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有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排气时间、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膜外和腹膜内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为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行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行腹膜内剖宫产,比较2组患者术前年龄、血象和腹部手术史,术中总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反应、镇痛剂应用比例及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抗生素应用、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前年龄、血象和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总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反应、镇痛剂应用比例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抗生素应用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膜外剖宫产具有术后肛门排气快、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8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 (JOEL COHEN的开腹方法 )的疗效。方法 :比较具备剖宫产指征 ,行改良新式剖宫产 88例 (改良组 ) ,行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剖宫产 38例 (对照组 )的术中、术后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良组总手术时间 ,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 ,镇痛药物使用量 ,术后进水、进食、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后拆线时间、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 ,手术损伤少 ,术后疼痛轻 ,切口愈合好 ,住院费用低 ,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忠秀 《临床医学》2013,33(5):73-74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中有利于胎头娩出的方法。方法选择再次剖宫产产妇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92例)与对照组(88例),治疗组全部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对照组用手助方法娩出胎儿,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胎儿均顺利娩出,自切皮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6.26 min[(6.0±0.5)min],术中平均出血180.68 ml[(125.5±12.50)ml],无新生儿窒息及子宫切口延长和撕裂。对照组自切皮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8.68 min[(8.4±0.6)min],术中平均出血224.46 ml[(220.50±10.50)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子宫切口撕裂和倒"T"切口各4例,产钳协助胎头娩出4例。结论再次剖宫产子宫腹部粘连,术野相对较小,胎头高浮,麻醉效果的好坏均可影响胎头娩出,利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减少并发症,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叶元芬 《临床医学》2008,28(7):70-71
目的 探讨改良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实施剖宫产手术的94例孕妇进行分析,随机分改良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剖宫产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切口美观、可防止腹腔粘连、感染,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8年间本院521例剖宫产术,本科室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通过其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观察,分别就改良新式(A组)、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B组)和下腹pfannenstial横切口(C组)的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下腹pfannenstial横切口剖宫产术,说明本科室对新式剖宫产术式的改进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李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3010-3011
探究分析对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采取牵足内倒转法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67例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2)例,B组产妇采用阴道上推胎头法,A组产妇采用牵足内倒转法。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的术后病率、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采用牵足内倒转法,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病率,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的患者240倒(实验组),并选择同期采用新式剖宫产常规术式患者210例(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伤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切口硬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切口愈合美观等优点,是剖宫产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剖腹产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新生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胎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切口疼痛、切口延裂、盆腔粘连、术中血尿、胎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更佳,能有效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加快产妇术后康复,提高新生儿分娩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徐彬 《临床医学》2007,27(6):52-53
目的 比较下腹壁纵切口与Pfannentiel式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术切口愈合、腹腔粘连、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等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二次剖宫产孕妇的术中各项情况进行比较.其中A组为下腹壁纵切口75例,B组为Pfannentiel式切口75例.比较两组孕妇在二次剖宫产术中腹壁切口愈合情况、腹腔粘连、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等情况.结果 ①腹壁切口愈合良好,瘢痕纤细A组29.3%(22/75),B组74.7%(56/75);②腹腔粘连A组重度粘连4%(3/75),B组为4%(3/75);③二次手术术中出血量A组(238±76)ml,B组(248±93)m1;④二次剖宫产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A组(6±3)min,B组(10±3)min;⑤二次剖宫产总时间A组(37±18)min,B组(46±16)min.腹壁切口愈合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二次剖宫产手术开腹时间及总时间上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粘连及术中出血量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腹壁纵切口虽然在切口愈合方面逊于Pfannentiel式剖宫产,但纵切口在二次剖宫产的开腹时间及手术总时间方面均短于Pfannentiel切口式,且其腹腔粘连率的发生及术中出血量与Pfannentiel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次剖宫产的孕妇选择下腹纵切口不失为一种更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东红  施思  胡玉霜 《护理研究》2007,21(15):1356-1357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中不同的体位干预,对新生儿的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5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在麻醉后胎儿娩出前孕妇体位调整为手术床右侧摇高20度,右侧臀部垫砂袋、海绵垫至孕妇呈45度左侧卧位;对照组按常规剖宫产体位平卧位手术。记录两组孕妇产出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并记录切开子宫至胎儿从子宫内完全娩出所消耗的时间。[结果]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显示,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效缩短术中娩出胎儿消耗的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5例和优质护理组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产妇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优质组产妇术后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优质组产妇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剖宫产产妇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产妇术后疼痛,提高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中不同的体位干预,对新生儿的h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5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干预组在麻醉后胎儿娩出前孕妇体位调整为手术床右侧摇高20度,右侧臀部垫砂袋、海绵垫至孕妇呈45度左侧卧住;对照组按常规剖宫产体住平卧位手术。记录两组孕妇产出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并记录切开子宫至胎儿从子宫内完全娩出所消耗的时间。[结果]新生儿1min、5min的姆评分显示,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效缩短术中娩出胎儿消耗的盱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再次剖宫产的70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其中首次剖宫产时采用改良的腹部横切口式的剖宫产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首次剖宫产时采用传统的腹部纵切口式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再次行剖宫产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盆腔粘连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时行改良的腹部横切口手术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比首次腹部纵切口式产妇出血量更少,且患者术后伤口外形美观,不失为剖宫产手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需要进行剖宫产二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剖宫产二次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胎头娩出的时间、切皮到进腹的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术式选择,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以及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赵亚兵  张娟  闫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52-175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98例,按照产妇意愿及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局部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49例。对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和两组产妇麻醉前后的脐动脉及脐静脉的pH值等相关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新生儿颅内血肿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后脐动脉及脐静脉的pH值等相关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与常规局部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方面优于常规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在发生新生儿颅内血肿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实施剖宫产时采用全身麻醉可缩短产妇的手术治疗时间,改善相关血气指标,同时减少新生儿颅内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取脚法在头位难产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因头位难产于我院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的孕妇42例,将孕妇分为A组和B组各21例。A组患者采用取脚法牵引娩出胎儿,B组采用常规方法娩出胎儿。比较两组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发生率、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 A组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发生率为4.76%,低于B组的14.29%,A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B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90s的比例为85.71%,显著高于B组的61.90%,A组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大于90s的比例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脚法应用于头位难产剖宫产中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缩短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1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改良周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保留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死亡,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和7~10分的比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周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单纯腰麻(SA),行剖宫产术其临床麻醉效果及对母体循环功能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急症剖宫产ASAⅠ~Ⅱ级足月产妇,分成CSEA和SA两组,每组78例,术前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作为基础对照值。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上界和手术结束时阻滞平面,手术开始时间,自切皮至切子宫至胎儿取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胎儿取出前每分钟及胎儿取出后每5分钟测得的母体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和具体处理情况。结果麻醉开始至术始及切皮至胎儿取出时间相比,SA组均明显短于CSEA组(P〈0.01),两组出血量、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A组血压下降明显早于CSEA组(P〈0.05)。两组平均麻黄碱用量、心率减慢平均阿托品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和5min Apgar评分及2、24h神经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头痛SA组高于CSEA组。术后CSEA组产妇要求镇痛的时间明显迟于SA组。结论CSEA及SA两种麻醉方法均能为剖宫产术提供优良的麻醉效果,对母体循环功能及新生儿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CSEA组麻醉对产妇更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在进行早产剖宫产手术时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贵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5例需行剖宫产术的未破膜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有31例采取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其中成功者25例作为研究组,34例采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组实施效果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羊水量、术中出血、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 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成功率为80.65%。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羊水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研究组Apgar评分分别为(9.92±0.28)分、(10±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9.74±0.67)分、(9.91±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5、8.979,P均<0.05)。结论 在早产剖宫产术时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能够提高早产儿出生评分,降低早产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