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红娟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4):31-31,33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在中、重度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重度哮喘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机械通气,采用自身对照观察症状控制情况.结果 20例中、重度哮喘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18例顺利脱机,2例死亡.结论 机械通气疗法能迅速缓解危重哮喘发作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抢救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18例重度哮喘中12例危重型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经气管插管,起始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应用静脉肌松剂者为控制/辅助模式,低潮气量(6~8ml/kg)、慢呼吸频率(10~12次/min),长呼气时间(吸:呼>1:2),吸气压<25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气时间0.7~1.0 s,气道阻力下降,症状体征改善,尽早撤机.结果1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平均1.25h症状体征开始改善,上机24h症状评分≤2分,上机平均时间50.1 h,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恢复正常,最高呼气峰流量(PEF)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证、适当的模式和参数,尽早拔管和停机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春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78-17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重症哮喘患者共60例。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压力支持(PSV)通气模式。测定本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结果本组60例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均救治成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5.2±4.8)h。均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前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前pH值、PaCO2显著低于通气前,撤机前PaO2显著高于机械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前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症哮喘过程中应用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救治效果,急救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和危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急性危重哮喘患者临床症状,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配合机械通气抢救危重哮喘的价值。方法:静脉应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常规心电舱护,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停机拔管。结果:30例危重哮喘患者,经使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后,人机对抗消失。机械通气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纠正。气管插管或切开后72小时~15天,平均7日撤机。结论:使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配合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发作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救治经验。方法对2000年以来湖南邵阳新宁县阳光医院内一科收治的32例急性发作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救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8例抢救成功,其临床哮喘持续状态缓解,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总抢救成功存活率87.5%,4例因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死亡,28例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采用正确的通气模式和药物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曾景福  虞敏娥  周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197-3199
目的:总结危重哮喘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7年间34例危重哮喘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好转率、病死率以及机械通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34例患者人工气道建立:经口插管28例,经鼻插管6例;初始通气模式:容量辅助/控制(A/CV)14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SIMV PSV)14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压力支持[SIMV(PRVC) PSV]6例,撤机模式均为压力支持(PSV),应用肺保护、低PEEP、肺开放等通气策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率91.1%,病死率8.9%。结论:机械通气是危重哮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把握适应证,正确的通气策略,配合综合治疗,尽早脱机拔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外科急危重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外科急危重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有60例成功撤机,1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8例、脑疝4例.与治疗前比较,撤机后患者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除外呼吸中枢不可逆的损伤,机械通气对外科危重疾病并发的呼吸衰竭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是治疗外科危重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用异丙酚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30例经常规治疗无效,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4例):机械通气联用异丙酚方案;安定组(16例):机械通气加安定方案。分析两组血气及气道压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4例患者24小时内症状显著缓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迅速改善,气道峰压及平台压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0天内全部撤机,治愈出院。结论使用机械通气联用异丙酚治疗危重症哮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急性发作重度和危重哮喘患者320例中2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哮喘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发作危重哮喘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0~81岁,平均(58±20)岁,病程5~30年,平均(15±35)年,加重2~9h,平均(4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哮喘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重症哮喘中的作用,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重症哮喘患者适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尽量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32例患者在24小时内症状明显缓解,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迅速改善,一周内基本脱离呼吸机,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变化(P〈0.01),有统计学意义;29例患者抢救成功,3例患者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可适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53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25例),A组予PRVC通气,B组予SIMV+PS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ABGs)、呼吸力学、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A组患者在使用MV后,ABGs明显改善(P〈0.01),PIP、Pplat较B组降低,Cdyn优于B组,MV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PRVC在治疗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时,能够保持较低的PIP和Pplat,改善ABGs和Cdyn缩短MV时间以及住ICU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过程中发生气压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过程中发生气压伤的相关因素,提高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5 例无气压伤发生和6 例发生气压伤的重症哮喘患者就通气模式、潮气量、吸气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吸气流量、肺顺应性、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 例气压伤患者中4 例机械通气的平台压大于35 cm H2O,其中3 例有肺大泡.结论:平台压过高是重症哮喘机械通气中致气压伤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调控平台压是防止气压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配合高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所收13例重症哮喘患者给予机械通气配合高PEEP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3例患者死亡3例,治愈10例;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共3种,发生低血压13例,气胸3例,潮气量降低11例.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症,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对于一般治疗方法不能缓解的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配合高PEEP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挫伤的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18例,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分析血气分析等各种参数的变化。结果行呼吸机内固定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本组治愈14例,治愈率77.8%。结论有创机械通气不仅能固定连枷胸,而且可有效地治疗肺挫伤,但应注重控制机械通气时间,防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李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27-3028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总结89例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与VAP发生率的关系;对病原学分析采用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有51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57.3%。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7.1%,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为多见。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结论:VAP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VAP应重视消毒和无菌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32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1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无创机械通气)和对照组(1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改变及哮喘缓解率。结果①治疗12 h后,试验组哮喘缓解率达到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P〈0.05);②经治疗12 h后,两组患者血pH、Pa02、PaC0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静 《北方药学》2015,(1):180-181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急救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40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急救时,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等治疗,并严密监护心率、呼吸、血压、心电、经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加强基础护理及呼吸机管理等。结果:40例患者均救治成功并治愈出院,其中28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0例患者使用无创通气,2例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结论:合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治愈率,确保医疗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