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抽取7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氢氧化可的松治疗;治疗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皮炎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曹伟平  吴晔  潘乐英  黄伟 《临床医学》2010,30(12):85-87
目的明确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研究组加用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并对所有病例随访观察3个月(研究组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咳喘明显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随访3个月,研究组治疗后复发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可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患儿,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淋巴细胞(Lym)、CD3+、CD4+和CD8+差异。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他克莫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未见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Cr、BUN、UA、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身体健康、情绪健康、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WBC、RBC和PLT处于正常值范围;治疗后WBC、Lym和CD4+T淋巴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BC、PLT、CD3+和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患儿特应性皮炎高效、低毒,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主要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国产与原研药物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经济性,为临床选用治疗特应性皮炎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药物释放与经皮渗透性研究对两种药品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采用最小成本法对两种药品进行经济性比较。结果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两种药品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0.03%和0.1%他克莫司软膏国产仿制药比原研药费用分别减少31.29%和27.87%。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国产仿制药治疗特应性皮炎与原研药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皮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口服皮炎汤;对照组外用氧化锌乳膏,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用药3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皮炎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CU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氯雷他定混悬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治疗后荨麻疹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IgE及白介素-18(IL-18)、IL-10水平,记录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荨麻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IgE、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IL-18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CU具有较高的有效率,能够改善总IgE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幼儿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27例年龄24~36个月的AD患者,给予为期3周的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治疗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总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并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进行生活质量量表的调查.[结果]27例患儿中23例完成疗程并获得明显疗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P <0.05).有8例患儿使用后有发红、瘙痒加重.[结论]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幼儿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有效、安全,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丝塔芙润肤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疼痛)发生率、反跳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发生率、反跳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与氯雷他定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HSP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予氯雷他定与西咪替丁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MMP-9、c TnⅠ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c Tn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氯雷他定可有效降低HSP患儿血清c TnⅠ、MMP-9水平,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疑似过敏儿童纳入研究。对儿童进行血清学免疫印迹法试验,筛查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结果该院451例0~14岁儿童检出过敏293例,过敏检出率64.97%,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31.93%),猫毛皮屑、狗毛皮屑(8.65%),蟑螂(8.87%),点青霉/分枝/烟曲/黑曲/交链孢霉(6.65%),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食入性过敏原为牛奶、鸡蛋白、牛肉、虾蟹,分别占16.85%、11.09%、6.87%、5.32%,所有过敏原阳性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过敏状态,协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为过敏性疾病制订环境干预措施和免疫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130例特应性皮炎息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检测。结果130例患儿中总IgE阳性率为65.4%,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为58.5%,其中一种sIgE阳性者占16,2%,两种占20.0%,三种占14.6%,四种及以上者占23.8%。在食物组中以羊肉最高,吸入组中以屋尘为最高,3岁以下的患儿以食物过敏为主,3岁以上以吸入物过敏为主。结论通过此项检测,可明确检出特异性过敏原,为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248例年龄8个月至14岁的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并统计分析。结果248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中,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其中以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为54.2%,其次为蟑螂,阳性率为35.3%,荨麻疹、过敏性紫癜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其中蟹、海鱼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3.2%和31.4%。结论吸入性过敏原中的屋尘螨/粉尘螨与食入性过敏原中的蟹、海鱼是本地区的主要过敏原,患儿应避免接触或摄入过敏原,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35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建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35-436,438
目的对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Allergy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对350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定量检测。结果 350例过敏患儿14种过敏原检测过敏原阳性率为57.71%。在14种过敏原中,尘螨的阳性例数最多,其次为牛奶、猫狗毛皮屑及鸡蛋白,蟑螂、真菌、牛肉、羊肉。男女性别组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过敏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均高于婴幼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过敏婴幼儿高于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内食物过敏高于吸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组吸入过敏均高于食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泉州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最主要的过敏原为尘螨,其次为牛奶、猫狗毛皮屑及鸡蛋白。不同性别间过敏原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过敏原结构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杨挺  张健  浦洁  施和建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16-2218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慢性变应性皮肤病患儿的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245例慢性变应性皮肤病患儿血清中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158人查出有过敏原460例,吸入性过敏原249例,食入性过敏原211例,其中主要为户尘螨20.9%、牛奶14.1%、羊肉9.3%、屋尘9.1%、真菌混合组8.9%、牛肉8.0%、蟹4.6%、鸡蛋白4.1%、草粉混合组3.7%等;过敏患儿中64.6%存在多原过敏。【结论】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屋尘、真菌混合组多见,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羊肉、牛肉为多见;多数患儿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深圳地区儿童主要食物过敏原的变化情况,为儿童食物过敏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1年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986例疑似过敏患儿,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首先进行混合食物过敏原筛查检测,部分阳性患儿进行了6种常见食物(鸡蛋白、牛奶、鱼、小麦、花生、大豆)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对5年间儿童食物过敏原分布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混合食物过敏原筛查总阳性率为37.0%(1104/2986),其中42.4%(468/1104)的阳性筛查标本进行了6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5年间深圳地区食物过敏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鸡蛋白和牛奶,在进行了6种常见食物过敏原sIgE检测的患儿中,鸡蛋白slgE阳性率在62.5%~72.2%之间,牛奶slgE阳性率为56.9%~76.5%,仅2009年牛奶slgE阳性率较2008年显著上升(P〈O.05),5年间其他时间2种过敏原MgE阳性率均无明显变化。5年间鸡蛋白和牛奶slgE同时为阳性的比例在65%~73%间,5年间无明显变化。5年间,鱼slgE的阳性率最低,均在4%以下,无明显变化;小麦slgE阳性率在2007~2010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年回到正常水平,总体无显著变化;花生和大豆slgE阳性率5年间的变化规律性不显著,总体阳性率在5%~11%之间。结论深圳地区儿童最为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白和牛奶,小麦、花生和大豆也是重要的过敏原,过敏原为鱼的比例较低。5年间深圳地区常见食物过敏原的分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变应原过筛试验作为筛查吸入物抗原及常见食物抗原血清中特异性IrE(sts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常见变态反应性及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检测26例特异性皮炎、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或哮喘症、20例过敏性紫癜、15例川崎病惠儿及20名健康同龄儿童血总IgE抗体、吸入过敏原特异抗体、食物过敏原特异抗体、ECP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26例特异性皮炎、33例喘支或哮喘、20例过敏性紫癜、15例川崎病患儿混合食物过筛试验(Fx5E)阳性率分别为73.1%、24.2%、25.0%、13.3%,吸入过敏原过筛试验(Phadiatop)阳性率分别为23.1%、69.7%、10.0%、6.6%.特异性皮炎组与喘支或哮喘组比较,Fx5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13.973、12.646,P均<0.01);与过敏性紫癜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1,P<0.01),Phadiat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5);与川崎病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89,P<0.01),Phadiato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9,P>0.05).喘支或哮喘组与过敏性紫癜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Phadiat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8,P<0.01);与川崎病组比较,FxS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4,P>0.05),Phadiat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8,P<0.01).过敏性紫癜组与川崎病组比较,FxS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29、0.122,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Phadiat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川崎病组与正常组比较,Fx5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2.828、0.122,P均>0.05).各疾病组血清ECP、T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从高到低分别为喘支或哮喘、特异性皮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性过敏原及食物过敏原在喘支或哮喘症、特异性皮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川崎病、过敏性紫癜起一定作用.喘支或哮喘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异性皮炎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深圳特区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过敏原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对56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吸入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阳性率最高(62.6%),其次是蟑螂、狗毛和屋尘,阳性率分别为14.4%、14.1%和10.0%;男女性别间过敏原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儿童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7.8%,成人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65.4%,两者差异显著(P0.0001);血清总IgE阳性率为81.9%,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74.2%,总IgE阳性率明显高于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户尘螨是诱发深圳特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儿童AR患者过敏原阳性率高于成人AR患者,可能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联合检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可提高变应性鼻炎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170例小儿常见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物性及吸入性过敏原在小儿常见过敏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170例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50例在全部14项过敏原中至少1项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88.0%;在吸人性过敏原中以尘螨和粉螨阳性率最高(54.7%)。在食物组中,以牛肉、羊肉、鸡肉的阳性率最高(20.6%)。结论通过血清过敏原检测找出引起病症的过敏原(吸入性和食物性),指导患儿减少对变应原的暴露,对更有效地解决过敏患者的病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时无锡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过敏物质的检测,了解其过敏状态及其过敏原构成情况,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方法 选择246例急性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检测对象,均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以德国AllergyScreen系统作为检测平台,检测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 24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阳性反应者120例,占48.7%;其中对两种及两种以上过敏原反应阳性者86例,占34.9%;对一种过敏原反应阳性者34例,占13.8%.血清总IgE阳性(>100 kU/L)者194例,占78.9%;吸入组过敏原反应阳性者134例,占54.5%;其中尘螨、粉螨(19.1%),屋尘(17.1%),点青霉、交链孢霉(10.2%)较高.食物组过敏原反应阳性者77例,占31.3%;其中鱼肉(6.5%),蛋黄、蛋白(5.7%),羊肉(5.3%)较高.吸入组和食物组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过敏原多呈混合性,吸入类与食物类过敏原均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有关,故需对相应的过敏原进行必要的避免,以减轻过敏原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