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源性纤维性肺泡炎影像学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15例经临床、X线胸片、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结果: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病变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呈对称性;病变形态呈细网状影9例,粗网状影4例,毛玻璃样变2例。结论:隐源性纤维性肺泡炎诊断依据:(1)临床无明显诱因可查;(2)肺组织相应的胸片和高分辨率CT表现;(3)限制性通气功能、弥漫功能障碍;(4)最后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2.
肺泡微石症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确诊的肺泡微石症CT表现。结果常规CT表现:肺窗示肺实质内有无数细小散在的粟粒结节,以中下肺的外周部密集,其CT值为200~400HU,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及间质纤维化;纵隔窗示细结节影最密集区常呈沿胸膜的线带状或散在的点簇状钙化,形成“火焰征”及“白描征”。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肺野似磨玻璃样,结节大小稍有区别,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偏多及小叶间隔增厚。结论CT尤其HRCT能更准确地反映本病的综合病理特点及病程,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及其病理表现。结果:所有肺错构瘤均单发,右肺14例,左肺11例;24例病灶贴近胸膜(96%),距胸膜平均距离为0.64cm。余1例距胸壁为4.4cm。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镜利,12例见分叶征(48%),7例见一条血管影进入病灶(28%)。HRCT显示4例含脂肪成分(16%),9例有钙化(36%)(其中4例为爆玉米花样钙化)。术前HRCT诊断正确者16例(64%)。病理上所有病灶均有完整的纤维包膜,23例(92%)见软骨、腺体、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等结构,11例(44%)见不同程度的脂肪发,8例(32%)见不同程度的钙化。结论: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表现有一定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3例经病理证实DPB。着重分析CT尤其HRCT表现。结果:DPB的主要HRCT征象;(1)小叶中心性结节弥散分布于双肺,结节间无融合趋势;(2)结节近侧端有”Y“字型或线性高密度影与其相连;(3)结节与胸壁有少许间隔;(4)小支气管扩张呈管状或环状,伴有管壁厚厚;(5)病情进行时,结节间的气全贮明显;(6)结节影、线状影  相似文献   

5.
肺良性结节HRCT-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本文对33例肺良性结节进行高分辨力CT(HRCT)-病理对照研究。目的是探讨肺良性结节的HRCT周围特征、病理基础以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病理确诊的33例肺良性结节的HRCT周围特征,并作相应的病理对照研究。随机选择10例肺原发性小肺癌作对照。通过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观察肺结节周围4种HRCT征象:(1)CT晕征;(2)CT血管造影征;(3)周围性肺气肿;(4)灶周线状影。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4种HRCT征象与肺内良性结节的相关性。结果:33例肺良性结节HRCT-病理对照研究表明:CT晕征多见于肺部炎性病灶和肺结核瘤(敏感性79%,特异性89%);CT血管造影征根据结节的部位良恶性各有差异;周围性肺气肿在病理上是由于炎症过程溶蛋白酶活性和瘢痕病变所致;灶周长线状影在良恶性结节无显著差异,短线状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晕征、CT血管造影征和周围性肺气肿对于≤3cm的肺内良性结节的HRCT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泡微石症的平片与CT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平片与CT表现、成像机制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男女各2例,年龄21-32岁)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的肺泡微石症平片与CT表现。结果:X线表现:4例平片均显示两肺有弥漫分布的细砂粒状微结节,3例中下肺野偏多,2例心包及横膈廓不清,2例有所谓的叶间裂增及心包钙化影、1例舌叶实变。CT表现:肺穿示肺实质内有无数细小的粟粒结节,多在胸膜下密集融全昌斌 3例并局  相似文献   

7.
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少见疾病。本文介绍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期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材料与方法:本组2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以及系列胸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资料,并有肺活检病理对照。结果:2例都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加剧的气急和低氧血症。胸片显示两肺呈多发的斑片影,有些病灶中见到支气管充气证还可见纤维索各影位于病灶边缘或肺内。在HRCT像上还可邮到毛玻璃样密度区。实变影呈地图样  相似文献   

8.
肺良性结节HRCT—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本文对33例肺良性结节进行高分辨力CT(HRCT)-病理对照研究。目的是探讨肺良性结节的HRCT周期特征、病理基础以及诊断价值。材料方法:前瞻怀分析病理确主仍的33例肺良性结节的HRCT周围特征,并作相应的病理对照研究,随机选择10例肺原发性小肺癌作对照。通过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观察肺结节周围4种HRCT征象:(1)CT晕征;(2)CT血管造影征;(3)周围性肺气肿(4)灶周线 影  相似文献   

9.
磨玻璃样改变的HRCT检查及其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肺部磨玻璃样改变的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病理基础以及它在弥漫性肺疾病(DPD)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组连续的经病理学检查或临床综合其它各种检查而明确诊断的弥漫性肺疾病,经普通X线、CT和HRCT检查,HRCT采用层厚为1-1.5mm,间隔为10mm,高空间频率重建算法。有病理学结果者则与之对照。结果:本组DPD包括73例,HRCT显示磨玻璃样改变征象16例,分别为过敏性肺炎5例、淋巴瘤l例、皮肌炎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类风湿性肺炎2例、放射性肺炎1例和肺水肿2例。普通X线仅显示9例(P<0.01)。病理学上磨玻璃样改变由肺泡腔内渗出、肺泡间隔增厚所致。结论:HRCT是显示肺部早期异常表现——磨玻璃样改变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对弥漫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扩张症的HRCT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的HRCT征象,评价HRCT在支扩症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报告69例支扩病例均行HRCT扫描,其中34例同时给予了数字减影支气管碘水造影(DSB)对照。结果:1)支扩的HRCT表现有8种征象,其中常见的征象为印戒征、轨道征、胸膜下征,肿块征及云雾征尚无文献报道。(2)HRCT与DSB比较,两者在肺叶水平符合率为100%,肺段水平为85% ̄100%。结论:HRCT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7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资料,均经病理证实,对其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表现;7例肺野内弥漫分布有片絮状阴影与磨玻璃样改变,4例有散在粟粒状,结节状阴影,5例有弥漫分布的网织状影,HRCT;7例两肺呈弥漫性分布片絮状实变影及磨玻璃样影。5例两肺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4例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网状影及网状影,2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轼例有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X线平片是发现并提示IPH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分析。尤其是在痰或胃液中及肺泡灌洗液内查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纤支镜或肺活检病理来确诊。  相似文献   

12.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HR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HR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PAP的临床和X线胸片、普通CT和HRCT表现。结果:X线表现:自肺门向外放射的“蝶翼征”8例、两肺广泛片影6例和密布的小结节影4例。普通CT表现为片影和磨玻璃影7例和粟粒小结节影3例。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磨玻璃影6例,“地图样”改变3例、“铺路石样”改变5例、“蜂房征”2例和实变区见“空气支气管征”4例。结论:HRCT表现的“地图样”分布,“铺路石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具有特征性,对PAP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诊断(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X线与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分析其X线与CT征象。结果4例病变中皆见到弥漫性斑片影与磨玻璃影,CT扫描病灶呈地图样分布。结论CT对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范围、程度及病变轮廓的显示较X线平片准确,根据CT和HRCT表现的典型特征,可以作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肺泡蛋白沉积症4例,其中3例由支纤镜检及肺泡灌洗术正实,1例尸检证实。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其中1例进行了C画内外相关骸尸检病理所见,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病理基础。结果:该病依病程长短可分别具有下列不同的影像学表现:(1)弥散分布的非肿瘤性腺泡结节,为较早期表现;(2)弥温性斑片状阴影与磨玻璃影与磨玻璃影,CT扫描病灶常呈地图样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特征。方法:总结5例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肺淋巴管肌瘤病,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1例经皮肺活检确诊。4例行吸气末HRCT扫描,其中1例表现阴性者加扫呼气末HRCT。分析X线胸片、常规CT以及HRCT表现特征。结果:X线胸片3例呈弥漫性网状阴影,1例可见蜂窝状囊腔,1例表现正常;HRCT4例为均匀散在性分布的10—20mm大小的薄壁囊腔,其中2例囊腔之间可见正常肺组织,1例吸气末HRCT正常,而呼气末HRCT可见到“空气潴留征”,提示有小气道狭窄。肺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型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异常。结论:尽管本病的最后确诊要依靠肺活检病理证实,但其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呼气末HRCT可发现早期小气道狭窄引起的空气潴留,从而指导临床有目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和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PAP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X线平片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雾状阴影,CT呈“碎石路”样表现13例。伴有不规则实变2例,边缘部分清晰和直角征阳性者8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者8例、中央分布为主者3例、周围分布为主者2例。其他表现包括13例均可见少而细小的支气管充气征,8例于气管血管之间可见2~3个1cm大小的淋巴结影。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碎石路”征是HRCT典型表现,明确诊断需依赖肺泡灌洗和开胸或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的64层螺旋CT表现。方法本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 T扫描,其中7例行肺泡灌洗,1例行C 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活检,4例经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均得到病理证实。结果 CT 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或片状磨玻璃影,边界清楚呈“地图样”改变,小叶间隔增厚交织呈“铺路石样”改变及实变区“空气支气管征”及模糊结节影。结论 PA P具有特征性的C T表现,即地图样分布、铺路石样改变的磨玻璃影。64层螺旋CT在PAP诊断上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报道肺泡微石症6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2例行常规CT,1例行HRCT。并对全部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胸片表现为弥漫粟粒样微细结节(2例)。“鱼子样”或“暴风沙样”(2例)、“白肺样”(1例)及高密度“面纱样”改变(1例),CT可明确肺内微细结节的钙化密度,肺尖部气肿样改变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呈钙化密度,HRCT则可进一步显示肺野磨砂玻璃样改变,小叶间隔,叶间胸膜及支气管血管束钙化密度与串珠状增厚,小叶中心分布的微细结节与胸膜下蜂窝,结论:肺泡微石症是一种罕见病,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以HR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PAP患者的临床和X线胸片、常规CT和HRCT资料。结果:X线表现:双肺云絮状密度增高阴影(29例);以下同常规CT表现:弥漫性、地图样、片状磨玻璃影(29例);HRCT表现:"碎石路征"(21例),"地图样"病变(29例),"空气支气管征"(18例)。结论:①X线胸片能发现PAP病变,但缺乏特征性。②常规胸部CT扫描对于诊断PAP有帮助,是胸片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③"碎石路征"、实变区细小而少的"空气支气管征"和"地图样"病变,是PAP在HRCT上的典型表现。④肺泡灌洗:是最关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及CT表现。结果:初诊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肺结核1例,1例先误诊为肺炎后又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50%。X线表现双肺片絮状阴影及磨玻璃样改变3例;双肺中下肺野斑片状影,肺纹理增多模糊3例;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伴磨玻璃样改变2例;弥漫分布网织状阴影2例。伴肺门影增大模糊3例、心影增大1例等。普通CT表现为两中下肺呈片絮状、小结节状阴影1例;弥漫分布粟粒状阴影伴磨玻璃样改变者2例。2例见空气支气管征,1例见多发小气囊。HRCT表现为两肺内弥漫分布网结节影1例,表现两肺网织影及散在小斑片状阴影、小叶间隔增厚1例。结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X线及CT检查是发现并提示IPH的基本检查手段,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尤其是小儿痰、胃液中发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