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模型.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取患者病情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诊断模型,然后分别用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建立了3个诊断模型,经检验Bayes气虚血瘀证判别函数准确性最好.结论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而建立的中医证型诊断模型准确性好,有利...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目征与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6种标准对781例患者的诊断研究,提示在诊断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总和积分值等方面,中国血瘀症诊断标准和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最优,血瘀证目片和日本瘀血证诊断标准次之,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和中山氏瘀血压痛点更次之。各种标准各有其独特优点,应相互取长补短,同时,探讨了导致各种标准不足之处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述要及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血瘀证诊断标准作为血瘀证客观化、规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受到重视.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制定主要从症状体征、病因、治疗性诊断三方面进行.众多诊断标准反映出新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研究者也从各个专科制定了各自的诊断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较好普适性。但冠心病血瘀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对进一步深化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领域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特点的临床研究,评价《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对于该量表改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虚血瘀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型之一,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有独特的优势,医家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补气活血类方或中成药、静脉制剂或联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法,取得显著疗效。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眼病学角度探讨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还是混合性中风,其病变关键均为血瘀,故临床只有把握好血瘀证之类别、属性、发生、发展机理和传变演化规律,并以客观证候为依据,方可对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与血瘀证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由于其病因尚未充分阐明 ,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 ,故临床治疗上 ,远期疗效不甚理想。笔者就 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辨证分析 ,观察血瘀证在本病各证型中的分布 ,探讨偏头痛与血瘀证的关系 ,找出中医辨证的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1 一般资料70例中男 1 7例 ,女 53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2 4年。符合《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周期性发作的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 ,每次头痛性质相似 ;2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如汗出、呕吐等 ;3用麦角胺制剂可使头痛缓解 …  相似文献   

10.
杜金行  李腾飞  史载祥 《中医杂志》2012,53(23):2035-2037
目的 建立血瘀证各兼证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治血瘀证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检索近30年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血瘀证相关文献,经筛选后逐条录入各要素,并进行临床表现、舌像、脉象统计.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兼症11个,血虚血瘀证兼症9个,气滞血瘀证兼症8个,寒凝血瘀证兼症11个,痰凝血瘀证兼症11个,热毒血瘀证兼症11个,阴虚血瘀证兼症7个,阳虚血瘀证兼症5个.结论 确定了血瘀证兼证可分为8个类型及各类型的诊断要素,为中医临床诊治血瘀证及其兼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略论血瘀与中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富汉 《国医论坛》2003,18(1):43-44
中风 ,亦称卒中 ,乃内科急危病证。笔者认为 ,中风之发生 ,虽多由风、火、虚、痰、气而起 ,然与血瘀阻络也不无关系。中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头部 ,与现代医学所称之脑卒中大体相同 ,它是由各种不同原因产生的急性脑循环障碍的一组脑血管病 ,故临证治疗血瘀阻络所致的中风 ,早期应用活化血瘀之法 ,对于迅速控制病情发展 ,提高临床疗效 ,缩短病程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血瘀的成因、血瘀与中风的关系及活血化瘀疗法等 ,略作论述。1 血瘀的成因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 ,尤以老年人发病为最 ,其血瘀形成的原因 ,亦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1阳气…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活化表达与血瘀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与血瘀证的关系 ,以单克隆抗体做分子探讨 ,经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3 2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及 3 0例健康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2 P、CD63、TSP表达。结果 ,出血性中风患者的 CD62 P、CD63、TSP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 ,是血瘀证的重要分子学基础。说明了对出血性中风进行瘀血辨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瘀血腹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瘀血腹诊的定位及手法,明确实验室检查指标对瘀血腹诊意义,本研究以中医传统理论和解剖学为基础,通过152例瘀血腹证的临床验证,重新设计确定了瘀血腹诊的定位检查手法;采用电子计算机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瘀血腹诊进行屯客观化分析,发现瘀血腹诊的本质特征与血液粘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及粘附性增高,血栓易于形成及肌电图有关;上述指标作为瘀血腹诊的客观指标用于诊断,也能达到80.0%以上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诊断标准"文献引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行业的诊断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笔者考察了该标准的应用情况,认为该标准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指出,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出现,有必要对该诊断标准进行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为临床诊断气滞血瘀证提供依据。方法:通过101部古代文献与1 121篇现代文献研究,归纳气滞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构建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对45名高级职称医师及研究者进行相关咨询,明确诊断量表研制的形式及内容,并据此设计了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研究调查表;通过调查表收集1 076例患者临床信息数据,采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等统计学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筛选量表条目,并通过界值与赋权形成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结果:本量表包涵10个条目,分别为疼痛、情志不遂、胀痛、窜痛、胸闷、肿块和包块、舌上瘀斑或瘀点、舌质紫暗、脉涩和脉沉,最高诊断分数达到51.5分,当分数≥20分时,即可诊断为气滞血瘀证。本量表的特异度81.91%,敏感度80.35%,判断准确率80.94%。结论:气滞血瘀证诊断量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其特异度、敏感度及判断准确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为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对于血瘀证诊断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方法:在现代流行病学原则指导下进行血瘀证诊断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资料收集,对其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处理。结果:对75个变量进行35步的逐步判别,共有33个项目进入方程,由此建立了血瘀型和非血瘀型的判别函数,并对33个自变量对血瘀证判别的贡献度进行区分。并对2004例患者进行了对判别结果的回顾性检验,总预测正确率为91.6%。结论:逐步判别分析可筛选出对鉴别两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人群有较大贡献的条目,从而使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对于血瘀证诊断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方法:在现代流行病学原则指导下进行血瘀证诊断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资料收集,对其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处理。结果:对75个变量进行 35步的逐步判别,共有33个项目进入方程,由此建立了血瘀型和非血瘀型的判别函数,并对33个自变量对血瘀证判别的贡献度进行区分。并对2004例患者进行了对判别结果的回顾性检验,总预测正确率为91.6%。结论:逐步判别分析可筛选出对鉴别两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人群有较大贡献的条目,从而使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18.
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有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气虚血瘀证占73%以上,气虚血瘀是重要的病因病机[1]。其客观化研究主要以临床和实验为手段,但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风病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1 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气虚血瘀证作为一个常见证,其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善,仍在探索中。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会议在《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气虚证辨证标准。同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研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关于制订中西医结合标准化项目通知”的要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成立了专项课题小组,在以往血瘀证及活血化瘀30余年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德尔菲问卷调查,经过相关专家广泛讨论,制订了《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