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在伤后2~14d发病,24h尿量4600~12200ml,尿比重1.001~1.006。给予双氢克尿噻、卡马西平等口服药物及微量泵持续静脉泵人垂体后叶素治疗,疗效显著。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典型,微量泵持续静脉泵人垂体后叶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28例尿崩症23例治愈,4例好转,1例死亡。颅脑损伤后2~10d发病,24h尿量5 200~13 600mL,尿比重1.001~1.005,垂体后叶素静脉泵入以及口服双氢克尿噻、卡马西平治疗,疗效显著。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典型,及早诊断、综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临床较少见,常见于颅骨骨折伴视丘下部或垂体损伤者。我院自1995—2003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患者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2例,硬膜外血肿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于颅脑损伤后2~14d出现尿崩症;经治疗痊愈12例,死亡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尿崩症多发生于颅底骨折或脑底部挫裂伤,及时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垂体柄保护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 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垂体柄保护。方法 采用经纵裂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5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9例(75%)。垂体柄保留34例(65%)。术后发生尿崩32例(62%),其中23例在术后1-2周内恢复正常,占术后尿崩总数的72%;7例在3个月内恢复;2例尿崩症状持续1年以上。结论 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垂体柄保留可有效降低术后尿崩症,特别是永久性尿崩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临床较少见,常见于颅骨骨折伴视丘下部或垂体损伤者。我院自1995~2003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患者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20~45岁,平均34.5岁,其中交通事故5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2例。均有昏迷史,入院GCS评分4~6分4例,6~9分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伤后出现尿崩症时间为4~13d,平均9d,所有病例入院前均无尿崩症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垂体-下丘脑原发性疾病。1.2辅助检查CT报告均有脑挫裂伤,合并颅底骨折6例,弥漫性脑肿胀4例,颅内血肿7例。9例中24h尿量4000~15000ml,平均8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出院时16例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颅脑感染,1例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时间13~142d,平均84d。结论外伤性尿崩症的预后与颅脑损伤程度、尿崩症出现的时间、尿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经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对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护理的体会。方法对13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加强术前、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及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结果术后有11例并发尿崩症和血电解质紊乱,其中1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1-2周恢复正常,1例需长期注射长效尿崩停,并发缄默症1例。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术后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并发症,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垂体腺瘤患者的垂体组织在MRI上的信号和方位,分析其与垂体腺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08例,在术前MRI上,依据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垂体与垂体腺瘤的相对位置,将垂体按位置分为侧方型、上方型及侧上方型。术后观察尿崩情况,并于术后1周、术后4~6个月分别复查头颅MRI。结果在术前MRI T1平扫像上显示垂体亮点的86例中,垂体后叶相对于脑桥呈高信号的有53例,其中9例(17.0%)术后发生尿崩症;呈稍高信号的有20例,其中6例(30%)术后发生尿崩症;呈等信号的有13例,其中4例(30.8%)术后发生尿崩症。三组的尿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功能型腺瘤的垂体组织多位于侧方(64%),生长激素(GH)型腺瘤患者垂体组织多位于上方(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08例垂体腺瘤患者中,65例在MRI上观察到垂体组织,部分病例术后垂体的体积恢复不满意,其中侧方型28例中有4例(14.3%),上方型和侧上方型37例中有13例(7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MRI上显示的垂体后叶信号强度与术后尿崩发生率呈负相关。生长激素型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上方者较多;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侧方者较多。术前垂体位于肿瘤侧方者,术后垂体组织体积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TCDI)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4例TCDI的临床表现,C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部位与TCDI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GCS3~8分者TCDI发生率(1.89%)显著高于9~15分者(0.18%),以垂体柄损伤多见(7/9),11/14伴有颅底骨折;CT检查难以发现中线部位病变,MR检出的阳性比例达7/9;过半患者多尿症状呈典型的三相性;本组日尿量平均(8.35±2.4)L,尿比重均低于1.005;应用双氢克尿塞(HCT)或垂体后叶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尿量>4L/d的颅脑外伤患者应疑及TCDI,检查尿比重和MR有助于确诊,在早期积极治疗脑损伤的基础上正确应用相关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并发尿崩症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后颅窝术后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通过检测患者术后第1~16 d的尿量、尿比重,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尿崩症。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尿崩症好转。结论 后颅窝手术后并发尿崩症可能的原因是术后脑组织水肿、缺血、血管活性物质刺激,以及麻醉和手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对抗利尿激素(ADH)产生与释放的暂时性抑制。垂体后叶素或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的对症治疗和电解质检测及补液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技术。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36例,术后发生尿崩症20例,给予严密监测、系统观察和预防性护理等处理。结果 20例尿崩症患者中,15例在1周内得以控制,5例在2周内得以控制;无1例死亡。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出现的尿崩症,早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促进尿崩症的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单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单鼻蝶窦切除术后尿崩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近4年收治的246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尿崩症103例,其中66例症状自行消失;;37例需药物治疗,其中34例痊愈,3例需长期用药。结论手术损伤导致垂体血供受损是造成术后尿崩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性尿崩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报告15例颅脑外伤性尿崩症,占同期颅脑损伤的4.7‰。12例暂时性尿崩症,其中单纯颅底骨折者11例,颅底骨折并轻度额叶底部挫裂伤1例;3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发生于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术后,二例继发于额叶底部脑挫裂伤减压术后。颅脑损伤后、烦渴、多饮、每日尿量超过4000ml,尿比重低于1.006,可确诊。应与肾源性尿崩症鉴别,暂时性尿崩症可口服双氢克尿塞及对症治疗,能获治愈,永久性尿崩症应选用激素替代疗法、可控制症状.该症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5.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经蝶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术前主要表现为头痛8例,视力下降或颞侧偏盲6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7例,尿崩4例,发热1例。MRI增强示病灶均呈环形强化。15例患者均采用经鼻蝶手术入路清除脓肿。术后1W,8例头痛患者症状均消失,6例视力下降患者中4例改善;术后随访至第3个月,4例尿崩患者有2例恢复正常,7例垂体功能减退患者中4例好转,另3例患者继续予以药物替代治疗;术后6个月,另2例仍多饮多尿患者和3例垂体功能仍低下者均恢复正常。15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垂体脓肿术前诊断较困难,对鞍区囊性病变应考虑到垂体脓肿的可能性。及早采用微创手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恰当的对症治疗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神经外科中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崩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多尿、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点。神经外科中多见于外伤、鞍区肿瘤及手术后,主要是因颅脑创伤、肿瘤侵蚀和手术干扰破坏等损伤了下丘脑、垂体柄、垂体后叶或供应血管,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而发生的中枢性尿崩症。根据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可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尿崩症;根据尿崩症发生和持续时间又分为暂时性、持续性和三相性三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同时需要排除其它多尿症候群、非尿崩症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激素替代,术中保护下丘脑、垂体柄及垂体后叶等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垂体柄占位性病变的分次X刀治疗效果。方法对4例垂体柄占位性病变行分次X刀治疗。结果2例女性患者尿崩缓解,影像学示肿瘤消失;1例男性患者随访47月,尿崩未缓解,MRI示肿瘤增大;1例失访。3例随访患者均无垂体功能低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结论分次X刀治疗垂体柄占位性病变疗效肯定,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意义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8例鞍区肿瘤术后或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按照诊断类型分为短暂性尿崩症组(A组),持续性尿崩症组(B组),三相性尿崩症组(C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同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治疗结束后,A组、C组在血钠、血渗透压、24尿钠及24h尿量均降低,同治疗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A组、C组血渗透压,24 h尿钠均低于B、C组(P0.05);2治疗后经GOS评分,B组、C组4分及以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而5分者均低于A组(P0.05);3患者随访1年,A组患者生存状况良好,与B组死亡3例、C组死亡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B、C组ADH术后先下降后上升,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A组先升高后下降,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CDI患者的预后与血ADH水平、24小时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类型CDI预后生存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鞍区内垂体功能与周围解剖结构十分重要且复杂,手术切除此处占位性病变时难免对垂体、垂体柄及下丘脑等重要神经内分泌调节中枢造成损伤,导致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垂体轻度损伤将导致短暂性多尿;中度损伤与多尿和迟发性尿崩相关;较重损伤将出现尿崩症的三相模式。而血清钠浓度的异常或急剧变化可能对术后病死亡率有显著影响。本文将对近年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有8例经鼻蝶入路手术,1例行大脑开颅手术。视功能改善77.8%(7/9),头痛缓解83.3%(5/6),垂体功能低下改善25%(1/4),尿崩症缓解33.3%(1/3)。结论垂体脓肿的发生有增多趋势;当患者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尤其有尿崩的出现,结合影像学检查,鞍区磁共振及增强示类圆形囊状占位性病变,等或长T1,长T2,囊壁呈环形强化("鸭梨"征)等,应考虑垂体脓肿的诊断。诊断一旦确定,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入路以经蝶为首选;术后予抗感染、补充激素及对症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