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云 《河南中医》2010,30(7):728-729
从术前预防、健康指导、术后观察记录、术后早期活动、药物预防、支持性预防措施及对症处理等方面介绍了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认为及时准确发现DVT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恰当处理,可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书文 《中医正骨》2007,19(8):94-9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可继发肺栓塞(PTE),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导致死亡。据国内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47.1%,DVT并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率为2.04%。为预防DVT的发生,我们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7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孟丽凤 《中医正骨》2007,19(5):64-6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2004~2006年1月,我们对57例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同时对部分高危人群辅以预防性抗凝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或脑栓塞,后期可遗留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肢反复肿胀。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1%。本院2005~2006年共进行髋关节置换术100例,其中50例采用口服华法林片,50例采用中药预防DVT的发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95年3月~2003年3月,我院共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634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者45例,占7.1%,在对该组病人护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贾春霞 《河南中医》2008,28(10):103-104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对骨折或肿瘤造成的髋关节破坏进行修复,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护已倍受关注,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功能栓塞(PTE)对患者机体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有资料显示,国内人工关节置换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7.1%[1].因此,增强对DVT的认识,掌握各种预防DVT的方法,已成为完善护理理论与实践、适应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我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共施行69例髋关节置换术,经细心观察及有效的治疗护理,仅有2例发生了DVT.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防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临床资料我医院自1985年以来,做髋关节置换手术327例。其中有13例术后患肢水肿难消,2例经患肢静脉造影,11例经彩色多普勒对患肢扫描,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就其中医中药治疗和预防做前瞻性分析。1.1一般资料827例全为单侧,男188例,女194...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见。Clarke等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做好DVT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8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DVT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3年-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不同分为中药治疗组(八珍汤加减)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92.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王静  冯晓丹  王卫友 《四川中医》2020,38(7):160-163
目的:观察中药柴黄活血汤防治髋关节置换术(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柴黄活血汤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4天,比较两组术后1天、7天、14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PE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P-选择素;比较术后1d、7d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术后7d DVT发生率和术后14d血栓溶解有效率;并比较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7d、1d观察组PT、APTT长于对照组(P0.01),FIB、D-D、PECAM-1、VCAM-1、P-选择素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d,观察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1),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d,观察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黄活血汤可改善HR术后患者的机体凝血功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缓解患肢肿胀,对DVT发挥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蔚百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53-153
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已经逐渐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成为常规手术。但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生率为1.3%~25%。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DVT的预防和护理对THA后的愈合非常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1],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人肺动脉而发生致命的肺血栓栓塞(PTE).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85例,术后并发DVT9例,发生率为9.4%.我们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人肺动脉而发生致命的肺血栓栓塞(PTE)。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85例,术后并发DVT9例,发生率为9.4%。我们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前、术后第1日、术后第3日、术后1周、术后2周各时间点下肢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情况、肢体温度、肢体Human征及Nenhof征。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0例,发生下肢肿胀2例(3.17%);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8例(12.7%),发生下肢肿胀10例(15.9%)。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体表温度2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相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uman征阳性12例(19.04%),Nenhof征阳性10例(15.69%);对照组Human征阳性36例(57.14%),Nenhof征阳性32例(50.79%)。Human征阳性率及Nenhof征阳性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对骨折或肿瘤造成的髋关节破坏进行修复,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护已倍受关注,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及其继发的肺功能栓塞(P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能量损伤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髋部疾病发病率呈现出迅猛增长势头。于此同时,需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Rathbun[1]统计,美国每年新增深静脉血栓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由深静脉血栓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作为骨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辅助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静脉血流速度及患肢周径变化情况,统计2组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和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PT、APTT、FIB及患肢周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1,2,3天伤口引流量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加快血流速度,减少伤口分泌物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置换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严重髋、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而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直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高达40%—70%,国内[1]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生率为47.1%。约有0.5-2%的患者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且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仍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150年前,Virchow就阐明了“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瘀滞…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胡年宏  邵敏 《中医正骨》2006,18(3):29-29,31
深静脉栓塞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及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常见于髋部手术后,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后期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在欧美,1996年Nevelatene等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约为5%,而1997年Andreassen报道全髋置换DVT发生率为16%,国内尚无报道证实,但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日渐增多,本病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加强术前评估,术后观察,康复指导,尽早采取各种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6例中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过治疗,患者的患肢疼痛减轻,下肢肿胀消退,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