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慧  金光亮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21-723
情志相关病症是指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既包括情志心理因素所致的以神志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又包括情志心理因素所致的以形体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多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精神类疾病、心身疾病等.我国历代医家均有对情志相关病症的研究,而以清朝为鼎盛时期,故而深入探讨清朝时期医家对情志相关病症的研究,归纳整理其临床经验,为现代临床研究提供宝贵借鉴,成为中医研究情志相关病症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抑郁性神经症中医药治疗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性神经症中医药治疗10例福州市神经精神病防治院(350008)陈洪祥福建省人民医院(350004)陈玉心抑郁性神经症指的是一类由精神情志抑郁所致的病症。古医家称之为"情志之郁"、"因郁致病",属中医"郁证"范畴。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往往可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3.
情志因素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因.情志因素既是郁证的主要病因,又是其主要症状.与此同时,情志因素作为伴随症状,又常常在多种中医内科病证中出现,尤其是以神志障碍为主的病证.梳理情志、神志等相关概念内涵,分析情志因素在病证中的几种常见形式,即作为病因、主症以及以神志异常、躯体症状为主症的病证中作为兼症出现.从多角度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与西医学心身疾病、心境障碍、妄想性障碍的概念相互参照,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情志致病以及以情志为表现病症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4.
刘慧 《吉林中医药》2009,29(7):636-638
现代研究证明,疾病几乎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情志病成为医学界关注所在。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一类疾病,祖国医学对其认识源远流长,汪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石山医案》中对情志疾病的形成有着独特理解,以《内经》情志疾病的论述为基础,运用五行生克制化阐述情志致病规律,使情志相胜法得到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郁证是临床一个常见病症,溯古至今,各代医家对郁证的研究内容丰富,各持其理。据《说文解字》[1]"郁,木丛者。"其引申的意思为郁结郁积之意。"心郁郁之忧思兮",郁证乃郁结、郁积之象的统称,其内涵广泛,包括气、血、痰、火、湿、食郁等。此篇所论之郁证,即西医所说的的抑郁症,通常多因长久情志不畅所致的低落失望感或伴随焦虑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的统称。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各种压力及人的心理因素等各方面原因,抑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的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医家就已经认识到,郁证是一类与脏腑功能或情志刺激相关,临床表现为情绪障碍和多种躯体症状的疾病。除一般药物治疗,历代医家还探索出了诸多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音乐、情志相胜等,并取得明确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古文献中针对郁证的非药物疗法及现代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多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引起疾病,并将这一类病因集中概括为情志病因。剖析了情志失调引发心身疾病的原因,导致心身疾病发展变化的机理,以及调摄情志在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作用,从而得出了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着多重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痰瘀所致月经疾病是较复杂而难治的一类疾病.而月经疾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及绝经前后出现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是妇科五大病症之首,在临床上以痰瘀所致的疾病居多.  相似文献   

9.
理气活血法是用于治疗因情志不舒,气机阻滞,日久而致瘀血内结一类病症的方法。多为情志抑郁而致病,复又因病而忧思郁结,缠绵复杂,难奏速效的疾病。经研究证实,精神心理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长期的超负荷的精神紧张和情绪压抑,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引致躯体相应的病理改变,两者互为因果、密切相关。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郁病主要是《内经》所发五运六气皆可致郁,狭义的郁证指七情所致的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历代医家对郁证病理阐述及论治较为详尽,但从表论治郁证较为少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探讨了郁证从表论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甜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但是临床实际中不能认为消渴与糖尿病同等。中医传统认为消渴一病主要的病理是:肺燥、胃热、肾虚所致的,三者又可互相影响,从传统观念认为肾阴亏虚不固为主。由于病因和病位及体质上不同,历代医家均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虽能减轻病情和缓解临床症状,但治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把社会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称为"心身消化病",王庆其将由精神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病,或由脾胃病引起的情志病症称为"情志相关性脾胃病",文章介绍王庆其教授对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情志病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类疾病,大家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失眠、抑郁等疾病都属于这一类,可能也经常读到古今名医利用情志与脏腑之间联系巧治疑难杂症的故事。情志病不仅包括因情志受到刺激而发的疾病以及情志诱发的胸痹、心痛、眩晕、高血压等疾病,其他原因所致但是于情志上有异常表现的疾病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都包括在内。这些疾病均可通过针对情志方面的调理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对肝气虚证的相关理论、症状及治疗进行解读。肝气虚所致疏泄不及也可以导致肝脏调畅气机、调畅情志、调畅津血、助脾运化等功能失常,出现类似于肝气有余的症状,临床不能一概以肝气有余而论之。  相似文献   

15.
头痛:所谓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情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脉络或导致脑髓失养所致,常用的食疗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论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朝瑜 《天津中医药》2004,21(5):430-432
抑郁症属中医学中的情志疾病,是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虽临床表现不一,但都有共同病因,即情志不遂,由此而产生的共同病机系以气滞、气逆为主的气机失调,与瘀血、痰结、寒热互结合而为病。气机失调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散见于古代医籍中,包括:郁证、癫病、梅核气、百合病、脏躁等。其基本治则为理气、降逆、散结。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治疗自汗症4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汗是临床很常见的一个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古今医家治法用方很多,经验丰富。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以自汗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运用桂枝汤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8.
颜世东 《光明中医》2008,23(7):912-912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疾病。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疡”、“口糜”等病症范畴,多属正虚邪实,又常因劳倦紧张、思虑过度、睡眠不足、情志不畅、烟酒过度等因素诱发。其发病原因,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事劳倦所致。双黄合剂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口服中药制剂,由黄连、大黄、连翘、麦冬、石斛等中药经提取而成,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临床资料另文报道),为保证临床疗效,笔者对其药物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斑秃虽然不影响健康,但会影响容貌,是一种损容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中医对斑秃的治疗既往多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虚损来论治,笔者通过梳理斑秃的病因病机,分析斑秃的临床症状及表现,认为斑秃是情志所致疾病,应当归结为情志应激类疾病。情志应激影响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受损而致气血生成、输布失常,进而导致头发失却濡养而成斑秃。斑秃的病因归结到底是情志应激,故对斑秃的治疗当以情志调节为主,找到情志应激的源头,以情治情,情志相胜,同时配合脏腑调理,身心同治,以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斑秃是一种以突发呈片状非瘢痕性脱发为症状的皮肤性疾病,其好发于青壮年,多合并有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往往不明确。而心理因素与斑秃发病相关,心理因素是斑秃的重要诱因,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有心理诱因~([1])。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干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可以减少病情的反复。1中医情志观情志内伤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病机理论,奠定了情志致病的理论基础。情绪心理因素在中医学中称为情志,是指七种正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