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在心内射频消融中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作为影像学引导电极导管到位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10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和1例房扑患者以TTE作为影像学指导电极导管置放、靶点标测.结果 TTE成功引导9例患者行房室结阻断术及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例患者成功进行了房扑消融,1例患者进行了房室结改良.结论 TTE可成功作为影像学指导,部分或全部替代X线透视引导心内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术起搏电极置入的实用价值.方法 经皮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引下进行静脉穿刺并将起搏电极推送到右室心尖部,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结果 23例患者均能准确定位于右室心尖部,成功起搏,起搏过程中无电极脱位起搏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引下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在抢救严重心动过缓、心搏停止时可作为一项常规急救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标测电极导管进行床边紧急起搏的指导价值。方法 40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经右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行床边心脏起搏术,16例患者术后1-15天进行了导管位置的观察,对比研究起搏图形与导管位置的关系。结果 电极导管到位率97.5%,心脏有效起搏率97.5%,体表心电图对床边电极导管插入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适用于多数患者。结论 体表心电图结合已送入的导管深度对床边电极导管进行快速准确心脏起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明  金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60-1362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的安全、有效性。方法:于床旁应用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IEG)引导,心脏起搏时体表心电图II、III、aVF的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定位行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病情稳定后行胸透或心脏彩超证实电极导管的位置。结果:28例均取得成功,未有并发症发生,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完全起搏时间约15min。测起搏阀值低于1V。28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其中右室流出道起搏1例,心尖部起搏27例,维持临时起搏时间6h至7d不等。5例患者在推送电极导管至右室的过程中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适当调整电极导管方向后消失,1例出现膈肌起搏,调整起搏电极位置及起搏电压后消失。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电极在右室流出道1例,电极在心尖部3例,18例经胸部透视证实电极在右室心尖部。结论:心电图引导定位普通电极导管紧急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急救措施,适合条件有限的、没有床旁X线机、没有导管室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标测电极导管进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的指导价值。方法  40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 ,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 ,经右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行床边心脏起搏术 ,16例患者术后 1~ 15天进行了导管位置的观察 ,对比研究起搏图形与导管位置的关系。 结果 电极导管到位率 97.5 % ,心脏有效起搏率97.5 % ,体表心电图对床边电极导管插入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 ,适用于多数患者。结论 体表心电图结合已送入的导管深度对床边电极导管进行快速准确心脏起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标测电极导管进行床边紧急心脏起搏的指导价值。方法:48例患者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以体表心电图为指导,经右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行床边心脏起搏术,19例患者术后1~15d进行了导管位置的观察,对比研究起搏心电图与导管位置的关系。结果:电极导管到位率97.9%,心脏有效起搏率97.9%,体表心电图对床边电极导管插入时具有较高的定位价值,适用于多数患者。结论:体表心电图结合已送入的导管深度对床边电极导管进行快速准确心脏起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透视下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心动图引导起搏器植入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透视下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引导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方法14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全程经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引导永久起搏器植入,包括引导钢丝和起搏电极的走行,起搏电极位置定位,监测手术的安全性.结果14例手术顺利完成,起搏电极全部达到预期目标,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52min,无1例发生心包积液及心内结构损伤.起搏器电极的放置可全程由超声监测,超声监视下引导钢丝和起搏电极呈强回声,电极顶端呈特征性“J”形强回声.三维超声更充分显示整段引导钢丝和起搏电极及其在心腔内缠绕、打结.结论起搏器植入患者经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引导永久起搏器植入是可行的,可免除X线辐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自1960年Fuman开创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以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多采用在X线指导下或床旁盲目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因需搬动人、耗时过长及并发症多等原因而延误病人的诊治。本文就我院近1年来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在术前安置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CAVB)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治疗方法及永久起搏器安装注意事项。方法 3例符合永久起搏器安装指征的CCAVB合并ASD患儿依据年龄、体质量等指标,1例行ASD修补手术后安装心外膜起搏器,2例内科行ASD介入封堵后安装心内膜永久起搏器,起搏模式均为VVI。结果 1例接受ASD修补手术患儿,术中尝试安装心内膜起搏器,但因血管狭小,导线固定困难,后安装心外膜起搏器。术后随访,心内膜起搏均正常;术后2年心外膜起搏无效,诊断为起搏导线移位,重新植入导线后起搏有效。随访心脏超声显示心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CCAVB合并ASD患儿符合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指征者,需先行ASD治疗。如果患儿年龄小、体质量轻,可选择安装心外膜起搏器,年长儿可先行ASD介入治疗后安装心内膜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参数无明显差异。心外膜起搏需注意导线固定,心内膜起搏心房内预留导线应避免触及封堵器,以免造成起搏导线磨损发生短路。  相似文献   

10.
1984~1995年共安置生理性起搏器34例,其中心房按需起搏器(AAI)26例,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8例。植入起搏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途径27例、经头静脉途径7例。结果发生并发症6例(17.6%),心房时针11~2点范围均为心房电极植入的满意位置,术中行电极导管考验对降低电极脱位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4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42例均一期手术治疗,采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先切开肺动脉处理动脉导管,然后纠正心内畸形。结果:治愈41例,死亡1例;并发灌注肺综合征1例,无脑气栓发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PDA遗留1例,直径2mm;术前漏诊12例在术中发现11例PDA。结论:PDA合并心内畸形时术前易漏诊,术前诊断宜慎重,术中应加强心内外探索;一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等技术可避免脑气栓、灌注肺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感染、导管电极移位、心肌穿孔、起搏阈值升高以及起搏器本身的故障等。以上并发症可在手术时采取各种措施而得到避免或使其降低到最低程度。如机体对起搏系统发生排斥反应,不但不能预防,且往往导致被迫终止埋藏式心脏起搏。机体排斥反应为少见并发症,国内未见报道,作者遇到3例,报告如下。3例中2例系安宜美国爱德华公司生产的VVI型起搏器,1例为西安航空发动机厂起搏器制造中心生产的QB1型VVI起搏器。排斥反应的共同表现为安置起搏器后伤口局部及全身无感染表现,伤口一期愈合,起搏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心外膜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例不适合植入心内膜电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小切口经左胸第四或五肋间放置心外膜电极,分析心外膜电极的外科手术植入技术及近期疗效。结果 4例患者心外膜电极安装均顺利完成,术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症状明显改善,分别于术后8、11、4和7 d顺利出院,随访12个月。4例患者均无电极断裂及手术伤口感染发生,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正常。其中1例由于放置位置偏低,出现膈神经刺激征,当向内向上微调电极位置后膈神经刺激征不明显,未出现其他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囊袋感染,起搏器异位,再次行更换起搏器手术。结论在CRT治疗中,左侧小切口开胸心外膜左心室电极植入是安全、可行、有效的,介入手术与心脏外科开胸合作的杂交手术可以使CRT疗效最大化,是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2例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73.7±12.9)岁;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病窦综合征3倒;均选右股静脉入路,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测量导管深度、行X线等检查进行研究,观察该起搏方法的疗效。结果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为66%(8/12);2例电极导管不能通过扭曲的髂静脉,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在DSA透视下送入右室起搏;1例反复不能进入右室起搏。X线透视下方将导管送入右室而起搏;1例心脏停搏的患者漂浮导管不能起搏,换用普通电极导管后成功起搏。无一例出现栓塞、电极脱位、心脏穿孔或穿刺并发症。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对心脏停搏、血管扭曲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5.
临时起搏是用双电极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到右心室,电极接触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永久心内起搏器置入术是将脉冲发生器植入体内进行心脏起搏的技术,用于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min)的患者.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等送到右心室或右心房接触心内膜,起搏器埋藏于皮下,适用于长期起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3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术中配合、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选取3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分析总结术中配合,术前术后护理经验.结果:32例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电极位置良好,起搏电极的各项指标满意,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药品、物品准备充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测各项指标,科学有效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人工心脏起搏是由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管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的心搏。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由起搏器、导管电极、电源组成,起搏器平均使用寿命8—10年。我科于2003年11月为1例患者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艾娜  刘爱梅  布瓦杰 《新疆医学》2007,37(1):152-153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每年行起搏器安置术60余例,经过术后常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2006年6月我科收治1例冠心病、高血压Ⅱ期、慢性支气管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诊行起搏器安置术,术后患者突发精神障碍不能配合卧床,随时有起搏器电极脱落、导线断裂及心脏骤停的危险。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层医院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代替心脏起搏分析仪测定起搏电极的起搏阈值。方法:起得电极进入右室后,使用临时起搏器起搏心脏,将起搏电压从3伏起渐降,直到测得起搏阈值。要求阈电压在1伏以下(用起搏电压值代替起搏电流值)。结果:1994年起我院8例患者(永久及临时起搏各4例)采用此方法安装起搏器均正常起搏。其中三例使用VVIM起搏器术后经程控将起搏电压降至3.3伏,至今仍正常起搏,未发生因起搏阈值增高而致起搏失败现象。结论:基层医院条件所限,不妨用临时心脏起搏器代替昂贵的心脏起搏分析仪测定起搏阈值,开展人工心脏起搏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方法: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464例,记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近期(术后6~8周内)以及术后远期的并发症,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4.74%;其中囊袋积血8例、囊袋感染1例、囊袋破溃2例、气胸3例、心脏穿孔1例、左上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电极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2例.结论: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及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置,可以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