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华 《北京中医》2010,(11):844-845
对《伤寒论》中六病定位的方法,张仲景并未明确说明,而是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三阴三阳六病临床症候来具体体现。这就导致历代医家对三阴三阳六病的病位认识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少阴病及厥阴病的定位分歧。而经过研究,三阴三阳六病实际的定位应当是,太阳病与厥阴病主表部、少阳病与少阴病主半表半里部、阳明病与太阴病主里部。  相似文献   

2.
陈建华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44-845
对<伤寒论>中六病定位的方法 ,张仲景并未明确说明,而是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三阴三阳六病临床症候来具体体现.这就导致历代医家对三阴三阳六病的病位认识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少阴病及厥阴病的定位分歧.而经过研究,三阴三阳六病实际的定位应当是,太阳病与厥阴病主表部、少阳病与少阴病主半表半里部、阳明病与太阴病主里部.  相似文献   

3.
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而言,太阳病不解,风寒之邪可入里化热成实,为少阳、阳阴病;亦可入里成虚寒,为太阴、少阴、厥阴病。三阳、三阴病还可相互转化,里热实证可转入为里虚寒证,里虚寒证可转出为里热实证等。然而六经病证传与不传原因甚多,一般与正气抗邪能力的强弱、感邪的轻重、医护得当否等有关。诸因素中,尤以正气抗邪能力的强弱关系最大,而正气抗邪能力的强弱,主要是指机体感邪后之阴阳偏盛、偏衰的微或甚。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相似文献   

5.
贾耿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29-1729
《内经》提出六经之说 ,其中阴阳盛微各有其数 ,若以爻性来表示 ,则太阳为  (三阳 )、阳明为  (二阳 )、少阳为  (一阳 ) ,太阴为  (三阴 )、少阴为  (二阴 )、厥阴为  (一阴 ) ,从三而一是按阴阳盛微列序。《内经》又将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表里即阴阳 ,是一对统一着的矛盾 ,应具有阴阳相互对立和相对平衡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6.
周娅妮  陈淋  刘静  张丹璇  周晓玲 《河南中医》2022,(10):1459-1466
《伤寒论》中的六经不单单是指狭义的经络,而是以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为物质基础的六大功能体系。六经体质是在遗传禀赋、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情绪影响等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呈现出与六经功能体系相对应的阴阳偏盛偏衰,包括三阳体质和三阴体质,三阳体质可分为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三阴体质则分为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太阳体质包括太阳表实体质及太阳表虚体质;阳明体质为阳明里热体质;少阳体质分为少阳气郁体质与少阳郁热体质;太阴体质则包括太阴阳虚体质及太阴痰湿体质;少阴体质则分为少阴寒化体质与少阴热化体质;厥阴体质则包括厥阴血虚体质与厥阴血瘀体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反映人体全身的温度分布情况,应用于中医则可反映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虚实状态,不同体质人群的红外热成像特征不同。对六经体质的红外热成像特征进行研究与总结,可为六经辨病及经方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贾耿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29-1729
《内经》提出六经之说,其中阴阳盛微各有其数,若以爻性来表示,则太阳为≡(三阳)、阳明为 (二阳)、少阳为 (一阳),太阴为 (三阴)、少阴为 (二阴)、厥阴为 (一阴),从三而一是按阴阳盛微列序。《内经》又将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表里即阴阳,是一对统一着的矛盾,应具有阴阳相互对立和相对平衡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8.
周唯 《中医研究》2007,20(2):11-14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作为纲领,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大类,创立了六经辨证,论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三阴三阳乃由一阴一阳衍化而来.<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根据阴阳之气多少的不同,将一阳分为三阳,一阴分为三阴,但其根本仍是阴阳.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将脉象以其相关属性一分为二,并以"阴阳"统称之,以寸为阳、尺为阴,诊脉以浮取为阳、沉取为阴。《伤寒论》将复杂的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以其属性概而分之为阴阳,认为只要"阴阳自和",则疾病即可痊愈,也间接说明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是"阴阳和",疾病的本质是"阴阳不和"。这里的阴阳显然不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对人体生理("体")和功能("用")的规定、概括和分类。在《伤寒论》中,张仲景使用"三阴三阳"来命名外感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病位,称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个概念,原本是阴、阳的分化,一阴分为三阴,一阳分为三阳,既是对经脉的划分,又是对六气(厥阴风气、少阴热气、太阴湿气、少阳火气、阳明燥气、太阳寒气)的阴阳划分,也是对脏、腑(太阴肺、脾,少阴心、肾,厥阴肝、心包络,太阳膀胱、小肠,阳明胃、大肠,少阳胆、三焦)的阴阳划分。可以看出,在《伤寒论》中,阴阳主要是用来分类的,而阴阳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则是由事物的阴阳属性演化而来。张仲景将阴阳学说具体的运用到临床实际,没有用"阴阳"去进行过多的理论演绎,而是用了最原始和简单的方法,用阴阳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进行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规定和分类,这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辨证论治,是一个以六经为纲领、以外感疾病为论述中心、将伤寒杂病合参的辨证论治过程。一、六经辨证贯串看八纲在六经辨证中,三阳皆为阳,其中又分太阳、阳明、少阳;三阴皆为阴,其中又分太阴、少阴、厥阴。疾病形态可分为阴阳两大类。主要以寒热作为划分阴阳病态的根据。“病  相似文献   

11.
目前,祖国医学对《伤寒论》少阳位置的认识,尚未统一,因此对少阳病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寒热往来的解释亦有争议,故笔者不揣荒陋,陈以拙见,请教于同道。一、从阴阳消长看少阳的位置《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洽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在《素问·经脉别篇》文中亦提出“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  相似文献   

12.
<正>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1.1.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  相似文献   

13.
膝骨关节炎六经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膝骨关节炎(KOA)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主,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而六经与脏腑相连,十二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络的走行均绕膝关节,KOA与经络病变密切相关,故可从六经辨治KOA。KOA发病之初多因六经外感所致,病在三阳,病性多实;病变后期,多及三阴,病性多虚。因此,其治疗原则可概括为:病在三阳,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利湿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病在三阴,温经养血、调畅气机、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治其本。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分别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具体辨治。  相似文献   

14.
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 《光明中医》2016,(19):2777-2781
阳不交阴,则夜不成寐。《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也。"其中阳明不能阖是失眠的重要原因,影响阳明不能阖的原因有太阳、太阴开机的不佳,少阳、少阴枢机的不利,厥阴、阳明的不能阖。现根据顾植山老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实质,是建立在经络脏腑及其气化的基础上的。这里分别从其经络、脏腑、气化三者略加讨论。一、三阳三阴的经络问题从《伤寒论》中的经络病象如太阳病的项背腰强痛、阳明病的面赤面垢口不仁、少阳病的目眩耳聋胸胁满痛、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咽干舌燥和厥阴病的巅顶头痛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辨治外感热病专书,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发现六经病临床表现及发展规律与急性感染性疾病不同阶段存在相似性。《伤寒论》六经理论阐述了外感热病由表到里病邪逐步深入的病理过程,其中太阳病属于表证,类似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属于里证,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证,类似现代医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以及感染急性加重导致的全身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脾胃病六经治法具有以下特点:太阳脾胃病,治当发表祛邪,鼓邪外出;阳明脾胃病,治当通下祛邪;少阳脾胃病,当以和解为法;太阴脾胃病,当以理中为法;少阴脾胃病,治当扶阳抑阴;厥阴脾胃病,治当土木两调,清上泻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理论之魂——论三阴三阳与开阖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勇 《光明中医》2015,30(1):12-14
<正>1《黄帝内经》(以下简写为《内经》)三阴三阳《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在中医古籍里有29种序次不同的三阴三阳[1],《内经》中的三阴三阳主要有10种不同的说法,其理论核心主要是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和人体之三阴三阳。1.1天之六气的三阴三阳《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  相似文献   

20.
喻培勋  姬晓花  刘静  王刚 《河南中医》2020,40(4):497-499
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温病亦属其中,六经辨证亦可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各期的治疗中。预防期,以调节阴阳平衡,祛除湿邪为主,方用桂枝汤加茯苓、白术。素体痰湿较重者,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初期,病主在太阳或太阴。病在太阳,依证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大青龙汤加减、桔梗汤等。病在太阴,方用理中汤加减。若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减。若太阳、少阴合病,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中期,病主在少阳或阳明。病在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病在阳明,依证选用白虎汤加减、小承气汤加减等。若少阳、阳明合病,方用大柴胡汤加减。若太阳、太阴合病,依证选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陷胸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等。若阳明、少阴合病,方用猪苓汤加减。极期,病主在阳明、少阴或厥阴。阳气暴脱证,可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气阴两虚证,可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病在阳明,方用大承气汤加减。病在少阴,方用真武汤加减。病在厥阴,方用乌梅丸加减。恢复期,病主在阳明或太阴。病在阳明,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病在太阴,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运用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