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4年10月~1996年7月,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化疗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168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68例均为住院患者,肺癌42例、胃癌31例、肝癌45例、食管癌15例、乳腺癌20例、卵巢癌15例。男108例、女60例,年龄19~83岁、平均63岁。化疗前、中、后均检血常规。168例据病情选用不同联合化疗方案。用药1个疗程白细胞下降者42例,3.0~3.8×10~9/L,血小板下降者14例,40~50×10~9/L。第2个疗程白细胞下降者84例,1.1~2.8×10~9/L,血小板下降12~16×10~9/L。 1.2 方法 1.2.1 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在防止出血基础上血小板低于50×10~9/L,以止血敏2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周。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加输新鲜血400~800ml。利血生1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_410mg,每日3次口服,10天为1疗程。白细胞下降至3.0×10~9/L者,均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2.2 中药 所有病例按中医辩证加服中药:黄芪  相似文献   

2.
男性、52岁因发热2个月。胸片示右上肺球形病。于1992年10月27日以右上肺癌入院。查体、体温38℃,消瘦,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胸、腹部物理诊断无阳性体征。胸片示右上肺4cm×4.3cm大小致密阴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无异常发现,刷洗痰涂片未见癌细胞。红细胞278×10~9/L,白细胞2.7×10~9/L,血色素65g/L,血小板80×10~9/L,骨髓涂片:骨髓反应性增生。癌基因(一),染色体无异常,粪潜血(一)。11月26日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右上肺后段,约4cm×4.5cm,与第3后肋固定,行  相似文献   

3.
人体血小板数量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如果血小板降至50×10~9/L,随时会有出血的危险。所以,当血小板降到正常值以下时,患者要加强自我保护,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3岁。因齿龈出血3天,大量鼻衄(约两大碗)1天于1981年10月3日首次住院。体检:躯干及下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颈部、右腋下可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数个,鼻腔除出血点外无异常发现。肝助下刚及,剑下2cm,质软,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 65 g/L,WBC 3.4×10~9/L,中性68%,淋巴30%,嗜酸2%,血小板10×10~9/L,骨髓巨核细胞数量中等,功能差。用地塞米松静滴后出血停止,血小板渐上升至98×10~9/L。住院16天,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5岁.右上腹疼痛3天,无恶心、呕吐、发烧、腹泻等症状.以胆囊内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于1992年9月25日入院.既往有胆囊炎史,慢性肝炎史.查体:全身表浅淋巴结均未触及,心肺正常.腹平,肝脾无肿大.胆囊未触及,胆囊区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9.2×10~9/L,血色素151g/L,血小板132×10~9/L,红细胞计数3.84×10~(12)/L.肝功能:TTT9u,SGPT105u以上,HBsAg(十).B超:肝未见异常,胆囊大小正常、囊壁模糊不  相似文献   

6.
乙双吗啉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严重感染后自发缓解者国内尚未见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男,27岁,1982年患“银屑病”,1984年始服用乙双吗啉,每日4片,1年余,共约1600片(320,0g)。1988年5月出现乏力,面色苍白,在外院查Hb80.0×10~9/L,P~ 50×10~9/L,WBC4.0×10~9/L,骨體原 早幼粒62%,过氧化物酶(M PO)阳性,诊断为AML-M_2。经HA×5疗程诱导化疗,骨髓部分缓解后转入我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干燥,有鳞屑状斑丘疹。浅淋巴结不大,肝脾肋下未触及。Hb114×10~9/L,WBC2.0×10~9/L,幼稚细胞4%。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 早幼粒细胞7%MPO阳性,免疫分型见粒系抗原HI98,HI115′和DR抗原阳性,确诊为AML  相似文献   

7.
家族白血病国内已有多篇报道,大部分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少见,同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罕见。本文同胞兄弟二人先后发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例1 男性,59岁。入院前10天因发烧,体温38.5℃左右,自服扑热息痛及中药体温正常,化验血WBC42.5×10~9/L,分类:NO.24,LO.68,BPC102×10~9/L。于1987年2月7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病,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均未触及。既往无特殊药物及放射性物品接触史。实验室检查Hb126g/L,WBC29.3×~10~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和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ALC预测ENKTL预后最佳临界值,依此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Contal-O'Quigley变点法确定ALC预测ENKTL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5×10 9/L,按此值将患者分为ALC>1.5×10 9/L组(98例)和ALC≤1.5×10 9/L组(86例)。与ALC≤1.5×10 9/L组比较,ALC>1.5×10 9/L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45 U/L、韩国预后指数(KPI)评分2~4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5分患者比例低,血红蛋白>120 g/L患者比例高(均 P<0.05)。ALC>1.5×10 9/L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均优于ALC≤1.5×10 9/L组(3年OS率:65.7%比45.4%,5年OS率:61.0%比36.6%;3年PFS率:61.7%比41.0%,5年PFS率:51.9%比32.2%;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ALC、是否放疗及是否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其中对于OS,ALC>1.5×10 9/L与≤1.5×10 9/L相比的 RR为0.634(95% CI 0.398~1.008, P=0.050),对于PFS, RR为0.625(95% CI 0.406~0.962, P=0.033)。 结论:高ALC的ENKTL患者预后较好,ALC可能是ENKTL的一种强有力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Ⅱ型毛细胞白血病是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变异型。严氏于1989年报告国内第一例以来尚未见到报告,我们于1992年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杨某某,男,53岁,教师,住院号184003。主诉:乏力、头晕半年余。查体:贫血貌,无发热、鼻衄及齿龈出血,胸骨无压疼,双颌下和双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脾肋下5cm,肝未及,心肺(一)。实验室检查:Hb40g/L,RBC:1.2×10~(12)/L,WBC:314.2×10~9/L,BPC:79×10~9/L,RC:0.2%,ESR:115mm/h,细胞分类:Ⅱ型毛细胞白血病细胞占40%,其形态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呈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疏松,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1岁。无痛性血尿4个月,尿呈洗肉水样,有时伴有血块;近半年出现尿频、尿流滴沥不尽,无发热,于1991年5月20日入院。化验检查:Hb,111G/L;WBC,5.7×10~9/L,N,0.8,L,0.19,E,0.01;血小板,130×10~9/L。尿红细胞( ),白细胞( )。膀眈镜:于膀胱三角区发5×5×4cm大小肿块,边界清,基底宽。B超:膀胱后壁探及约56×76mm大小低回声团块,边界不规则。手术中发现肿块位于膀胱三角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纤维肉瘤甚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60岁,因咳嗽、气喘、胸闷1个月,咯血2天,来院就诊。体检发育中等。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气管居中。呼吸急促。胸部叩诊:右前下叩实音。听诊:右肺呼吸音弱。实验室检查:Hb 100g/L、RBC 3.5 ×10~(12)/L、WBC 8.0×10~9/L、ESR 65mm/h。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X线所见右肺中叶有约8×9×10cm类圆形巨大肿块影,密度高而均匀,边缘清楚,有分叶。斜裂向后下移位,右心缘模糊。右上肺叶有片条状影,模  相似文献   

12.
小儿淋巴肉瘤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儿,张某,男,10岁。因发热、盗汗、食欲减退,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两月余住入我院。体格检查:T:39.2℃,P:128次/分,R:32次/分,BP:100/70mmHg,发育正常,轻度贫血貌,营养一般,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左颈锁骨上可触及两个3×2cm的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心肺正常,肝脾赤及。入院时化验结果:Hb:100g/L,WBC:23×10~9/L,BPC:100×10~9/L,ESR:68mm/h。因病因未明,病人持续高热T:40℃。给予青霉素抗感染观察治疗,4  相似文献   

13.
患者程某,男性,54岁。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0天收住我院。患者于10天前发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串状排列,大小约1.0×1.5cm~2,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不伴发热,无搔痒,无盗汗,消瘦及出血倾向。查体:颈部可扪及大小约1.0×2.0cm~2之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左耳前可扪及一扁圆形肿大淋巴结1.5×1.5cm~2,腋下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CT检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B超:肝、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3.45×10~(12)/L,白细胞17.0×10~9/L。分类:原粒占20%,早幼粒占32%,杆状核占6%,分叶核占7%,淋巴占31%,单核占4%,血小板123×10~9/L。骨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80%,早幼粒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汇报了10例经化疗后粒细胞减少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的临床观察。经强烈诱导,巩固方案后,连续2次周围血白细胞<1×10~9/L作对象。rHuG—CSF皮下注射,至连续3次粒细胞绝对值持续>1.5×10/L后,停药。对照组输注白细胞。结果10例用rHuG—CSF者白细胞减少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当白细胞>3×10~9/L,粒细胞绝对值>1.5×10~9/L时,体温随之降为正常,感染明显好转,上述结果表示,经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用rHuG—CSF能减轻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减少恢复期,并能加快感染控制,副反应少,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因素对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3DRT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2008—2012年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203例,可评价临床因素178例。化疗为含铂两药方案,中位周期数为4(2~6个周期),原发肿瘤3DRT中位剂量60.3 Gy (36.0~76.5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年O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16%、10%和13个月(95% CI为11.500~14.500)。单因素分析显示PLT≤221×109/L、Neu≤5.2×109/L、WBC<7×109/L、疗后KPS改善的OS显著延长(P=0.000、0.022、0.003、0.029),单器官转移、Hb≥120 g/L有延长OS趋势(P=0.058、0.07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7×109/L、PLT≤221×109/L及疗后KPS改善对OS有益(P均<0.05)。结论 疗前WBC、PLT水平和疗后KPS是化疗同期3DRT Ⅳ期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ChiCTRTNC10001026。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例以鼻衄伴躯干四肢皮肤片状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男,44岁,因鼻衄伴躯干四肢皮肤片状出血9天,于1987年12月14日入院。体检:躯干四肢见散在性点状出血点及瘀斑,右颌下及右腋下淋巴结肿大(约1.2×1.5cm~2×3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好。巩膜轻度黄染,双鼻腔见血痂,口腔粘膜、咽后壁及舌体均见散在性出血点及血泡,心肺听诊无特殊,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质硬,化验:Hb125g/L,WBC 8.48×10~9/L,分类正常,BPC 10×10~9/L;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淋巴单核系均  相似文献   

17.
胰腺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3岁。左上腹痛伴肿块2月余入院。食欲差,稀便每日5、6次。体检:T36.8℃、P80次、R20次、Bp13.3/6.67kPa,发育正常,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一),神经系统(一),肝脾未及。脐左上可及拳大肿块。实验室检查:RBC 3.25×10~(12)/L,Hb 95g/L;WBC 9.0×10~9/L,N 0.58,L 0.42,Cr132.60μmol/L,K~ 4.0mmol/L,Na~ 12.6mmol/L,Cl~-8.6mmol/L,BUN 2.57mmol/L,CO_2-CP 5.83mmol/L,血糖4.65mmol/L;B超,脐上见99×64mm低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见26×18mm液性暗区。手术肝、  相似文献   

18.
胃平滑肌母细胞瘤极罕见,我院经手木后标本病理学确诊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40岁,山西人。出差来本地7天。感上腹部闷胀痛,食欲不佳,来我院就诊。体检:发育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上腹部压痛,可触及一包块约7×7cm大小,质硬,边缘钝,可活动。无其他异常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4.5×10~(12)/L;白细胞6.5×10~9/L;血沉25毫米/小时。大便潜血( )。  相似文献   

19.
男性,59岁,住院号:5399,因腹部肿物2个月,间断柏油样便20天及小量呕血6天,于1992年1月18日入院。自述消化性溃疡病史20余年。查体:T36.8℃,P84次/分,R16次/分,BP19/12kPa,营养中等,轻度贫血貌,神清语明,检查合作。腹部肿物位于脐部偏左,椭圆形,弹力样硬,活动度佳,约为8cm×6cm。化验,RBC4.1×10~9/L,Hb1239/L,WBC12.0×10~9/L,上消化遭钡餐照片发现胃窦部大弯侧呈弧形受压,轻度胃下垂,腹部B超、CT检查分别考虑为腹膜  相似文献   

20.
一、临床资料 1、药物 米托蒽醌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剂型为深蓝色粉末,每安瓿含量10mg。 2.用药时间 1985年12月~1986年12月 3.用法与用量 在心、肝、肾功能正常前提下,周围血象血色素100g/L以上,白细胞4×10_9/L以上,血小板100×10~9/L以上。药物溶于葡萄糖液 50g/L或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