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7-2010年德格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相关标本的检测结果,为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鼠疫常规监测中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鼠疫间接血凝实验(IHA)和鼠疫反向血凝实验(RIHA)。结果 2007-2008年,细菌培养活体喜马拉雅旱獭223份,分离鼠疫菌2株,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汉89份,分离鼠疫菌27株;IHA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血清229份,阳性血清4份I,HA检测牧犬血清105份,阳性血清7份I,HA监测藏系绵羊血清117份,阳性血清0份;RIHA检测喜马拉雅旱獭脏器悬液89份,阳性32份,阳性率36.00%。结论 2007-2010年每年都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活跃期,应加强人间鼠疫监测,防止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状况。方法对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反间接向血凝试验(R 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8份,分离鼠疫菌10株,细菌培养检测活体喜马拉雅57份,分离菌株2株;IHA检测旱獭血清56份、阳性1份,牧犬血清24份、阳性2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18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结论从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9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3.
1963年玉树地区首次从鼠疫患者尸体中检出鼠疫菌,同期开展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支持该地区被判定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每年4-lO月均有流行;藏系绵羊自然感染鼠疫导致的人间疫情从10月至翌年1月。  相似文献   

4.
2007-2009年四川省旱獭鼠疫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7-2009年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态势,为四川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2007-2009年调查发现:每个年度均发生喜马拉雅旱獭动物鼠疫流行;发现染疫动物3种,包括喜马拉雅旱獭、牧犬和藏系绵羊;分离鼠疫菌25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9份、旱獭血清最高滴度1∶10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28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600;发现蚤类4科10属11种,主要传播媒介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结论喜马拉雅旱獭动物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最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特征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国最活跃的鼠疫疫源地之一,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动物疫情连年不断,且在局部地区呈现暴发流行并时有波及到人间。该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地理、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流行规律、鼠疫病原学特性以及鼠疫监测的现状,为进一步发展和调整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自然环境与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双重影响下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地表景观特征、演变规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基于2010—2021年四川境内川藏铁路沿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连续土地利用,NDVI等地理环境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NDVI趋势分析、景观指数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鼠疫自然疫源地地理格局变化及其与喜马拉雅旱獭数量之间的关联。结果 2010—2020年间,优势植被类型是草地,各类用地间转移平缓,植被覆盖整体平缓上升24.78%,植被改善区面积占比75.84%,各类草地聚集性加强,地类分化加剧,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下降;2020年后用地转移相对加剧,以林地、草地之间转换为主,各类草地分散扩张,类间边界逐渐弱化,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上升。结论 自然和人为活动双重扰动加剧了川藏铁路沿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地表景观格局变化,破坏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9.
鼠疫菌的毒力是决定动物鼠疫流行强度及预测流行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用布氏田鼠和喜马拉雅旱獭菌株做对照,对青海田鼠型3株鼠疫菌进行了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高原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是否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该菌是否和鼠疫耶尔森菌存在共生关系。方法 鼠疫常规监测中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解剖时无菌操作取舌根和回盲肠内容物,置于准备好的10~15 ml改良PBS增菌培养管中,在4℃冰箱中增菌10~20 d后分离培养。结果在德格县采样100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2株,若尔盖县采样148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株。结论 四川省高原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携带小肠结肠炎结肠炎耶尔森菌,该菌和鼠疫耶尔森菌可能存在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防治的研究结果,为四川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1981-2010年鼠疫相关工作资料,实验方法按照"鼠疫诊断标准"进行。结果通过调查,细菌学检测材料42 429份、分离鼠疫菌183株,鼠疫间接血疑试验血清29 980份、阳性251份,鼠疫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标本7 611份、阳性79份,鼠疫反向血疑试验检测标本833份、阳性31份,发现染疫动物7种,染疫媒介3种,发现青海田鼠型鼠疫菌和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菌,鼠疫发生在2县5个乡镇。结论证实了四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发现了青海田鼠疫源地和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406份狗血清鼠疫抗体检查结果分析河北省鼠疫防治所(张家口,075000)李玉贵,刘满福,张健,刘建军1992年,笔者在对西藏自治区加查和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中,对采集于喜马拉雅旱獭栖息地的拘血清406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查,结果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构成和分布,为探讨滇西北高海拔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6-7月,在香格里拉县6个乡镇,海拔2500~4900m区间4种景观带开展现场调查;分别采用夹线法、笼日法、圈套、吊杆扣和挖洞等方法捕获小兽,梳捡体蚤,分类计数.结果 从4目7科(亚科)14属21种425只小兽体表捡获寄生蚤334匹(3科7亚科15属26种);其中以迪庆额蚤和方叶栉眼蚤数量居多,分别占33.53%和13.17%;首次从云南省喜马拉雅旱獭体表和獭洞捡获青藏高原旱獭鼠疫疫源地主要媒介蚤种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且为主要寄生蚤,分别占11.38%和6.59%.结论 迪庆额蚤为此次调查检获的优势种,从空间分布来看,不同海拔垂直梯度和4种景观都有分布,特新蚤指名亚种分布无论从景观还是海拔高度都未呈现集中优势,这与玉龙和剑川两块鼠疫疫源地有明显区别,而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蚤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的客观存在,为推测当地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青海省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鼠疫监测综合评价模型,对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国家级鼠疫监测点进行评估,为提高鼠疫监测能力和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旱獭和其他小型鼠数量调查、鼠疫主要宿主动物旱獭体蚤和洞干蚤数量调查、鼠疫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等反映鼠疫监测工作完成情况的指标共计25项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鼠疫监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青海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鼠疫监测综合评分。结果基于AHP模型的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个国家级监测点综合评分依次为乌兰县(1.9286)、共和县(1.3174)、格尔木市(1.0692)和玉树州(0.9477)。结论基于AHP的综合评价结果合理可靠,为促进鼠疫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玉树县果青地区鼠疫监测点是国家鼠疫重点监测点,每年5-9月鼠疫监测队赴该地区开展监测工作,现将2004-2008年的鼠疫血清学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青海省玉树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8年喜马拉雅旱獭、藏系绵羊、牧犬、山羊和人的鼠疫血清学监测材料。监测分析方法动物鼠疫监测标准(-)》[1];  相似文献   

16.
多禾茂地区海拔高度在3000--4400m之间,气候具多风、湿润、高寒等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植物生长期短,植被分森林灌丛草甸草原带和高原草甸草原带,适于喜马拉雅旱獭等啮齿类动物栖息。境内有7个自然村,人口7618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经流行病学调查,1883—1980年间发生人间鼠疫5起。1978年8月25日该地区首次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检出鼠疫菌,判定为鼠疫疫区。我们于2005年6月20日至9月17日在该地区4万hm^2范围内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鼠疫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湟中总寨,811602)王丽,祁芝珍,李敏,师献卿,戴瑞霞,席亚芳青藏高原山地喜马拉雅旱獭(以下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首次证实于1954年,在其后的40年间,广大鼠防工...  相似文献   

18.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在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陆续进行了鼠疫流行地区的疫源地调查工作,包括东北地区的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ricus)疫源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疫源地以及新疆天山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疫源地等。经过数十年的疫源地调查,初步查清了动物鼠疫的分布范围和侵袭人类的主要途径,确诊了人间鼠疫的感染是来自于不同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甘孜县鼠疫现状,为甘孜县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动物5目11科21种,常见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做间接血凝试验2 100(旱獭300、犬1 800)份、结果阴性,采集旱獭、其他哺乳动物和体外寄生蚤等进行细菌分离,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 经过多年的调查与监测,甘孜县未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为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开展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2018年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档案、网络直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8年甘肃省祁连山-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