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明确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学概念及其相关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8例16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海锦窦外侧壁及其邻近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侧量.结果 (1)海绵窦外侧壁可明确分为3层,中间层向前延续到眶上裂但并不进入,向后覆盖于Meckel腔并融入后床岩韧带,向下融合于硬膜骨膜层;(2)观察海绵窦附近各个三角并测量各三角的边长;(3)海绵窦下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中间外侧,在展神经上方发出前后2支供应海绵窦外侧壁和三叉神经的分支,后支与脑膜中动脉在棘孔处相汇合.结论 (1)海绵窦外侧壁是颅内硬膜外腔的一部分.(2)海绵窦外侧壁各三角是按神经间隙划分的区域,是手术中能够利用的安全通道,具体手术途径要根据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等情况决定,必要时可联合2个或多个间隙;(3)海绵窦下动脉大部分走形于神经内侧,在旁内侧三角前部和前外侧三角后部,分别有海绵窦下动脉的前支和后支经过,手术中要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海绵窦区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海绵窦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经鼻扩大入路下,测量重要解剖标志点,观察窦内血管、神经,分析各种入路的优缺点。结果内镜下鼻腔至海绵窦各阶段都存在恒定可靠的解剖标志。在处理海绵窦外侧壁病变需移动颈内动脉时,主要血供营养海绵窦外侧壁各颅神经的下外侧干是易于损伤的血管。结论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可显著扩大海绵窦腹侧壁的暴露范围。入路的选择与蝶窦气化类型及程度以及病变所处海绵窦的间隙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绵窦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海绵窦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影象学研究,探讨其病因及诊断。方法:回顾总结1985年1月至2002年12月所收治的确诊的海绵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化验、病理及影象学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9例海绵窦综合征患者中57.9%为Tolosa-Hunt综合征,而海绵窦区结核性肉芽肿、脑膜癌侵犯海绵窦、鼻咽癌、颈内动脉海绵窦篓、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均可造成海绵窦综合征。腰穿、头MR、和DSA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结论:海绵窦综合征可由不同病因引起,讨论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利于提高对海绵窦综合征的诊断率和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瘘脯异常吻合的结果.常发生于颅脑损伤之后,也见于颅内动脉自发破裂,即特发性海绵窦动、静脉瘘.在正常情况下,海绵窦位于蝶骨体的两侧,颈内动脉和眼球运动神经进入颅内之后,经蝶骨底外侧时穿过海绵窦,故外伤时或其他因素引起此处的动脉破裂,血液流入海绵窦,并由此流向眼上静脉,故出现眼部症状,临床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的患者,依其头面部感染灶或全身化脓感染的证据,病变常累及双侧,结合脑脊液的炎性改变等,临床诊断海绵窦血栓形成一般不难.  相似文献   

6.
海绵窦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诊断学及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标本制成连续切片,观察海绵窦内间隙、静脉及海绵窦外侧壁。结果:海绵窦可分为前下、后上、内侧及外侧四个间隙,但海绵窦窦壁附近,尤其是外侧壁附近时而有静脉存在。海绵窦外侧壁可分为浅、深两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领神经穿行于深层中,77.28%的标本两层之间存在静脉窦。结论:海绵窦为一静脉通道,但其窦壁附近有静脉存在。  相似文献   

7.
唇面疖痈并发海绵窦综合征,是一种危急的颅内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并非少见。我们经治4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 黄×,女,19岁。因上、下唇痈并发左眼眶蜂窝组织炎及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9天,于1985年11月12日入院。入院后应用大量抗生素、激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判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钢  郑履平  唐文渊 《医学争鸣》2007,28(8):711-71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方法:以140例垂体腺瘤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判定的垂体腺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它们的MRI影像学表现,通过计算各项观测指标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报值(PPV)和阴性预报值(NPV),来确定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结果:①肿瘤和海绵窦之间存在正常垂体者NPV为100%;②肿瘤未超过ICA内侧壁切线者NPV为100%,而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者PPV为100%;③海绵窦内侧静脉丛间隙存在者NPV为100%,而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和≥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者PPV均为100%;④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在25% 以下者NPV为100%,而包绕在50% 以上者PPV为100%.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表现为:①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②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③≥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④窦内ICA被包绕≥50%.  相似文献   

9.
海绵窦综合征为多种原因引起的海绵窦受侵犯,邻近多根(组)颅神经受累的临床症候群。急性起病,常以剧烈头痛、结膜水肿、眼球突出,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为特征性表现[1]。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常迅速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偏瘫,并发全身感染致败血症,感染破坏血管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临床罕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60%。2014年12月我院ICU收治1例颅内海绵窦综合征、败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86 d的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绵窦区的结构特点,为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3例新鲜标本用15%ABS(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塑料)环已酮溶液作铸型剂灌注,饱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海绵窦铸型标本。并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海绵窦的内外侧壁的层次,了解其显微结构。结果:海绵窦及其交通窦以及海绵窦内神经组织显示良好,微小血管显示完全。显微结构显示清晰。结论:海绵窦是由宽大的主腔及位于外侧壁的很多静脉腔所组成,海绵窦内有穿行的神经纤维及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这些结构与血管内治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皮全民 《当代医学》2008,(13):29-30
目的 了解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结构,为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20例(40侧)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结构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 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为硬脑膜,内层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外侧壁深层不完整者占62.5%,均在Mullan三角前部或Parksin三角后部.滑车神经在海绵窦分三型,即交叉型、凸型和直型.结论 滑车神经在海绵窦段行程类型不同可影响Parksin三角的显露.选择海绵窦外侧壁入路时Parksin三角最常用,在海绵窦前半部可联合应用Mullan三角.  相似文献   

12.
皮全民 《当代医学》2008,(14):29-30
目的 了解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结构,为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对20例(40侧)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结构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和测量. 结果 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为硬脑膜,内层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外侧壁深层不完整者占62.5%,均在Mullan三角前部或Parksin三角后部.滑车神经在海绵窦分三型,即交叉型、凸型和直型. 结论 滑车神经在海绵窦段行程类型不同可影响Parksin三角的显露.选择海绵窦外侧壁入路时Parksin三角最常用,在海绵窦前半部可联合应用Mullan三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结构,为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20例(40侧)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结构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 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为硬脑膜,内层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外侧壁深层不完整者占62.5%,均在Mullan三角前部或Parksin三角后部.滑车神经在海绵窦分三型,即交叉型、凸型和直型.结论 滑车神经在海绵窦段行程类型不同可影响Parksin三角的显露.选择海绵窦外侧壁入路时Parksin三角最常用,在海绵窦前半部可联合应用Mullan三角.  相似文献   

14.
以海绵窦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性 ,35岁。因右眶周疼痛 2个月伴右侧面部麻木、复视 1个月 ,以“海绵窦综合征”于 2 0 0 2年 12月 6日收住入神经外科。患者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眶周疼痛 ,无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回吸性涕血 ,患者未引起重视。 1个月前出现面部麻木 ,视物模糊及复视 ,在当地医院检查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视力正常 ,诊断为“右海绵窦综合征 ,颅内恶性肿瘤” ,于 12月 2日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门诊经头颅MRI检查右侧咽旁颅海绵窦占位性病变 (图1) ,12月 6日收住入神经外科。患者吞咽正常 ,无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回吸性涕血 …  相似文献   

15.
海绵窦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窦(CS)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解剖结构复杂。硬脑膜的脑膜层、骨膜层及垂体被膜均参与了围成。CS引流范围大,回流途径多,联系颅内外静脉,交通广泛,经海绵间窦两侧彼此连通。外侧壁又有密集的神经穿行,内有颈内动脉经过并将其分割为大小不等、出现率不同的6组静脉间隙。各壁由于神经的穿过或静脉的注入而变得薄弱,使得外部病变易向内侵犯,同时复杂的神经、血管及脑膜关系使这一区域的手术治疗变得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6.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多因外伤所致,是动脉血流入到海绵窦而形成的动静脉瘘。在临床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结膜充血水肿和搏动性突眼,以及有颅内杂音为主徵的疾病。我院对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用“放风筝”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或内镜辅助下的经鼻-蝶窦入路治疗海绵窦内病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乳胶灌注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2例矢状位沿中线切开,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海绵窦内侧壁。8例在神经内镜下模拟经鼻中隔旁入路、中鼻甲切除入路和经中鼻道入路暴露双侧海绵窦内侧壁。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内侧壁只有一层硬膜结构。蝶窦后壁的斜坡凹陷是全鞍型蝶窦常见而且确定的解剖标志,打开海绵窦内侧壁,内镜下可清晰观察海绵窦内结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外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眼神经。结论采用单纯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可清楚地显露海绵窦内侧壁的结构,这一入路对手术器械、设备和手术者的技术均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硬膜外入路研究海绵窦(cavemoussinus,CS)外侧壁三角的显微解剖,为该区域病变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对15例30侧湿性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解剖并测量。结果海绵窦外侧壁及其附近的旁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Mullan三角、外侧三角、Glasscock三角和Kawase三角,这些三角均可以从硬膜外得以暴露。结论 海绵窦三角为海绵窦病变直接手术提供了安全入路。磨开Glasscock三角可以暴露岩骨段颈内动脉,磨除Kawase三角的骨质可以从中颅底暴露中上斜坡区,为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提供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学结构,为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入路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显微镜下对20例(40侧)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 海绵窦外侧壁深层不完整者占62.5%,均在Mullan三角前部或Parkinson三角后部;Mullan三角的内侧边长5.5±1.02mm,外侧边长7.42±2.07mm,底边长4.43±1.21mm;Parkinson三角的内侧边6.45±1.82mm,外侧边长三角外侧边7.60±1.92mm,底边长2.72±0.53mm;滑车神经在海绵窦段分三型,即交叉型,凸型和直型。结论 滑车神经在海绵窦段行程类型不同可影响Parkinson三角的显露。海绵窦外侧壁深层不完整除与浅表小隙形成有关外,与穿行神经间距有关,与胚胎发育及遗传因素有关;选择海绵窦外侧壁入路时Parkinson三角最常用,在海绵窦前半部可联合应用Mullan三角。  相似文献   

20.
海绵窦颈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结扎,它虽简单、有效,可是由于一侧颈动脉被阻断,在颅内侧支血循环不良时,可发生严重的脑梗塞或死亡。近年来,Johnston等曾报告海绵窦颈内动脉瘤直接手术,但必需应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血液循环,而且手术效果尚欠满意。我科曾收治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巨大动脉瘤,采用颅外~颅内动脉吻合和分期颈内动脉结扎,手术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