右侧为(13.86±0.97)°(10.50°~14.50°)。②尸体标本观察:桡神经走行中的角度: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内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穿过外侧肌间隔后行向内下方,形成向内开放的钝角。角度明显29侧(占96.67%);不明显1侧(占3.33%)。③桡神经分为浅深支的位置: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髁间线)以上17侧(占56.67%),在髁间线以下10侧(占33.33%),平髁间线3侧(占10.00%)。④从桡神经出口到桡神经分叉的平均距离(弧距)为(14.26±1.01)cm(12.80~19.20cm)。⑤桡神经和相邻肱深血管的关系:桡神经在肱深血管内侧12侧,在肱深血管外侧10侧,和肱深血管相交叉8侧。⑥临床5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桡神经移位术后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桡神经移位术设计合理,符合桡神经的解剖生理,为肱骨中下段骨折进行各种内固定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减少了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时)桡神经再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损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