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Ⅱ型胶原(CⅡ)反应性T细胞克隆(TC9)、T细胞受体β链的作用。方法 通过切割和纯化人CⅡ片段以定位T细胞表位,分子克隆并测序TC9的TcRβ链基因。结果 与CⅡ反应的HLA—DR7限制性TC9其T细胞受体β链由Vβ6.7、Jβ2.3、Cβ2以及序列尚不清楚的D片段构成。结论 对CⅡ反应的TC9的TcRβ链是一种有意义的自身抗原,对进一步研究与CⅡ相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特异性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杂交瘤技术中,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阳性率往往会出现较高水平。及时克隆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实际中,短时间内不可能对所有孔的阳性都能及时的克隆化。对来不及克隆化、又未能及时换液的细胞最后只有丢掉,十分可惜。我们在实验中摸索出一种适合保存未克隆化细胞的冻存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期刊文摘     
人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T细胞克隆在体外的建立及鉴定[韩卫宁 ,曹云新 ,张  贝斌 ,李 琦 ,谢 鑫 ,刘雪松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 0 0 3;1 9(6 ) :5 4 1 - 5 4 3]  目的 :在体外建立长期培养的人T细胞克隆 .方法 :以60 Co照射的无关PBMC作为饲养细胞 ,在条件培养液中以有限稀释法对经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活化的T细胞进行克隆化 .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所获克隆 .结果 :获得的 1 6株克隆中 ,除 1株外 ,均为αβT细胞 .1 5株αβT细胞克隆中 ,有 9株为Th(3株Th0、6株Th2 ) ,6株为Tc(5株Tc0 ,1株Tc2 ) .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Vβ基因CDR3的克隆化特征。方法: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多引物巢式PCR法两步扩增22个TCR-Vβ基因亚家族,高分辨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定性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PCR产物的克隆化特征。结果:CHB患者CD_8~+T细胞TCR-Vβ1、Vβ3、Vβ9、Vβ14出现优势增生。结论:CHB患者外周血CD_8~+T细胞Vβ1、Vβ3、Vβ9、Vβ14存在克隆性增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IgH和TcRγ重排。结果显示:有23例至少可发现一种基因重排,其中,IgH重排11例,TcRγ重排4例,二者均重排8例。IgH重排多见于B-ALL,T-ALL则常见TcRγ重排,坦存在着系列交叉现象。结合免疫表型研究,有助于确定细胞克隆来源。采用PCR扩增、标记、制备的克隆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试验,可用于白血病缓解和复发或残留细胞克隆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抗原致敏的B淋巴细胞与同品系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细胞叫做杂交瘤(hybridmos).这种杂交瘤细胞株在培养基中经克隆化培养,所分泌的单一性、特异性、高纯度和重复性好的抗体,叫做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以下简称McAb).McAb的产生是免疫学发展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给免疫学研究展示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也有力地推动着生物学和医学中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本文就单克隆技术方面的成果和进展予以综述.一、单克隆抗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卵清白蛋白特异性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建立可长期培养的抗原特异性的T辅助细胞(Th)1/Th2克隆及细胞系,并分析其对抗原的反应情况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情况。方法采用卵清白蛋白(OVA)免疫BALB/c小鼠,取淋巴结细胞在体外用同系脾细胞和OVA反复刺激,然后分别用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及IL-2、IL-4共同培养,并同时加入同系脾细胞和OVA,进行Th1和Th2克隆的诱导,然后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对克隆化的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及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各获得2株Th1/Th2细胞系,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分别为IL-2、IFN-γ/和IL-4、IL-5、IL-10等。结论成功建立抗原特异性Th1/Th2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LA-A*0201/2403限制的HBcAg表位特异性CTL细胞克隆。方法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限制性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期间单独使用植物血凝素(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刺激。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从HBc18-27活化的细胞中获得29株细胞克隆,其中28株为CD8^+T克隆,均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从HBc117-125激活的细胞中获得12株CD8+T克隆,其中9株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另3株细胞毒活性则显著低下。克隆化过程中单独使用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5.62%和14.58%。结论分别用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能激活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CD8^+T细胞。建立CD8^+T克隆过程中,表位肽的使用不能提高克隆形成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HLA-A*0201/2403限制的HBcAg表位特异性CTL细胞克隆。方法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限制性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期间单独使用植物血凝素(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刺激。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从HBc18-27活化的细胞中获得29株细胞克隆,其中28株为CD8^+T克隆,均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从HBc117-125激活的细胞中获得12株CD8+T克隆,其中9株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另3株细胞毒活性则显著低下。克隆化过程中单独使用PHA及联合使用表位肽,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5.62%和14.58%。结论分别用表位肽HBc18-27和HBc117-125,能激活HLA-A*0201/2403阳性HBV感染者的CD8^+T细胞。建立CD8^+T克隆过程中,表位肽的使用不能提高克隆形成率。  相似文献   

10.
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克隆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组织缺损修复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培养方法,从兔骨髓中获得原代骨髓MSCs,再应用克隆化分离培养技术,建立克隆化扩增的骨髓MSC系。体外传代培养、低温冻存复苏、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和分化潜能鉴定。结果 建立了一株克隆化兔骨髓MSC系。该细胞系在含10%胎牛血清的LG-DMEM中连续传代至第32代,仍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P4和P32代细胞染色体众数保持稳定的二倍体核型,成骨细胞诱导试验阳性。结论 获得一株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遗传性能稳定的克隆化兔骨髓MSC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稳定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一步法筛选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的方法.方法 常规细胞融合后,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通过优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甲基纤维素、血清及L-谷氨酰胺三种成分的浓度,建立稳定高效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方法 .并进行有限稀释法和甲基纤维素半同体培养基法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对照实验.阳性克隆扩大培养,ELISA检测后冻存,再次复苏后ELISA检测呈阳性为稳定杂交瘤细胞株.结果 甲基纤维素三种浓度中,甲基纤维素浓度1.0%和1.2%时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团个数约为甲基纤维素浓度1.25%时的2倍.而甲基纤维素浓度1.2%时细胞团固定效果较甲基纤维素浓度1.0%更好.通过对梯度稀释的SP 2/0细胞培养后,选择半固体培养基中使用的胎牛血清浓度(25%),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含4 mmol/L L-谷氨酰胺比含2 mmol/L L-谷氨酰胺得到多近一倍的杂交瘤.得到的5株阳性杂交瘤在扩大培养、冻存复苏后抗体分泌稳定,得到5株稳定阳性杂交瘤细胞株.有限稀释法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法筛选杂交瘤细胞对照实验显示半同体培养基法可节省一半时间.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一步法筛选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的方法 .该法缩短了克隆化的时间,节省了人力和材料,不需要添加饲养细胞和细胞因子,是一种稳定高效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免疫学最重要的细胞基础。这些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各自的细胞因子(Cytokine),作为细胞间的信使,扩充反应细胞的数量并调节效应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和淋巴细胞产生的T细胞生长因子是当今免疫学界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Gery等于1972年首先发现淋巴细胞激活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LAF),以后证实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现已建立了产生LAF的细胞系,并得  相似文献   

13.
高转移小鼠肺癌株细胞导入人基因组DNA后的转移表型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从正常人细胞基因组DNA中寻找、分离并鉴定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或相应DNA序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体内转移灶体外再培养再硬琼脂集落克隆化筛选,获体内90%以上高转移率小鼠肺腺癌LM2细胞株;使用磷酸钙共沉淀DNA转染技术,将正常细胞人基因组DNA随机片段,导入高转移小鼠肺癌细胞株LM2后,使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其中形态扁平的回复突变株。为证实细胞确实含有外源人DNA序列,设计人特异性Alu引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克隆化自体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制备方法、临床治疗方案及观测指标,就细胞的制备、剂量与疗效、免疫化疗、疗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MUC1,1739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和荷瘤小鼠模型。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人MUC1全长eDNA转入T739小鼠膀胱癌细胞中,G418筛选及克隆化培养,基因组PCR、RT-PCR、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皮下注射转染细胞,建立皮下荷瘤鼠模型,观察转染细胞体内外生长特性。结果MUC1成功转入BST739细胞中并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和细胞浆。转染细胞体内外生长特性无明显改变。结论建立稳定表达人MUC1739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和T739荷瘤小鼠模型,可用于肿瘤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基础免疫学,还是应用免疫学或免疫应答操作法方面,T细胞激活的机制是免疫学中的一个争论中心。为T细胞活化,来自Ⅰ区相关抗原类的Ⅱ膜抗原(Ia抗原)必须参与,即T细胞必须识别来自于Ia的系列  相似文献   

17.
用Con A活化的小鼠脾脏细胞免疫同品系动物(BALB/c鼠),取免疫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选择了一株有分泌抗活化小鼠T细胞抗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连续4次克隆化。采用ELISA法分析,初步证实该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与Con A 活化的小鼠脾细胞的结合反应明显高于与未经活化的其他细胞(胸腺细胞、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脾细胞)的反应。用琼脂双扩散法证明该MeAb属于小鼠IgG类。  相似文献   

18.
抗癌疫苗的临床试用最近在华盛顿召开的生物技术会议上,免疫工作者介绍了用新型疫苗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大肠癌的初步观察。他们采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把癌细胞蛋白的基因克隆化,制成疫苗调动病人的免疫系统,以期消灭肿瘤。加拿大爱德蒙顿大学的免疫学专家Lo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克隆化扩增的细胞系并初步鉴定其分化特性和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的特性,显微镜下挑取原代单个成纤维样生长单位中的细胞,逐步扩大培养,最终得到克隆化扩增的hMSCs.选择有利于其生长的血清,低密度培养,传70%~80%生长汇合时传代保种.RT-PCR检测其Oct-4、SDF1、CD49a、CK19、c-met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4、CD44、CD29、CD90、HLA-1和HLADR;体外向骨、软骨、脂肪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建立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并在体外实现了克隆化扩增,该细胞系在体外连续培养达60个细胞倍增时间仍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细胞不表达CD34、CD45、CD14、HLA-DR,但表达Oct-4、SDF-1、CD49a、CK19、c-met、CD44、CD29、CD90、HLA-1.体外能诱导出骨、软骨、脂肪细胞.结论:得到了一个可稳定传代的克隆化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细胞,并表达Oct-4、CK19和c-met.  相似文献   

20.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Treg与肿瘤免疫以及肿瘤的转移、转归作一综述。1 Treg1.1 Treg的概念与分类Treg即CD4+CD25+Treg。自上世纪90年代Sakaguchi等首先提出Treg这一概念后,引起了免疫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