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是在以证为核心、以证统法、以法统方的思想指导下,对中医诊断学课程中“辨证”的内容与方剂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将理、法、方、药熔为一炉,系统介绍有关辨证论治基础理论与方法,为我校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为便于学生掌握中医临床辨证分析及处方用药一贯性的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团队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并通过两轮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医学的基石与核心,是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基石。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强化记忆及培养学生临床应用的能力。文章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实训教学现状,对本课程实训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评价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杨美娟  付滨 《河南中医》2012,32(3):380-38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病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之一,并没有写入历版中医统编教材,而在中医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央对中医政策的影响下,逐步稳定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如辉 《中医教育》2010,29(4):12-14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绝非按知识点的容量做"匀速时针式"推进的过程。因为影响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进度的因素是多元的,除了知识容量外,还存在着教材的逻辑程序与学生心理程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核心"知识点与"外周"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诸多因素。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作出合理、科学的安排。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112名学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期望的教学学时、对教材的满意程度、期望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等,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TED演讲目前通过互联网传播,已成为每天50万人观看的视频社区。其演说魅力、创新思维和面对面思想传播的吸引力,值得青年教师结合教学进行思考。中医基础理论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启发其应用中医思维方法掌握中医理论精髓的基础课程。本文结合TED演讲艺术,提出"知识点分割,兴趣点采集""课程设计和语言艺术"和"提问艺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以促进中医高等教育中中医基础理论的教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TED演讲艺术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知识相结合,让每一节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成为值得传播的信息和理念(idea worth spreading),打造新颖、卓越、启发的中医基础理论新课堂。  相似文献   

7.
我院美容专业使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主要是针对中医学等临床专业,对于我校医学美容专业部而言不能针对其专业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就与其专业相关方面的内容,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为其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简鹏 《光明中医》2012,27(8):1704-1705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和入门课程,具有涉及范围广,名词术语多,知识结构独特,逻辑思维抽象等特点,是初次接触中医的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如何使开门课讲得精彩,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就“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说课”,从教材、学生情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并对说课稿的构思与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医药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概括和总结作为入门课程,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和教材编写原则。加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系统性的结构性缺陷,初学者接受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影响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特点和对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树立学生对中医学的信心——信中医""培养学生对学中医的兴趣——爱中医""引导学生形成中医思维——用中医"三个方面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进入中医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彤 《中医教育》2003,22(2):31-32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来说,如果中医基础理论学得好,学习中医学的其他课程就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因此,有必要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的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利于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教学法。1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法1.1融会贯通法信息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整体性,而中医学又是一门注重整体性的科学。所以在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时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这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现…  相似文献   

12.
六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已使用1年多。本文就六版教材与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的不同点,以及对六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某些内容的不同看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较为抽象古奥,直观性不强的现状,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中医专业的认证目标指引下,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问题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教材前后纵向联系、课程间横向联系以及实验和临床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妇女特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计划生育等。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知识基础下,通过对比中医妇科学崩漏病脾虚证在不同教材中的选方,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且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30余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入手,认为本课程是中医学生的入门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阐释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其内容多又繁杂、概念抽象且极易混淆,初学者较难理解掌握和运用。提出对比法教学在本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学生主动"学"的过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为后续各门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评价系统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进入中医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杨丽蓉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138+152-138,152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也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多而繁杂、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和运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从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案例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加强实践训练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加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圣英 《中医教育》2004,23(6):47-48
中医妇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妇女特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计划生育等.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学习这门课程很容易产生厌倦和与其他课有重复的感觉,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多年的妇科教学中自创一套"加减公式法"(以下简称加减法),使妇科的病症、方药教学更趋简单、条理化,便于学习掌握.下面就这一方法在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中医学教育的基石,在中医药教学中起重要作用。自1960年我国第一版中医课程的全套试用教材出版至今,我国先后已有七版全国中医药院校通用教材、双语教材以及多种中医学基础辅助教材出版。故就近现代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演变,与当时的中医药发展政策进行论述,阐述了中医学在国内外的普遍发展形势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版本的具体关系。由此可见新中国中医政策的改变推进了中医教育的逐步发展与完善,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更应向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20.
常学辉  王振涛 《光明中医》2010,25(8):1526-1528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课程建设思路、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我们认为,经过精品课程建设,使《中医内科学》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一定的进步,使学生更加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