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Ag+ ALL)和阴性表达(MyAg ALL),分析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03例AL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占46.5%,以CD13、CD33为主,分别为34.2%、21.4%;CD34在MyAg+ALL中表达率高于MyAg-ALL组(75.3%与60.5%,P<0.05);髓系抗原表达在T-ALL高于B-ALL(66.7%与42.8%,P<0.05);MyAg+ 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相符率(12.3%)明显高于MyAg ALL(0.0%).结论 ALL髓系抗原表达与ALL患者临床特征、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疗后外周血MRD(微小残留病变)早期检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9例初发A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行诱导化疗第8d后,均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对MRD予以检测,将MRD阳性者作为研究组(98例),MRD阴性者作为对照组(31例),两组完全缓解(CR)率、血液指标水平及复发率比较.结果 研究组CR率26.53%显著低于对照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79.44±21.30) g/L、白细胞计数(30.21±4.56)×109/L、血小板计数(50.01±8.78)×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52.87±21.1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复发率为20.41%显著高于对照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诱导化疗后对外周血MRD水平行早期检测可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提早进行复发预防,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TCF3-PBX1重排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42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TCF3-PBX1重排阳性患儿(TCF3-PBX1阳性组)与同期TCF3-PBX1重排阴性的中危组B系ALL患儿(对照组)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预后效果。所有患儿均按CCLG-2008ALL方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TCF3-PBX1重排阳性率为4.96%,免疫表型以pre-B为主(66.67%),平衡易位(25.00%)与不平衡易位(33.33%)均较常见。初诊时TCF3-PBX1阳性组LDH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诱导缓解d33骨髓象及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91.72±8.03)%与(90.61±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1.72±8.03)%与(93.81±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CF3-PBX1阳性组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结论 TCF3-PBX1阳性ALL初诊时伴有LDH水平的升高,按CCLG-ALL 08方案化疗,早期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均良好,未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明确TCR基因重排在AL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技术,并定量分析36例ALL患者,观察治疗前、完全缓解后以及干细胞移植后等不同疾病状态下TCRVγI-J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4水平。36例患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为初治组为(7.38±6.65)×10-2水平,完全缓解(CR)组为(1.08±1.02)×10-2水平,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组为(5.65±3.89)×10-3水平。CR组和HSCT组TCRVγI-Jγ基因重排水平显著低于初治组(P<0.01),HSCT组MRD水平显著低于CR组(P<0.05)。6例HSCT后检测阳性病例中2例MRD水平<1×10-3,此2例获长期无病生存,另4例MRD水平较高患者1年内均出现复发。结论所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及特异;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缓解期ALL患者MRD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成美  陈琛 《中国医药》2012,7(3):316-318
目的 评价Hyper-CV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初治的66例成人ALL患者中接受Hyper-CVAD方案的分为研究组(36例),接受常规化疗方案者为对照组(30例),通过比较2组完全缓解率和总生存率等参数,回顾性分析初发成人ALL患者接受Hyper-CVAD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1% (31/36)和63.3% (19/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对Hyper-CVAD方案的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影响.生存评估分析发现,研究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32例)、80.6%(29例)和66.7%(24例),而对照组分别为73.3%(22例)、63.3%(19例)和46.7%(14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0.1个月(95% CI:26.7~33.6),对照组为23.6个月(95%CI:24.5 ~3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诱导缓解期间的病死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Hyper-CVAD方案治疗成人ALL疗效满意,安全性良好,毒副反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6.
沈可卫 《中国药师》2011,14(12):1794-1796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早产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雾化吸入,3~4d为一疗程.治疗后测定纠正胎龄37周时患儿肺功能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 (P <0.05);观察组治愈患儿的住院天数为(14.9±4.3)d,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4.8) d(P <0.05);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Tptef/Te虽低于正常组,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雾化吸入氨溴特罗治疗早产儿RD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儿童Ph+和Ph-like ALL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h+ALL和Ph-like ALL患者,两组均采用卫生部2010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化疗,Ph+ALL患者加用伊马替尼治疗.记录两组儿童的临床特征,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免疫分型结果,治疗反应和预后,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性别、初次入院诊断时第一次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上均无明显差异;Ph+ALL组患儿加用伊马替尼治疗,从治疗开始随访至2020年1月止,最长随访7年,11例患儿的总生存率为72.72%(8/11).有2例在随访中BCR/ABL出现转阳,但骨髓仍处于缓解状态;1例在治疗过程中放疗治疗,1例在诊断后3年3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例在诊断后3年6月出现骨髓复发;Ph-like组患儿中根据高度风险方案方案执行化疗2例(28.57%),根据中度风险方案化疗2例(占28.57%),按标准风险方案化疗3例(占42.85%).随访至今,其中2例(28.57%)复发,5例(71.42%)存活.结论 高白细胞、常规融合基因阴性ALL患儿应行Ph-like ALL相关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时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水平与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方法 分析10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S-LDH水平,并将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S-LDH水平分成三组,分别观察其化疗后3年总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 100例患儿中低危组18例,中危组56例,高危组26例,三组S-LDH水平分别为(1 293.6±863.4)、(410.38±151.66)、(233.00±42.34)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疗效不佳组和早期疗效良好组S-LDH水平分别为(1146.33±689.77)、(491.56±301.86)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D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3年EFS率分别为95.0%、90.0%、85.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DH可以客观地反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9.
周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740-2742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联合α-干扰素、布地奈德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 将120例有喘息史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治疗、补液、止咳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孟鲁司特联合α-干扰素、布地奈德治疗.疗程5d.比较两组发热、咳嗽和喘息消失的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53.0%(χ2=27.87,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持续时间分别为(1.74 ±0.75)d、(2.92±0.56)d,均短于对照组的(2.82±0.64)d、(4.13±0.54)d(t =3.142、3.143,均P<0.01).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α-干扰素和布地奈德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骨科收治的42例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0.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6% (1/21),对照组为23.81% (5/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1±2.5)d,对照组为(19.2±3.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给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