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太传统医药》2007,(1):26-26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一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闻目睹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一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  相似文献   

2.
艾灸对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及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本研究观察隔药饼灸对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自由基及共产物增加,使机体防御功能减弱,艾灸可提高老年人红细胞受体活性,增强红细胞清除免疫复合能力,并能拮抗血清中红细胞占附抑制因子,增强红细胞功能,同进还能调整机体的内环境,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肺脏疾病的主要证状之一,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宜者,皆可发生咳嗽。本文笔者以艾灸为主治疗风寒咳嗽,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伟  刘梅  王立公 《中国针灸》2012,32(7):665-667
介绍多功能艾灸治疗床的基本构造及施灸方法。本床设计合理,构造简单;操作容易,施灸方便,创新实现了由下向上的熏灸疗法,可聚热、聚药,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颈肩腰腿痛、胃肠疾病和妇科杂病,亦可用于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5.
6.
艾灸起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不仅受传统因素如艾灸材质、施灸方法、施灸时间等影响,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的热效应、光效应、烟效应也与艾灸疗效呈相应量效关系。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简述各因素在艾灸起效中的不同作用,探讨艾灸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艾灸疗效的标准化与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中医经典的养生方式,在今天,在家艾灸养生仍备受追捧。中医专家表示,虚寒、阳气不足体质的人群最适合艾灸养生。长期坚持艾灸有助于改善体质,治疗疾病。家庭艾灸首推隔物灸、悬灸的方式。←虚寒体质最适合艾灸→艾灸治病从表入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治医师林敏称,将艾柱、艾条的温度传导入体内,针对穴位、经络、热敏点进行刺激,可以达到温阳驱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艾灸是我国最古老的疗法之一,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艾灸疗法是以艾叶或者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烤灼、温熨,以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是一种绿色自然疗法,艾点燃后的温热刺激,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气和血、温阳补气、消疼散结、补中益气等作用,产生局部和远隔部位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灸对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影响,为艾灸治疗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伴随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0例阳气亏虚型心力衰竭伴胃肠道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艾灸疗法.一个疗程(7 d)后,通过胃肠道症状总积分表评价疗效.结果 ...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20例遗精患者,年龄18~35岁,病程1~8年,每月遗精5~15次,伴有眩晕,健忘,倦怠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者12例,肾虚挟湿者8例。治疗方法艾炙:用清艾条施行温和灸法。取穴以关元为主穴,肾俞、次髎为配穴。操作:将艾条点燃后用熏灸架固定,置穴位上施行温和灸,热力以舒适可耐受为度。主穴每次必灸,配穴交替选用,每日灸1次,每次每穴灸20~30分钟,15天为1疗程,间隔5天再进  相似文献   

11.
艾灸防疫主要是通过艾灸消毒空气和提升人体正气的作用来达到防疫的目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艾灸治未病和防疫病的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艾灸防疫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文献,提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具体施灸穴位为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肺俞、大椎;操作方法为依次悬灸,每穴灸5~10min,灸后饮用100~150ml温开水,每天1次;并总结了5条注意事项,以期为艾灸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50例腹泻患儿,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4岁,以6月~2岁者居多。均为应用抗生素、止泻药效果不佳或无效者。腹泻次数最少者每天6次,最多者每天15次以上。除腹泻外尚有精神萎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烦燥不安等症状。大便常规化验:白细胞(少许~ )14例,脂肪球(少许~ )13例。粘液(少许~ )8例,化验结果无异常15例。  相似文献   

13.
感传往往被认为是针刺治疗取效的关键,而在灸法治疗过程中,同样存在感传现象.灸感三相理论由针灸学家周楣声提出,周楣声在《灸绳》中详细论述灸感三相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灸感三相包括定向传导期、作用发挥期、下降终止和循经再传期.灸感三相的价值包括实践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扩大灸法的适应范围等.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14.
《艾灸通说》是日本江户时代名医后藤省根据其父亲的讲稿编辑的一本关于艾灸疗法的专。后藤认为“万病在于一气留滞”,而艾火入经,能开郁化滞,治疗多种疾病;艾灸能调动体内元气以祛逐邪气,但必须久灼多灸,坚持治疗;艾火之性质并非燥烈,而是温润和平,非但寒证可用,热证也可采用。此外,后藤不迷信古人,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点穴的方法以及小炷多灸与灸后养精神的主张,至今在临床上仍然不乏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燕  王桂梅 《新中医》2019,51(5):287-289
简版:目的:观察中药贴敷联合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1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热敷、听流水声等诱导法,并以温水冲洗会阴,使用按摩法。观察组采用中药贴敷联合艾灸神阙、关元、中极治疗。记录2组患者行导尿术的情况、排尿时间,治疗前后评定尿痛、排尿症状、膀胱充盈、下腹触痛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用西药和中药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原发性痛经按辨证分型分成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损型四种.116例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用中药合艾灸三阴交穴按四型治疗.结果:中药合艾灸治疗与西药常规治疗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结论:采用中药合艾灸按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近年采用艾灸加药熨、配合颈部悬颈矫正法治疗颈椎曲度变形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0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年龄15~36岁,以25~30岁居多;病程2个月至6年;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隋志疾病”,它一般由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患有其他疾病引起,抑郁症病人心上总有解不开的结,经常为过去而后悔,为现在而着急,为未来而担忧。有情绪方面和体征方面的两种表现。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低沉、情感活动低落、兴趣减少,自我感觉内心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热敏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保持室温维持24~30℃,选择充分显露病位舒适体位,采用20cm特制艾绒艾条,按《热敏灸使用读本》灸感探查规范操作。对照组(温热灸感)65例大肠俞、委中及阿是穴行温和悬灸,每穴艾灸20~30min后至灸感消失为止。治疗组(热敏灸感)65例腰部穴位放置艾灸盒,依患者可承受耐力度旋转艾灸盒调节适当火力,艾灸20~30min,直至感觉热敏化灸感消失后取下。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满意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艾灸治疗热敏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体质可为“治未病”提供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艾灸是中国的传统疗法之一,以其简便有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将艾灸与中医体质结合,可丰富调体“治未病”的干预手段,实现个体化诊疗及养生。基于艾灸平调阴阳之功,论述灸法在不同体质的应用,并针对不同体质,提出了相应的艾灸调理方案,以期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