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软壁外耳道重建的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软壁外耳道重建的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73例(76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以耳后肌骨膜瓣行软壁外耳道重建,不做耳甲腔成形术,应用自体乳突皮质骨或砧骨雕刻后行听骨链重建。观察术后外耳道的形态和功能、术后听力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本组平均干耳时间为术后(21.1±3.1)d。术后外耳道形态基本正常,保持了正常的功能。随访6~24个月,术后气导听力平均改善(14.5±6.1)dB HL。结论:应用耳后肌骨膜瓣行软壁外耳道重建的鼓室成形术能使外耳道的形态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需行耳甲腔成形术,听力改善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缩小乳突术相关的耳后肌骨膜瓣效果.方法 总结2005年7月~2007年8月之间,在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耳后肌骨膜瓣、耳道后壁皮瓣、耳甲腔成形治疗中耳炎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胆脂瘤中耳炎32例;术前500、1 000、2 000 Hz气导平均听阈58.5 dB HL,骨导平均听阈25.5 dB HL;行开放式中耳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34例,其中Ⅰ期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的患者15例;Ⅱ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19例;行开放式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患者2例.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术腔均上皮化,术腔平滑,无死角,乳突腔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半年后测量外耳道的总容积平均≤1.8 ml.15例时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的患者,术后半年500、1 000、2 000 Hz气导平均听阈28.3 dB HL,骨导平均听阈19.5 dB HL.结论 应用耳后肌骨膜瓣在开放式中耳乳突手术中,缩小术腔维持外耳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侧听耳患者的鼓室成形术,了解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进行了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对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和中耳炎后遗症进行鼓室成形术,并比较术后效果。手术后3个月~1年之间进行术后听力评价。结果46耳单侧听力耳术前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阈为60.2±23.1dB HL,骨导听阈35.7±17.0dB HL;手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为51.3±22.6dB HL,骨导听阈为36.3±10.6dB HL。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37耳外耳道宽敞,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泽;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23例(62.16%,23/37),听力不变13例(35.14%,13/37),听力恶化(下降10dB以上)1例(2.70%,1/37)。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9耳术腔干洁,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5例(56.56%,5/9),听力不变4例(44.44%,4/9)。结论各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都可作为单侧听力耳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只要注意手术技巧,认真仔细,一般不会造成手术后骨导听力的下降。术后干耳和保持原有听力是手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评价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及软壁外耳道重建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7例(69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施行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IBM)及软壁外耳道重建,手术开放鼓窦、乳突及上鼓室,切除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隐窝开放后鼓室,完全清理不可逆病变,为保持中耳腔容积,保留低位骨桥;同时应用带蒂耳后肌骨膜瓣-外耳道皮瓣复合瓣填充乳突术腔并重建了外耳道,并同期或分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 随访24个月以上,干耳时间16~35d(平均23.1±3.4d),语频区气骨导差平均缩小(25.3±6.7)dB HL,术后基本恢复了外耳道的解剖形态及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IBM手术及软壁外耳道重建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或提高了听力,并恢复了外耳道基本形态及功能,为治疗胆脂瘤中耳炎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耳廓全层整片软骨结合外嵌技术在II、Ⅲ型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耳廓全层整片软骨为移植材料采用外嵌法(将整片软骨置于纤维鼓环外侧,并将部分软骨片嵌顿于鼓切迹)行Ⅱ、Ⅲ型鼓室成形术的160例(165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65岁,平均33.5±9.2岁;其中鼓室硬化98耳,上鼓室胆脂瘤47耳,粘连性中耳炎20耳。术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重建听力105耳,采用全听骨赝复物(TORP)重建听力60耳,术后随访12~36个月。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纯音听阈,耳内镜图像及并发症,观察部分患者术后颞骨CT显示的鼓室含气腔情况。结果 PORP组术前0.5~4 kHz平均气导听阈51.34±10.46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2.88±5.25 dB,术后一年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分别为30.24±8.66 dB HL、13.60±6.18 dB,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TORP组术前平均气导听阈54.85±9.48 dB HL,平均气骨导差34.59±6.85 dB,术后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并一期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患者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Wullstein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耳后切口对37例(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病人施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及耳甲腔成形和Ⅲ型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听力平均提高16dB,26耳平均听力达35.8dB,9耳平均听力达25dB.跟踪随访2-4年,术腔均上皮化好,外耳道无痂皮堆积.26例鼓膜形态完全正常,5例鼓膜疤痕内陷,3例鼓膜穿孔但干耳,干耳率91.9%(34/37);3耳仍有间断性流脓,经再次手术干耳,2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5.4%(2/37).干耳时间在5-9周,平均6.5周.结论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并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能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1例耳内镜下行鼓耳道后径路鼓膜修补患者,随访半年,针对术后鼓膜愈合率以及听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21耳,20例鼓膜愈合,成功率为95.2%,术后无味觉损伤,无移植物内陷及外移,无耳鸣或耳鸣加重,无听力损伤,无胆脂瘤形成;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9.4±8.6)dB HL,骨气导差为(31.9±4.9)dB HL,术后平均气导听阈为(24.2±5.9)dB HL,骨气导差为(12.7±6.5)dB HL,听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17例(81%)骨气导差小于20db HL。结论耳内镜下利用耳屏软骨-软骨膜经鼓耳道后径路行鼓膜修补术,对不同部位鼓膜穿孔愈合率及听力恢复均获得良好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重建外耳道后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80例(80耳)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乳突腔填塞组(40耳)和对照组(40耳),填塞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同时采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乳突腔,重建外耳道后壁,对照组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和听力提高程度.结果 填塞组术后重建的外耳道后壁无塌陷,较正常外耳道形态稍宽大,且无明显上皮样耵聍堆积;填塞组和对照组干耳时间分别为32.46±7.32天和49.62±6.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塞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4.26±7.18 dB HL,气骨导差25.41±7.40 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26.56±6.24 dB HL,气骨导差13.27±5.42 dB,对照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5.41±6.35 dB HL,气骨导差24.65±8.16 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35.87±5.26 dB HL,气骨导差19.05±5.85 dB,填塞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同组术前相比听力均提高(P<0.05),填塞组术后3个月气导听力提高大于对照组(P<0.05),且气骨导差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 乳突根治术后自体乳突皮质骨粉填塞有助于缩小术后乳突残腔及形成光滑的外耳道,有利于改善听力,缩短干耳时间,避免长期反复清理术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双侧先天性中耳胆脂瘤(bilateral congenital cholesteatoma, BC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10耳)BCC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BCC手术清除胆脂瘤,均先行病变严重侧,术后3~6月再行对侧手术,术前0.5、1、2、4 kHz气导平均听阈为45.1±13.3 dB HL,骨导平均听阈为9.6±5.7 dB HL。其中Ⅰ期1耳,Ⅱ期1耳,Ⅲ期3耳,这5耳经外耳道耳内镜下手术;Ⅳ期5耳,其中2耳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3耳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术后随访2年,术后听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除1耳(10%)复发,重新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外,其余患儿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患儿气导平均听阈18.3±4.5 dB HL,骨导平均听阈6.2±4.1 dB HL,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治疗是BCC的唯一治疗方式,手术可提高患儿听力;Ⅰ、Ⅱ、Ⅲ期胆脂瘤病变较局限,未累及乳突,可优先考虑经外耳道耳内镜下手术;而Ⅳ期病变较广泛,累及乳突,建议显微镜下行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对干湿耳状态下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均在耳内镜下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以内置法行鼓室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鼓膜愈合率及术后6个月听力。结果 干耳组鼓膜愈合28例,湿耳组鼓膜愈合26例,愈合率没有统计 学意义(χ2=0.185,P =0.667)。术后6个月干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9.19±5.04)dB HL提高至(27.86±4.18)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8.76±3.05)dB HL下降至(11.06±2.68)dB HL(P<0.05),湿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8.24±3.77)dB HL提高至(29.17±4.76)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 . 81±3 . 2 7)dBHL下降至(12.01±4.04)dB HL(P<0.05),而两组听力提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 =0.287)。结论 耳内镜下应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干耳或湿耳状态下行I型鼓室成形术均能改善听力和修复鼓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