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城乡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作者采用Oliver的生活质量概况表(LQOL)对成都市城、乡两个社区73例精神分裂患者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患者在工作或劳动、居住状况及法律安全方面的主观满意度低于农村(P<0.05~0.005)。患者生活质量中经济状况的主、客观指标呈“分离现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城乡社区患者总体生活评价的因素有所不同。教育公众不歧视、理解并接纳患者以及教育患者家属改变对患者的不良态度仍将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分别评定了57例Ⅰ型和39例Ⅱ型精神分裂病人及60名正常人,结果发现Ⅰ型病人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Ⅱ型(P<0.001)。Ⅰ型病人的生活事件多于正常对照组,主要是工作中的问题(P<0.001)和社交方面的问题(P<0.05)。正常对照组的正性生活事件明显多于Ⅰ型病人(P<0.05)。Ⅱ型病人的生活事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主要是生活中的问题(P<0.001)。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数概念障碍方面的差异。检测分为直观数概念和抽象数概念二个部分,共分10个项目。结果表明Ⅱ型组患者在数概念障碍方面显著甚于Ⅰ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成都市金牛区14个社区和青羊区10个社区建档立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档案编号尾数为奇数的患者,通过随访,共获得有效资料258份。采用一般情况量表调查社会人口学资料;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调查患者临床情况;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等4个领域的生活质量;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调查患者的社会功能。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逐步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生活质量量表的4个领域中,躯体健康分与社会关系分(r=0.73)、环境分(r=0.52)呈正相关,其余各因素的得分之间呈弱相关;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疾病症状(PANSS)和社会功能(SDSS)等评分与生活质量分相关(均P<0.05),即:年龄越大的患者对其生活环境抱怨越多;女性患者的躯体健康问题要多于男性患者;独身的患者(未婚、离异和丧偶)较结婚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社会关系问题;阴性症状明显的患者,其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受损更为严重;而阳性症状明显的患者,只是躯体健康方面受损严重;社会功能较好的患者,其社会关系更融洽,对目前的环境更满意。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多种因素存在相关,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疾病症状和社会功能等,这为制定改善社区患者生活质量的综合干预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CPI-RC人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型、 型精神分裂症的人格特征。方法 对 1 2 6例 、 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 CPI-RC测查 ,将 CPI-RC各量表 T分 ,对 、 型及病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型 So、Sc、Wb、To、V1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 型病程长组与病程短组 So、Sc、To、Ac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 型病程长组与病程短组 Re、So、Sc、To、Ac、Ai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型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明显较 型差。  相似文献   

6.
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对其治疗、精神状态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方法:采用分层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统一抽样,采用国际统一的调查流程、筛查工具和诊断标准对调查人群进行线索和逐户调查。结果:共调查84767人,检出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96例,其中Ⅰ型精神分裂症186例,患病率为2.19‰,Ⅱ型精神分裂症72例,患率病率为0.85‰,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Ⅰ型,两组治疗情况无差异。但Ⅱ型精神分裂症比Ⅰ型预后差,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结论Ⅰ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于Ⅱ型,两组患者的预后和社会功能缺陷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联。未婚子女患者与父母的关心、照顾、理解更是分不开的。在临床中发现未婚子女患病都会给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给父母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压力 ;父母对子女患病的照顾程度 ,对患者复发率有很大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对象 :为我院 1 994~ 1 998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其中女性患者 38例 ,年龄 1 8~ 30岁 ;男性患者 2 4例 ,年龄 1 9~ 30岁。患者均未婚 ,与父母生活居住一起 ,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方法 :采用面谈方式填写调查表 ,有 1 1个问题均为是非题 :当医师诊断子女有精神病时是否…  相似文献   

8.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研究采用“生活质量检查”(QOLI)中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对87例生活在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满意度较低的因子项目为社会关系和经济状况,满意度较高的因子项目为法律与安全和家庭关系。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患者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严重度和社会支持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自测健康量表(SRHMS)[1]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Ⅰ型与Ⅱ型患者对成人面部表情的辨别徐向东吕淑云贾新生倪红孟昭兰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北京大学心理系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成人面部表情辨别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表情辨别障碍[1,2]。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研究了精神分裂症Ⅰ型与Ⅱ型患者对...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03对精神分裂症、10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用ICD9、CCMD2再诊断,分别进行30年回顾性前瞻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后,对两病家族同病阳性率、亲属患传病、遗传率、遗传方式及两病家族交叉患病等遗传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遗传效应虽然都非常明显,但又是遗传上相互独立的两种精神病,而不是由相同基因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干预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症状量表(SANS)等,对1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2年社区康复干预后进行评定.结果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致残率高,社会功能残缺明显,通过康复干预后,BPRS、SANS、SDSS等量表总分明显降低(t=18.51,22.49,16.43;P<0.01),社会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疗效显著,但须加强社会家庭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对昆明市盘龙区社区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9例,根据病情和治疗情况开展有计划的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1]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经干预后,病人精神症状明显减少,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且干预时间与社会功能恢复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减少复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成都市新津县农村社区中5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及其临床症状、社会功能、治疗、照管等情况进行了14年(1994-2008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精神现况检查第9版(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PSE-9)、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等。结果:在14年的随访调查中有489例患者(95.9%)完成了随访。随访患者终身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为13.5%。犯罪行为在未婚(19.1%)、较年轻[平均年龄(41.2±16.6)岁]、发病年龄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8.4±10.4)岁]中较常发生。随访资料中,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6.6%)、缺乏监护照管人(28.6%)、无家可归(25.0%),及PANSS总分(68.7±28.7)和阳性(14.1±7.4)、阴性(19.3±10.2)分较高的患者中犯罪行为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在农村社区中较为常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制定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及家庭干预时,应考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犯罪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如患者的婚姻、家庭及监护照管状态、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作业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一年。观察组制定统一方案规范干预,对照组仅在提出要求时给予一般心理咨询,以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作业计划干预可明显降低(NOR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并明显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两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干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作业计划可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综合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疾病监测系统中完成随访的79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建模队列,并随机抽取其中20%(1603例)作为验证队列,在2018年4月收集基线资料,7月、10月收集随访数据。基于建模队列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用纳入模型的危险因素系数β建立风险评分表,以AUC评价其预测能力,用验证队列验证外部预测准确性,用所建模型对建模队列患者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纳入精神分裂症社区管理风险的因素有11个。建模队列AUC=0.78(95%CI:0.74-0.81),风险评分>14分提示患者处于暴力行为高风险,模型敏感度62%,特异度88%,准确度87%。经所建模型划分风险等级,其中高风险占3.2%,较高风险占11.0%,一般风险占69.2%,较低风险占16.6%。结论:基于社区监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综合风险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简单易行,在精神障碍防治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对家属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7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对患者家属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并对患者的症状与家属的生存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总分与家属WHOQOL-BREF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会影响家属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提高家属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5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起病年龄、症状特点、病程演变特点及社会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 5 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详细收集临床资料 ,并进行《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PANSS)及《大体功能量表》 (GAF)的评定 ,以此为依据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分析。结果 :(1)总体上看 ,男性患者的起病年龄 (2 5 6± 7 3岁 )显著早于女性患者 (2 7 5± 8 6yrs) (P <0 0 1) ,但有家族史的患者间起病年龄差异不显著 (2 6 3± 6 9岁vs 2 6 8± 8 4岁 ) ;与男性相比 ,女性患者具有如下倾向 :症状模式较多为持续阳性症状 ,多为发作性波动或轻度恶化病程 ,阳性及情感症状更明显 ,且未婚或离婚的比例(5 3 9% )显著低于男性 (67 2 % )。结论 :男性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年龄、症状特点及病程转归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提示在制定治疗康复方案方面 ,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9个月后两组间PANSS量表有显著性差异(t=-2.020,-2.631;P0.05);6个月和9个月时两组间GAF量表有显著差异,至12个月时有极显著差异(t=2.496,2.967,4.303;P0.05或0.001);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中,第6个月时生活能力、工作情况、关心和兴趣、社交能力及总评有显著性差异(t=-2.065,-2.048,-2.021,-2.671,-2.915;P0.05)。随着观察时间的推移,两组间差异逐渐明显,至第12个月时,各分量表及总评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卫生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情况、关心和兴趣、社交能力、总评(t=-2.476,-4.117,-3.024,-2.980,-3.696,-4.034;P0.05或0.001)。结论 :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MMPI测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MMPI测查结果分析黄寅平,赵徐萍江苏省无锡市第七人民医院近10多年来,由于精神分裂症阳性(Ⅰ型)、阴性(Ⅱ型)症状划分的理论已被精神病学界一些学者所接受,国内外有关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如两型病因学及病理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