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出血患者123例,脑梗死患者93例,在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送检.分析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在一般资料、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滞度、全血粘滞度等多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收缩压、血细胞比容、全血黏滞度水平上均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红细胞计数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和预防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128例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使用赛科西德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128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呈高黏滞表现,适当采取改善血液黏度将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例无突发性耳聋症状的正常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对比结果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8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而血浆黏度逐渐升高;20~<30岁与60岁及其以上人群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年龄和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变学改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血浆的流动性和黏滞性,血液有形成份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的科学。我们针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加以研究。本文观察120例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等血流变主要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老年高血压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12例在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其中109例完成对照研究;对照组110例则不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下降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小气候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方法对24例老年冠心病疗养员所处的疗养室进行24 h空气净化,以营造微小的气候环境,1个月后抽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气候疗法1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为87.5%,心电图疗效为79.2%;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微小气候疗法,能显著改善其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中度或重度OSAS患者给予nC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5,30,90 d时的临床表现,早晨(6:00)检测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OSAS患者nCPAP治疗前与治疗15,30 d时的HCT、全血黏度高切变、全血黏度低切变、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但PT及APTT明显延长,90 d时以上各项指标均正常,临床表现明显缓解。结论: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nCPAP治疗对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移性肺癌与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转移性肺癌患者,40例非转移性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空腹抽血,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的LBY-N6C型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赛科希德公司的SF-8000型血凝仪测定其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肺癌患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转移性肺癌组的血浆黏度、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转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非转移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与肿瘤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性,为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时导致滤盘不通的血液因素。方法选择40份去白细胞滤器滤白失败的血液标本和50份正常的血液标本,分别检验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浓度,三酰甘油浓度。若疑有冷凝集素的血样做血清冷凝集素效价试验。结果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5),以及冷凝集素水平增高对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有影响。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浓度、三酰甘油浓度的高低不会影响白细胞滤除(P>0.05)。结论全血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冷凝集素是导致去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失败的主要血液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观察到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血液流变学改变仍不能忽视.目的研究不同性别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0-01/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男64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9)岁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1)岁.同期选择84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0)岁.方法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血液黏度测定用NXE-1锥板式粘度计(中国成都仪器厂生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男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黏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SA-9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138例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变学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与83例健康对照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组男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1 s-1~200 s-1)、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男女相比均有明显改变.高脂血症组男、女患者全血粘度(1 s-1~200 s-1)与对照组相应性别比较均增高(P<0.05),高脂血症组男女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细胞比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相应性别(P<0.05).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普通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应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其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00例健康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均较健康者明显增高(P<0.05),血细胞比容则较健康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肿瘤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243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正  刘红丽  涂学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0):2213-2213,22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变情况。方法对243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200例进行对照,分析其异常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10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出现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严重烧伤后应用血液稀释疗法,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选择20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制作严重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按烧伤前、伤后,,,,68162448h,6个时相分别检测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加。结论: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应用血稀疗法可明显减轻烧伤休克期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与黏滞,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效改善血容量。血液稀释疗法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早期修复及临床治愈率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严重烧伤后应用血液稀释疗法,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选择20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制作严重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按烧伤前、伤后6,8,16,24,48h,6个时相分别检测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加。结论: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应用血稀疗法可明显减轻烧伤休克期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与黏滞,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效改善血容量。血液稀释疗法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早期修复及临床治愈率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鼓浪屿疗养休息对高原脱适应官兵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高原脱适应官兵组分别于入院的第2、11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中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细胞比容,观察疗养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并设立了对照组。结果高原脱适应官兵组疗养前及疗养后与平原对照组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中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脱适应官兵组经过10d的疗养,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较疗养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海滨疗养对高原脱适应官兵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拥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09-1311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确诊的4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测定组,40例健康人血液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测定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尽管一些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升高说明有血液黏稠度增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微量阿司匹林(M-ASA)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Q值、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变化特点.方法 检测服用M-ASA前后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沉值、血沉K值、红细胞压积、体外血栓Q值、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及微循环各项积分值.结果 血栓指数Q值、血沉值、血沉K值、血小板聚集率、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较服用M-ASA前明显下降(P<0.05,P<0.01),而红细胞压积却明显上升(P<0.05),但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老年性心血管病的高黏滞血液及血栓性疾病,主要由红细胞高压积、红细胞高聚集性、以及血小板释放过量血栓素A2,导致血小板聚集性过强所引起,而并非由凝血机制亢进所致.高黏滞血液或血栓性疾病与微循环间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门诊慢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鼓楼区中医院建立门诊慢性病档案的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将108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7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对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