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瘫患者应用步行训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白惠霞  姜波 《现代康复》2000,4(7):971-973
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的致残率,提高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通过分析步行障碍的原因,探讨开始步行的条件,尽早采取应用步行训练项目,实施步行前训练项目、独立步行训练项目及应用步行训练项目。采取急性期患肢功能位及被动运动,步行前站立位平衡训练,适时进行坐椅动手训练,单腿站立动作训练,斜面步行训练,上下台阶动作训练,交叉迈步训练,上下阶梯动作训练,开关门动作,入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4例住院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康复前后手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改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ADL能力及认知功能改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患侧手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对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改善明显,并可提高ADL能力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Z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均按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康复训练4周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二维步态分析仪、表面肌电图机及相应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步态参数及步行功能分级)、踝关节控制肌群(胫前肌及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步行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步行能力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佩戴AFO能够促进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HBV感染与AFP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重视,加强防范措施,应用抗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保肝及抗病毒治疗。方法:对189例原发性肝癌的AFP、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FP水平因HBsAg状态不同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HBsAg(+)的PHC患者AFP水平呈“高(水平)多低(水平)少”,HBsAg(-)的PHC患者AFP水平呈“高少低多”分布。AFP异常率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两种感染模式为高,与其它感染模式有高度显著之差异(P<0.001)。结论:PHC患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率73.5%,HBcAb与HBsAg和HBsAb相比能更好地说明既往有过HBV感染,PHC患者可同时伴有HBV的活跃复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6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年、〉2年)将患者分为5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康复治疗介入时间〈3个月组和3—6个月组的患者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显著提高(P〈0.05);6-12个月组的患者除步行能力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1-2年组的患者其上肢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其余功能均无提高;而〉2年组的患者只有ADL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康复的患者。康复医师应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型往复式步行矫形器(ARGO)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安装ARGO,安装前、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训练后对患者进行限时的步行功能检查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分法(FIM)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患者经过安装ARGO训练后,步行能力明显改善,其MBI、FIM评分明显增加。 结论ARGO能帮助T4以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心肌梗死恢复期康复治疗效果,对23例心肌梗死治疗后出院的患者为指导对象,进行历时16周的康复治疗,并随时观察病人的身体情况。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23例患者均为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30~60岁,平均51.2岁。方法:(1)运动,恢复期康复活动以步行程序最简便易行。步行强度以无症状无疲劳感为准,步行后立即数10s脉搏乘6,即为脉搏次数/min(脉率),即活动后的脉率较活动前休息时的脉率不多于20次/min为宜。为保证安全,可由家人陪伴步行。在步行条件的确定方面,见表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力训练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各种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力训练和针刺治疗。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低下,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截瘫步行器(RGO),配合综合系统康复治疗,帮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方法:先后为16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安装RGO,并于安装前后对其进行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转移、站立和行走等综合康复训练。结果:16例截瘫患者装配RGO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为35.26±11.49分和58.69±15.75分;功能独立性测评(FIM)得分分别为57.64±16.37分和82.73±21.69分,其装配前后的MBi和FIM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装配RGO后的MBI和FIM移动能力得分与安装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11例患者达到功能性步行,5例可作治疗性步行。结论: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应用RGO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GO可以帮助截瘫患者实现功能性步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和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C6—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装配往复式步行矫形器者)和对照组22例(未装配者)。对照组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有氧训练、肌力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转移训练、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心肺功能训练、ADL训练、膀胱功能等其他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外还进行装配步行矫形器前训练、矫形器装配后训练及步态步行训练。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8例患者装配矫形器及训练后患者10m步行时间平均87.27±39.57s, 6min步行距离为46.35±26.24m ,在装配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后7例可达到室内治疗性步行,11例可达到实用性步行,对照组无一例能步行。结论: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改善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我院神经内科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入院早期即开始进行康复体位和联合应用踝关节功能矫正器进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分别进行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步行速度的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包虫病患者循环抗原景涛,哈小琴,曹和洵在包虫病患者循环抗原(CAg)检测中,应用混合单克隆抗体(McAb)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求在保持其高度特异性的同时,提高其由单一抗原识别位点引起的较低敏感性。一、材料和方法1.最佳...  相似文献   

14.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ISCI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n=22)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截瘫康复治疗。BWST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行减重步行训练1次,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步长、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级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BWSTT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BWSTT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简易减重步行装置在康复治疗中的实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简易减重步行训练装置提高偏瘫、截瘫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实用性。方法38例偏瘫、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正规减重组(n=14)、简易减重组(n=14)。正规减重组患者应用标准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仪进行步行训练,简易减重组患者应用自制的简易减重步行装置进行步行训练。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步行功能评定、10m步行速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减重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步行功能评分、10m步行速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正规减重组与简易减重组患者训练后步行功能评分与步行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简易减重步行训练装置进行步行训练,能够取得与标准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仪相似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方法 将83名患者依据损伤部位分为大脑中动脉主干组、深穿支组和皮层支组,分别应用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步行能力评价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状况。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对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运动功能、步行能力3个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主干组3个评价指标均最低,皮层支组均最高,但皮层支组与深穿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3个评价指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支组评价指标最高,与深穿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穿支组与主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干组评价指标最低。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干组患者发病早期损害最重,经康复治疗后,可得到一定的改善;深穿支组康复潜力最大,可明显改变预后;皮层支组康复预后最佳。  相似文献   

17.
狼疮肾炎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广然  叶任高 《新医学》2001,32(4):240-241,239
1引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约有2/3患者肾脏受累,称为狼疮肾炎,预后不佳。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本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观。然而肾脏受累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仍是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早治疗可改善本病的预后。因此,凡有狼疮肾炎活动表现者均应予以积极治疗。目前大多数研究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来评定SLE的活动。2狼疮肾炎的治疗指征凡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或)肾活检有狼疮肾炎活动征象者,均需给予有效的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变化来决定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气管插管率,我们提出了阶梯治疗方案,并对31例患者观察了阶梯治疗方案的疗效。12例Ⅰ组(pH7.34~7.3)患者经A方案治疗后全部痊愈,11例Ⅱ组(pH7.29~7.2)患者中,4例经A方案、7例经B方案治疗后缓解,8例Ⅲ组(pH<7.2)患者中,5例经B方案、2例经C方案治疗后改善(其中1例治疗前pH降至6.973,PaCO_2高达13.7KPa),另1例则因内科疗法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而建立人工气道,机械辅助呼吸,后经巩固治疗,3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说明阶梯治疗方案可降低气插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体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指标的影响。 方法:2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组(运动康复训练组)和B组(生物反馈运动训练组),每组各10例。采用Carr-Shepherd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量表来评定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积分法评定;用ME6000型表面肌电仪来监测生物反馈运动训练。 结果:3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组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增强(P<0.01);与A组相比,B组在治疗1个月后,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增强(P<0.05);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增强(P<0.01)。 结论:3个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结合运动康复更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20.
膝矫形器对脑卒中后胭绳肌痉挛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膝矫形器对胭绳肌挛缩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矫形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膝矫形器。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矫形器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BI),矫形器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I〈0.01)。结论:膝矫形器加快胭绳肌挛缩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