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虑症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特点及关系,从而针对其防御方式及人格特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焦虑症患者和正常人均31名,对他们以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①焦虑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分高于正常人(P<0.01);②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高于正常人(P<0.01),而升华和幽默等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人(P<0.01);③焦虑症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N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情绪不稳定,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少采用成熟防御机制,且情绪不稳定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因此,应依据其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交焦虑障碍成人依恋类型与防御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SAD的发病机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取病人组82人,建立配对正常对照组82人。采用AAS、DSQ测量工具。结果SAD组在使用中间型、不成熟和成熟的防御机制以及掩饰上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D组比对照组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SAD恐惧型动用的防御机制最多,有神经症性防御机制、不成熟性防御机制、精神病性防御机制。SAD先占型的特殊防御机制有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和不成熟性防御机制。SAD拒绝类型更多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和精神病性防御机制。SAD安全型使用了成熟性防御机制,但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3.
社交焦虑障碍的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对4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以及掩饰因子均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社交焦虑障碍组解除、制止.回避、隔离和同一化、投射、潜意呈现、退缩和躯体化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幽默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焦虑障碍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增高。社交焦虑障碍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HAMA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HAMA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有其特点.他们较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低年资精神科护士职业焦虑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年资5年(包括5年)以下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及与工作压力源、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心理防御机制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SAS与全国常模比较存在差异(P〈0.05);焦虑总分与护理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P均〈0.01);焦虑状态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呈正相关(P〈0.01),与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伴无能亦呈正相关(P〈0.05),与掩饰因子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这个年资段的精神科护士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压力源主要来源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上班的护士数量少、非护理性工作太多等。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学生自我防御机制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人对付紧张焦虑、不安和解决心理冲突的一种方式,是人格有机的、稳定的组成部分。我们常说某人特别敏感、自尊心极强、某人简直没有自尊心、某人遇事反应总是非常适度等。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自我防御机制的特征。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我防御机制。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矛盾和问题,在他们身上时常存在着一些消机的自我防御机制,主要表现为压抑、否认、行动化、被动攻击、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和疑病等,这些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及其心理…  相似文献   

6.
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1989年版的DSQ防御机制问卷对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112名心理专业研究生和93名非心理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专业研究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应用频率上显著低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P<0.05),不同性别心理专业研究生在心理防御机制的4大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专业研究生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优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7.
心身疾病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心身疾病中负性情绪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发病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心理防御方式问卷对51名心身疾病患者进行测试,并与83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心身疾病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特点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中间型因子分高,掩饰因子分低),且伴情绪障碍者尤为突出。结论 在心身疾病发病中介机制中,负性情绪及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习惯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污名、防御机制及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332名大学生的心理污名、自我概念及防御机制的状态进行调查,并从三者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心理污名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起中介作用,如"生理自我"在"自我疏离"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31,占总效应的39.92%;"生理自我"在"逃避现实"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23,占总效应的39.7%。结论 :自我概念在心理污名与不成熟防御机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与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飞行员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进行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显著相关;个性因素明显影响不成熟防御机制。结论:在飞行员心理卫生保障工作中,揭示并修正2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防御机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贫困大学生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8名)和对照组(28名),治疗组接受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8周后对两组学生采用DSQ防御机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团体心理辅导的大学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掩饰的应用频率上显著低于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P0.01),在成熟防御机制应用频率显著高于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P0.01)。结论经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大学生采用心理防御机制优于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心理健康状况较未经团体心理辅导者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防御机制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门诊、住院部符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61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机制自评量表(DS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0.29,P0.05),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抑郁之间呈正相关(r=0.32,0.31;P0.05),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心理弹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2在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对于抑郁程度的预测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7.5%。结论: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是抑郁的重要保护因子,而不良的防御机制是影响抑郁的内部因素,并且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对于抑郁程度的预测是通过不成熟防御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海洛因依赖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海洛因依赖患者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56名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住院治疗2周后进行评定。结果 海洛因依赖患者总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焦虑发生率82.9%,抑郁发生率72.4%。结论 海洛因依赖不仅会产生躯体依赖,也会产生精神或心理依赖。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进行脱毒治疗后,并不意味着戒毒治疗的完成,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解除其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MMPI对 3 1例强迫症患者和 2 6例正常对照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 ,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 ;强迫症患者MMPI的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外显性焦虑等 9个分量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等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 ,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有关结果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欲望与压抑     
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学说称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压抑的目的是把某些人们认为不道德、不体面、暂时无法实现的情欲或观念从意识领域中驱赶出去。 压抑可以描述性地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我否定性压抑,即企图把自认为邪恶的,至少是不应该的欲望从根本上消灭。这种压抑可以暂时减轻痛苦。自我否定性压抑对欲望采取镇压态度,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它、消灭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种镇压态度反而会使冲突更加剧烈。不仅如此,被压抑的一方总要寻找出路,若正常渠道不通,便以畸形方式表达,结果更加难以收拾。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对其父母心理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64例住院酒依赖患者的父母与64例正常家庭中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酒依赖患者父母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结论酒依赖患者对父母的心理行为造成了严重影响,其焦虑情绪应该及早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上与正常人的差别。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对48例精神分裂症、64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129例健康人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精神分裂症组与神经症组相比,更多使用分裂,而在其它防御机制的使用上无明显差异;神经症患者较少掩饰性。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和神经症病人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上与正常人不同,神经症病人与精神分裂症病人使用大致相同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7.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临床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类,应激相关障碍、抑郁症、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科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心理治疗.结果患者充分发挥了心理防御机制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与社会及环境不协调行为,减轻了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障碍.结论心理治疗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精神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者内心产生矛盾冲突时,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情绪平衡和稳定的调节机制,任何人的心理活动中,都有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合理化作用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防御机制,是人们自己导找一些理由,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72例青少年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量表(SCL-90)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价,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I)、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患者人格及防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SAS、SCL-90评分降低,治疗后观察组HAMD、SAS、SCL-90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9.785,-5.460,-9.5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PI分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衰弱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8.600,-9.134,-4.530,-7.78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降低,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不成熟、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t=-2.884,2.300,2.488;P 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方式,改变偏激、癔症等不良人格特征,改善抑郁症状,较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山市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中山市两所大学176名单亲大学生及181名完整家庭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①单亲家庭大学生多采用中间型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投射、幻想、回避、退缩、理想化、否认(t=5.77,2.09,3.89,4.49,4.44,2.40;P<0.05);②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运用投射、理想化、退缩、回避、潜意识显现等防御机制(t=3.38,2.96,2.33,3.51,2.12;P<0.05),男性倾向于运用否认、被动攻击等防御机制(t=-2.14,-2.54;P<0.05)。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需针对不同性别的单亲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