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临床资料。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确的剖宫产史及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13例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检见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腺体分化良好;随访6个月一5年,无1例复发和恶变。结论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早手术,切除范围要充分;术中保护腹壁切口以免子宫内膜种植,为本症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度恶性10例、未分化3例)患者资料.结果 1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4.5岁,月经量增多5例(38.5%),月经不规则2例(15.4%),绝经后阴道出血3例(23.1%),有子宫肌瘤病史2例(15.4%),宫颈赘生物1例(7.6%).13例患者中术前诊断5例(38.5%),术中诊断5例(38.5%),术后诊断3例(23.3%).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是主要手术方式.平均随访65个月,有1例复发.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4例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病理检查7例,其中阳性5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6例,3例术前误诊者术后通过石蜡病理明确诊断.7例采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4例采用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二期手术.全部病例均接受化疗或放疗.结论:诊断性刮宫或宫颈赘生物活检、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度与预后关系密切,低度恶性者切除范围足够大,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可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黄涛  刘娟  张玲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88-2889
目的 探讨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84例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79例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4.05%);5例为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95%).发病潜伏期1~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83例完整切除病灶,未加用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继续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产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病灶少见,会阴病灶切除相对困难,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后可不加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术前病理检查7例,其中阳性5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6例,3例术前误诊者术后通过石蜡病理明确诊断。7例采用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4例采用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二期手术。全部病例均接受化疗或放疗。结论:诊断性刮宫或宫颈赘生物活检、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降低误诊率;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度与预后关系密切,低度恶性者切除范围足够大,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或放疗可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封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121-121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治结果.结果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数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表现为月经期在腹壁既往手术部位均出现疼痛性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术前诊断明确,手术治疗彻底切除,术后给予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首选手术且术后给予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应用不同类型药物预防息肉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宫腔镜下切除息肉,并于术后使用不同类型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短效避孕药治疗组,B组为孕激素治疗组,C组为孕三烯酮治疗组,D组为无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药物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术后6、12、24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不同药物在预防复发方面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药物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月经模式均有所改善,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增加。术后6个月,治疗组之间的息肉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术后12、24个月,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B组;在不同的随访时间,治疗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个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宫腔镜下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后,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可显著控制息肉复发,短效避孕药和孕三烯酮的疗效优于孕激素,其中短效避孕药的接受性和依从性优于孕三烯酮,而孕三烯酮对远期复发的预防效果优于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全部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均诊断明确,采用一次性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术后患者的增生组织中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恶变病例。结论患者典型临床表现、妇科及B超检查是诊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方法,手术切除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洪芬 《首都医药》2010,17(6):25-25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法对天津市静海县医院自1998年1月~2008年1月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的发病时间是5个月~9年不等,病灶位于皮下5例,位于肌肉筋膜者2例,位于腹壁肌层者3例。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结论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和间质成分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上的机会,在切开子宫前用2块纱布分别于左右两侧垫开,以保护腹壁切口;一次性使用纱布清擦宫腔;子宫缝合勿穿透子宫内膜;关腹前吸净腹腔残余液体,以免子宫内膜种植.手术切除是其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诊断与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根据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11例,诊断准确率89.81%。宫腔镜电切术后无感染及大出血发生。随诊3~12个月,无复发。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开腹,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息肉切除的同时切除病变的子宫内膜可防止息肉的复发。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代替传统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