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种神经移植后去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终板的再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复冰冻、融解的成年狗神经移植至成年兔的胫神经,用9/0无损伤缝合线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异种神经移植术后7、15、31周兔的腓肠肌AchE呈阳性反应,孵育液加iso-OMPA后亦观察到上述结果,孵育液不加底物或加毒扁豆碱和移植神经未经冰冻、融解处理的对照组AchE为阴性。AchE结合镀银染色切片中可见再生神经终末与运动终板相连,表明先期处理的异种神经移植后,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处理异种神经移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德明  温蔚 《解剖学杂志》1998,21(6):481-484
探讨没方法先期处理对异种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的影响。方法将兔的胫神经,分别经反复冻融,或^60Co辐射,或刀豆球蛋白A灌注先期处理后移植至大的从地骨神经;或末经径处理移植后服用雷公藤甲素。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甲素对异种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文龙  刘德明  温蔚 《解剖学报》1999,(1):31-34,I009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异种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的神经移植于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后,宿主服用雷公藤甲素。结果 大鼠存活4、8、12、16、24周,可见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移植神经并向远段坐骨神经生长。移植神经和远段神经内的再生神经纤维中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兼有之,大部分再生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术后12周的腓肠肌AChE呈阳性,并可见再生神经纤维与运动终板相连。12周以后的爪部皮下  相似文献   

4.
刀豆球蛋白A处理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文龙  刘德明 《解剖学报》1995,26(3):265-269
用刀豆球蛋白A预先处理的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含Con A50mg的Ringer液1000ml(4℃)灌注日本大耳兔2h后,取出兔的胫神经。麻醉Wistar大白鼠,切除其右坐骨神经5mm,移植入8mm长、经ConA处理的兔胫神经。术后4、8、12周,可见再生神经纤维通过近端吻合部,长入异种移植神经,继而越过远端吻合部,向远端坐骨神经生长。移植神经段和远端坐骨神经中再生神经纤维成一吵或散在  相似文献   

5.
将~(60)Co辐照先期处理后的兔胫神经移植于大白鼠的坐骨神经.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术侧的腓肠肌,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终末及运动终板.术后4周出现较弱的AchE阳性反应;术后8.12,16周的AchE阳性反应是棕红色或棕灰色沉淀,分布较规则,结合镀银的切片上还见神经纤维与AchE阳性部位相连,呈典型的“爪状分枝”.结果提示:异种神经经~(60)Co辐照先期处理后再移植,可减弱或消除其抗原性,有利于神经再生及再支配去神经支配的骨骼肌.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观察了^60Co照射、平阳霉素和普鲁卡因对人人氏分化鼻咽癌细胞系单克隆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照射后4h膜电位负值减少,8-24h膜电位回升,48h时膜电位负值再次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方法:大鼠38只,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右侧坐骨神经切除1cm,然后将1cm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移植于神经缺损处。 2、4、8、12周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笛生神经纤维通过近铁合口进入移植神经,术后8周通过远侧吻合口进入受体坐骨神经。术后12划体组与自体组再生神经纤维髓鞘的厚度、轴索的开矿及神经电生理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免疫排序反应  相似文献   

8.
李质馨  王彦 《解剖学杂志》1994,17(5):401-404
用引产后死亡的正常胎儿(32 ̄40周,15个)食管,将其分颈部,胸部上、中、下,腹部食管5部分。对各部位食管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元,进行光镜(chAT、AChE)和电镜(AchE)酶组织化学定位、定量观察。结果表明,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细胞内酶含量,在食管各部位不同,AChE在电镜下定位于粗面内质网。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将使食管胆碱能神经支配及其生理功能等基础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阐明、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基酯是一种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本实验选用BALB/c小鼠,^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12Gy后,再给予L-NAME灌胃,于照后72h处死。应用ND组化,H-E染色及Feulgen后庆肠腺计数方法,对小肠壁的NOS阳性结构。小肠的组织结构及肠腺存活率等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0.
黄巨恩  郭畹华 《解剖学报》1995,26(3):252-255
SD大鼠于出生24h内行左侧坐骨神经钳压术,造成左侧腰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缺损。5 ̄12周后,作为脊髓移植的受体鼠。供体为胚龄13 ̄14d的SD大鼠胚胎,取其脊髓腹侧组织块作为移植物,植入受体鼠左侧腰段脊髓的背外侧部。将受体鼠右侧带神经的Mu长伸肌移放到脊椎旁,神经的断端插入胚胎移植物处。术后动物存活6 ̄8周,行组织学(包括电镜)、AChE组织化学、ChAT免疫组织化学和HRP逆行追踪等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1.
胆碱能神经在正常人胃壁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临床病理状态下胃溃疡神经分布提供参照,更好地为溃疡病的防治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采用Karnovsky-Roots法,观察了4例正常人胃壁胆碱能神经纤维分布特点。结果:胃壁各层均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纤维,但上皮和固有层上部未见AChE阳性纤维;AChE阳性纤维有4种形态:终末纤维、终末前纤维、神经束、神经干,胃壁各层细小动脉壁也存在神经末梢分布,在含非特异胆碱酸酶反应中,可见胃粘膜上皮下固有膜内,存在分支的神经末梢交互联成网状,可能是传入性质,对其功能意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激性溃疡胃壁胆碱能神经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发生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组化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应激性胃溃疡病人及4例正常人胃壁的胆碱能神经的超微结构,用多功能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了神经终末的囊泡数目和大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化电镜下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反应物以散在颗粒形式出现在神经纤维内,其大小不等,直径约60nm。神经终末有3种囊泡:无颗粒、有颗粒和大暗颗粒囊泡。检测无颗粒囊泡数目,病人的(99%)高于正常人的(76%),P<0.01。结论:应激性溃疡发病与胆碱能神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谢瑶  罗丕福 《解剖学杂志》1994,17(4):344-348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大鼠暂时性全脑缺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海马表达的分布,强度和时间过程等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缺血40min再循环后2h,首先在海马齿伏回转折部的颗粒细胞和下托诱导出Fos表达,5-8h达到高峰,8h后锐减并逐步消失。CA4和CA3区的Fos表达在缺血再循环后3h出现,5h达到高峰,持续至24h消失。而在CA2和CA1区,Fos表达最弱,最晚(5h才出现 )  相似文献   

14.
应用常规方法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C1型肠毒素(SEC1)单克隆抗体(McAb)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B3、C4和G8。其中B3和C4均为IgG1(k),G8为IgG2a(k)。B3和G8与SEA,SEB及SED均无交叉反应;C4虽与SEA和SED无交叉反应,但与SEB有交叉反应。间接ELISA测定小鼠腹水效价为10^-5~10^-8。应用识别不同表位的McAb建立了双McAb夹心ELIS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化方法对7只扬子鳄胃的神经支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粘膜下层有胆碱酯酶(AChE)阳性反应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相互交织组成的神经丛,一些神经纤维穿过粘膜在基底膜附近形成次组丛,终止在腺细胞。在环行肌和纵行肌之间有丰富的AChE阳性反应神经节和神经丛。在肌层内胆碱能神经的走向与平滑肌细胞的长轴平行。肾上腺素能神经只见于肌层,神经纤维同样与平滑肌细胞长轴平行。  相似文献   

16.
胃壁胆碱能神经分布与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溃疡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防治提供形态学根据。方法:采用Karnovsky-Roots法,观察了10例溃疡病人及4例正常人胃壁胆碱能神经纤维分布特点,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胃壁各层均有红棕色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纤维,但粘膜上皮和固有层上部未见AChE阳性纤维。检测胃壁AChE阳性纤维分布密度,病人(2.68±0.10)高于正常人(1.14±0.01),P<0.01。结论:溃疡病发病与胆碱能神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42例(84支耳),对其进行脑干诱发电位(ABR)和耳蜗电图(ECochG)两项检测在本病时的应用价值研究。ABR中Ⅰ—Ⅲ波IPL延长(>2.30ms)占20%.Ⅰ—Ⅴ波IPL(>4.5ms)占12%,I/V比值)1.0占58%。ECochG中AP(N1)下降占84.5%,N2>N1占26%,SP/AP比值>0.37占25%。认为利用单项ABR或ECochG检测结果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8.
小鼠^60Co—γ射线照射后空肠组织中NO和cGMP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选用BALB/c小鼠,采用一氧化氮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对不同剂量60Co-γ射线(8Gy、12Gy、14Gy)照射后的小鼠和8Gy照射后不同时间(分别为24h、48h、72h)小鼠空肠组织中NO-2和cGM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8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空肠组织中NO-2含量增加,照后48h含量最高,cGMP含量在照后24h最高,48h降至接近对照水平,在48h处,cGMP含量与照射剂量呈依赖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鼠胚胎小脑提取液神经营养活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胎龄大鼠的小脑提取液(cerebellum extracts, CE)对体外培养小脑及脊髓神经细胞的影响。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法鉴定了各胎龄的CE 的蛋白成分差异。制备不同蛋白浓度的14、16、18、20 d 胎鼠(E14,E16,E18,E20)及新生1 d 鼠(P1)的CE,加入原代培养的E18 胎鼠小脑及脊髓神经细胞悬液中,24 h 后以微量快速自动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发现实验各胎龄鼠的CE均能促进培养小脑及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并有蛋白浓度依赖关系,各胎龄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浓度,E14、E16 和E18 的CE 显示了更强的神经营养活性,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以蛋白浓度为0.4 g/L的E18 的CE培养新生3 d 鼠(P3)脊髓细胞的结果表明,此CE可促进培养脊髓神经元的成熟和分化,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电泳结果表明,E16 与E18 的CE中含有P1 的CE中所没有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约为25.8 kD、45.1 kD、89.1kD 和179.5 kD,为寻找新的神经营养因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红藻氨酸致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c—fos mRNA和F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瑞发  周长满 《解剖学报》1997,28(2):151-156
为探讨即早反应基因在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用原位分子杂交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内注射红藻氨酸后1h至14d的不同时间点,L1-3脊髓腹,背角神经元中c-fos mRNA和Fos免疫阳性信号的变化。结果表明,KA致脊髓损伤后2-8h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中c-fos mRNA的表达和Fos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明显增加,12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3d又明显增强;而脊髓背角神经元内仅在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