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胆囊癌的CT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CT诊断胆囊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患者的胆囊癌CT表现,术前均有CT平扫,其中15例并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24例胆囊癌CT表现特征可归纳为4型:(1)胆囊腔内肿块型2例占8.3%(2/24);(2)胆囊壁增厚型3例占12.5%(3/24);(3)胆囊周围浸润型8例占33.3%(8/24);(4)混合型11例占45.8%(11/24).结论: CT诊断胆囊癌有重要价值.增强扫描可以明确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误诊或漏诊的 44例肝细胞肝癌 (HCC)病例的CT表现 ,探讨误诊和漏诊的原因 ,以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GEHispeedAdvantage螺旋CT机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 2 5~ 30s行动脉期扫描 ,70s行门脉期扫描 ,而 3~ 4min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部位和强化方式。结果 :漏诊的8个病灶均 <1cm ,其中 3个病灶在多期扫描中均未能发现 ,其余 5个病灶因观察分析不仔细而漏诊。 9个病灶误诊为肝外病变 ,如肾上腺肿瘤、胃平滑肌瘤、胆囊癌和副脾。但这 9个病灶均有典型的HCC的强化方式。 2 2个病灶因强化方式不典型误诊为其他肝脏病变 ,其强化方式有 :动脉期强化明显 ,门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动脉期病灶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 ,门脉期和延迟期仍有持续强化 ;病灶始终无强化。另有 3例含大量脂肪成分误诊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HCC的特殊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是造成其在多期扫描中强化方式不典型而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了解其特殊的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以及仔细分析和阅片可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性。但在微小肝癌的检出和肝硬化结节与少血供HCC的鉴别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术前均做CT平扫,其中33例进行了多期增强扫描,3例做薄层扫描。结果36例胆囊癌中腔内肿块型15例,占42%(15/36),厚壁型11例,占31%(11/36),胆囊区肿块型6例,占17%(6/36),混合型4例,占11%(4/36)。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CT表现和诊断,探讨CT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CT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胆囊痛病例,回顾分析其术前CT影像表现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胆囊癌CT直接征象有肿块10例、结节7例、胆囊壁肥厚6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同时合并胆囊结石16例、邻近侵犯15例、肝脏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11例、胆道梗阻8例及腹水2例.术前CT误诊4例,表现为胆囊癌原发灶恶性征象不典型或外侵转移征象突出.结论:胆囊癌CT直接征象有其特征性,结合常见的间接征象多能作出正确诊断.表现不典型、征象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38-56岁,平均43岁。检查采用CT平扫、动态增强、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扫描技术。结果;11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7例,其中,弥漫型3例,节段型1例,基底型3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癌1例,CT未见异常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内外壁较光整,肝胆交界清晰。增强特点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沿黏膜面向浆膜面扩展,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特征性CT表现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胆囊内Rokitansky-Aschoff窦充盈对比剂,服脂肪餐后显示“光环征”。结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诊断价值,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二者结合对胆囊壁增厚性病变的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胆囊造影CT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54例患者行胆囊CT平扫是口服碘番酸造影CT扫描。结果: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CT扫描在显示等密度、低密度结石及胆囊息肉、胆囊癌方面具有特征性表现,在胆囊与非胆囊病变的鉴别上具有一定价值,结论:口服磺番酸胆囊造影CT扫描是检查胆囊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胆囊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胆囊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胆囊癌和胆囊炎,对其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9例胆囊癌患者中,肿块型1例(11.1%,1/9);厚壁型6例(66.7%,6/9);胆囊颈型2例(22.2%,2/9),本组11例疑似胆囊癌的胆囊炎患者中,疑似肿块型3例(27.3%,3/11);疑似厚壁型6例(54.5%,6/11);疑似腔内结节型1例(9%,1/11);疑似胆囊颈型1例(9%,1/11)。结论胆囊癌以老年女性多见,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不典型胆囊癌多为早期,且厚壁型多见,由于不典型胆囊癌直接征象表现多样且不易于胆囊炎鉴别,因此在诊断中仔细分析CT间接征象有利于不典型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的同时,对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严福华曾蒙苏周康荣陈惠明陈锦陈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误诊或漏诊的44例肝细胞肝癌(HCC)病例的CT表现,探讨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所有病例采用GE Hispeed Advantage螺旋CT机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25-30s行动脉期扫描,70s行门脉期扫描,而3-4min行延迟期扫描。观察病灶的部位和强化方式。结果:漏诊的8个病灶均<1cm,其中3个病灶在多期扫描中均未能发现,其余5个病灶因观察分析不仔细而漏诊。9个病灶误诊为肝外病变,如肾上腺肿瘤,胃平滑肌瘤,胆囊癌和副脾。但这9个病灶均有典型的HCC的强化方式。22个病灶因强化方式不典型误诊为其他肝脏病变,其强化方式有: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动脉期病灶边缘有环形或点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仍有持续强化;病灶始终无强化。另有3例含大量脂肪成分误诊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HCC的特殊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是造成其在多期扫描中强化方式不典型而致误诊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特殊的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以及仔细分析和阅片可进一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性,但在微小肝癌的检出和肝硬化结节与少血供HCC的鉴别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CT资料,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18例胆囊癌按影像学表现分为4种类型:a)胆囊壁增厚型5例,b)腔内型3例,c)肿块型9例,d)胆囊颈型1例。其中5例合并胆囊结石,8例伴肝脏侵犯。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 6例胆囊炎与 32例胆囊癌螺旋CT资料 ,重点观察胆囊壁增厚的形态、胆囊粘膜线的完整性、病变的强化特征、胆道梗阻平面、与邻近结构关系。结果 :①胆囊炎与胆囊癌的胆囊壁强化特征均为进行性强化或持续强化 ;②胆囊壁均一弥漫性增厚者78 8%为胆囊炎 ,胆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者 86 9%为胆囊癌 ;③胆囊炎病例中 ,93 6 %胆囊粘膜线连续完整 ;而胆囊癌 ,90 6 %胆囊粘膜线破坏残缺。结论 :螺旋CT在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术前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胆囊癌肝浸润的CT诊断(附25例与B超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B超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B超及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为胆囊癌肝浸润的CT表现。结果:25例胆囊癌肝浸润的病例中有21例CT作出了正确的的诊断,大部分病例CT表现为胆囊癌肿与肝分界不清,邻近肝脏处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而B超仅对其中的11例诊断准确。结论: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明显优于B超(P<0.005)。  相似文献   

12.
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3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对其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囊癌以老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黄疸及腹部肿块、纳差.CT表现:胆囊区肿块,密度不均,胆囊腔缩小或消失;胆囊壁增厚,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合并胆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直接受侵范;肝脏转移,侵犯腹壁,合并腹水.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中度及明显强化.病灶周围及邻近器官侵犯、淋巴结转移更有助于诊断.结论:仔细观察胆囊及其周围结构、邻近器官改变,旨在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MPR、MIP及CPR等后处理。结果胆囊癌CT直接征象表现为:胆囊壁肥厚型11例、结节型14例、肿块型23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间接征象有:合并胆囊结石26例、邻近侵犯17例、肝脏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15例、胆道梗阻13例。39例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种方法重组对早期发现胆囊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胆囊癌CT误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分析胆囊癌CT误诊原因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 43例 ,均行CT扫描 ,其中误诊 2 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 ,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 3例误诊中 ,诊断为急慢性胆囊炎 5例 ,胆囊息肉 1例 ,肝门区胆管癌 2例 ,胆管癌 1例 ,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占位 3例 ,胰头癌 5例 ,胆总管炎症 1例 ,梗阻性黄疸 2例 ,胆囊肿大 2例 ,结肠癌 1例。结论 明确胆囊癌的CT征象及其转移途径 ,可以避免误诊 ,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肝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为胆囊癌肝侵犯的CT表现。结果:25例胆囊癌肝侵犯的病例中有21例CT作出了正确的的诊断,CT上大部分病例表现为胆囊癌肿与肝分界不清,邻近肝脏处出现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增强后不规则强化。结论: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0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术前诊断89例,术后复查15例),回顾复习其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和分析漏、误诊因素.另有78例病人作了术后临床随访.结果CT对胆囊癌诊断正确率为85.2%,漏诊率为14.8%,经腹超声则分别为59.3%和40.7%(两者P值均<0.001).CT图像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有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46例次;腔内乳头状或结节状影20例次;胆囊肿块18例次.15例胆囊癌术后1年内复查,14例出现多处转移.78例临床随访者中,存活5年以上者8例(10.26%).结论胆囊癌病人的预后不甚理想.CT对其诊断正确率较高,但早期发现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胸腺癌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胸腺癌的影像表现,1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检查。结果19例胸腺癌中,鳞状细胞癌16例,未分化癌、粘液表皮样癌及淋巴上皮样癌各1例;CT表现为前中上纵隔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最大径约为3.5~12.8cm(平均为6.6cm),肿块密度不均匀,均有坏死,其中3例鳞状细胞癌有钙化;19例肿瘤中,侵犯大血管10例,心包侵犯9例,胸内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11例,胸膜转移7例,肺内转移4例),胸外转移(腹膜后淋巴结及骨骼各2例,肝脏3例)。结论原发性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纵隔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并总结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8例;(2)胆囊壁突向腔内肿块4例,囊腔尚存;(3)肿块型2例,胆囊区软组织肿块,囊腔缩小或闭塞;其中合并胆囊结石6例、胆囊癌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