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给股动脉静脉穿刺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对40例成人尸体进行肌三角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提示:穿刺点矩耻骨联合中点垂直距离,股动脉为7.0±0.7cm股静脉为6.1±0.9cm穿刺两血管的夹角;针矢角,股动脉为8.4±1.6,股静脉8.4°±1.8°,针额角,股动脉为16.1°±2.3°股静脉为16.0°±2.4°股动脉穿刺深度分别为2.8±0.2cm,2.9±0.2cm,按此进针点及角度和深度穿刺,并  相似文献   

2.
吴昊 《广西医学》1997,19(4):707-709
股三角区血管损伤13例报告广西区人民医院骨科吴昊作者总结了自1987年10月至1994年4月间救治的股三角区血管损伤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7至35岁,平均25岁。急诊血管伤11例,受伤至急诊时间10分钟至24小时。急...  相似文献   

3.
在24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和2侧新鲜截肢标本上,对腓骨上段的血供来源进行了观测,并设计了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移植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本文详细介绍了膝下外血管蒂腓骨瓣的应用解剖、手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急诊危重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登攀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189-1189
建立迅速可靠的静脉通道是急诊抢救的关键措施,虽然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但穿刺相对较易获得成功,除容易感染外其他并发症以及危险性相对较少。一般置管长度为20~25cm[1],适合于短期置管者。我院急诊科在2005年7~12月共行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75例,均  相似文献   

5.
观测100例成人尸体股静脉长度、外径、瓣膜形态、位置、数目和方位;股静脉主要属支外径,距腹股沟韧带距离,注入方位及入口附近瓣膜,为临床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对股静脉穿刺、插管,瓣膜修复术、移植术及静脉逆行造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股尺的制作方法,探讨股尺在股动脉、股静脉穿刺定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7例,利用自制股尺测量出腹股沟韧带的长度,计算出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位置,同时触摸患者的股动脉搏动点,然后计算出腹股沟韧带中点与股动脉搏动点的差值,寻找其规律。结果 37例患者,有2例因肥胖无法触摸到股动脉搏动点,其余35例腹股沟韧带中点与股动脉搏动点的差值在0~1.85cm之间波动,左右侧腹股沟无明显差别,平均值为0.85cm。结论股动脉穿刺点应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靠内侧(0.85±0.14)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股尺在股动静脉定位时简便、安全,特别在无法触及股动脉搏动时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1578例股动静脉穿刺术的体会与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动、静脉穿刺术的方法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4月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1578例病例资料,其中冠脉介入249例(单纯冠状动脉造影94例,PCI治疗155例),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72例.外周血管介入1257例。结果:一次穿刺成功1475例(93.47%),两次以上穿刺成功103例(6.53%).穿刺成功率100%。并发症:穿刺处局部血肿14例(8.87‰);动一静脉瘘1例(0.63‰);迷走反射3例(1.90‰)。结论: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方法技巧,行股动、静脉穿刺是安全、可靠的介入途径,并对并发症处理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小儿股静脉穿刺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 ,常常需要采集血液标本以协助诊断和治疗。但由于一些小儿 ,特别是婴幼儿静脉采血困难 ,延误了疾病的诊断及抢救时机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 :股静脉穿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的操作方法。1 解剖位置及操作步骤1.1 解剖位置 股三角位于大腿前上部 ,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 ,外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 ,在股三角上缘 ,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静脉在股三角内接受大隐静脉和股深静脉等属支的血液。因此 ,该部血量充足 ,加之其周围无重要器官及组织 ,而且血管不易…  相似文献   

9.
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能提高婴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穿刺方法。方法 将2013例需要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标本的婴儿分为斜面进针法(斜穿法)和垂直进针法(垂直法)两种。比较两种方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斜穿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 斜穿法进针直观,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斜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新生几分为100例试验组行桡动脉穿刺采血,10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斜刺采血.结果 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97例,成功率97%,股静脉斜刺采血成功89例,成功率为8996;桡动脉采血后紫绀瘀斑发生7例,标本溶血3例,股静脉采血后紫绀瘀斑发生19例,标本溶血1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员,共采血样594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观察组1与观察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对照组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照组1与对照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四组透析次数均为2~3次/周,比较Kt/V值、内瘘穿刺成功率与病员的疼痛感。结果:观察组病员Kt/V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对照组1与对照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改进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高,病员疼痛感轻。结论:采用改进的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毒素的清除效果大于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不影响透析效果,保护了内瘘血管,减轻了病员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分析了1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血管植入术后的X线表现,观察了术后股骨头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对血管植入术的病理组织学基础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鼠活体心脏穿刺采血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一种大鼠活体多次采血法。用1 %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剑突下进针,斜行向上刺入2-5 ~3 .0cm 即达心脏,回抽。30 只SD大鼠,间隔10 d 采血2 ml,共4 次,测定Hb、RBC、Hct、WBC、ALT、TP、BUN。结果:采血1 000 余次,1 次穿刺成功率98 % 以上,且大鼠成活,各次血液成份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 。本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采血量大,可重复采血。  相似文献   

14.
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3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防腐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神经的横径、营养血管的来源、外径及吻合。并在 2侧新鲜标本营养血管内灌注墨汁 ,观测血供范围。结果显示 :股外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行走于髂髌连线上 ,营养血管来源于旋髂浅动脉、股直肌肌皮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股外侧肌肌皮动脉 ,在神经旁相互吻合形成纵向血管网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 7~ 10支皮支营养神经两侧的皮肤。因此可设计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5.
头痛灵胶囊对脑血管及血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冰片、石菖蒲、川芎、细辛、白芍等药组成的头痛灵胶囊是在古方基础上加减,经现代工艺制成的纯中药制剂,经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对血管性、紧张性、外伤性头痛均有较好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观察了头痛灵胶囊粉对犬的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与复方羊角冲剂相比,二者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基本相似,但前者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较强,而二者对血压、ECG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D大鼠股部血管解剖,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5只SD大鼠行红色乳胶灌注后对双侧股部血管进行显微解剖,寻找并观测合适用于血管化模型构建的各种带血管蒂组织瓣;另取3只大鼠行活体解剖,以验证所切取组织瓣的血液循环情况。结果:大鼠股部可以同时寻找到合适的隐血管血管束、隐血管为蒂的肌骨膜瓣、腹壁浅血管为蒂的深筋膜瓣、股血管肌支为蒂的股薄肌瓣和膝最上血管为蒂的股骨骨膜瓣,以供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研究应用。结论:SD大鼠股部可同时设计多种带血管蒂的组织瓣,非常适合于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动物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国人侧入法腰部硬膜外穿刺角度及其与年龄、身高、性别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5 9例病人 (I组 )实际测量穿刺角度 ,计算均数及其与病人年龄、身高的相关系数 ,并对男、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计算除去孕妇后 38例病人穿刺角度与体重 /身高2 的相关系数。另外 6 4例病人 (Ⅱ组 )测量正中穿刺时皮肤至硬膜外间隙距离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侧入法穿刺角度。结果 :I组穿刺角度为 (6 2 .6 3± 4.2 5 )度 ,Ⅱ组为 (6 6 .5 5± 0 .5 0 )度〔皮肤至硬膜外间隙距离为 (3 .46± 0 .0 5 )cm〕。I组穿刺角度与年龄 (r =- 0 .0 2 )和身高 (r =0 .0 5 )无相关性 ,男性 (6 3 .89± 3.6 0 )度与女性 (6 2 .0 7± 4.43)度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u =1.6 7,P >0 .0 5 )。 38例病人穿刺角度与体重 /身高2 呈正相关 (r=0 .6 8,t =5 .5 7,P <0 .0 1)。结论 :中国人侧入法腰部硬膜外穿刺角度宜选择 6 5度左右。该角度与年龄、身高和性别无关 ,与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显微解剖及透明法对78侧胎儿尸体唇淋巴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唇左右侧及上下唇毛细淋巴管之间存在吻合,下唇中部集合淋巴管有交叉,对唇集合淋巴管数目型别及其归宿提出了新观点,唇淋巴管可直接入舌骨平面下方的颈深上淋巴结。提示临床医生在诊治唇部炎症和肿瘤时,要注意此解剖特征,在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时,要注意舌骨平面下方的颈深上淋巴结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中医血脉理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经》认识到,“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而心是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的动力器官,心、血、脉共同组成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因六淫外侵,七情过极,痰瘀阻滞或久病耗损引起的气输布运行障碍,升降出入之气机失常,病久不愈,痰瘀互结,渐成痼结,则气病及血,导致血脉疾病。故血脉系统可以用于解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辨证论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