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绍琴时方治验五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吾师赵绍琴教授临床善用时方,辨证有创见,加减有新意,确能给人以启迪。兹将笔者随师临诊所录时方治验整理成文,并作简析,以飨同道。1 痛泻要方治五更泄案 刘某,男,43岁。患五更泄3年余,服四神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不效,1990年10月求治于师。其证每日清晨起床后必直奔厕所,泻势甚急,有刻不容缓之感,早起则早泻,晚起则晚泻,不起则不泻,泻后甚感舒适。伴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滑且数,舌红边赤,苔黄而干。合参脉证,辨为肝胆郁热,下迫阳明,治以疏调木土之法,用痛泻要方加减。药用陈皮10g、防风6g、白术10g、白芍10g、  相似文献   

2.
宋其瑞  覃曦 《河北中医》1997,19(6):23-24
面瘫症的主要症状是面部出现口眼喝斜,表情消失等症状,症状虽同而致因各异,故治疗此患必须综观脉证,详辨证因,方能药到病除。例1王某,男,32岁。1995年11月6日初诊。患者于10日前国家庭琐事屡闹纠纷,嗣后则出现口苦耳鸣,左侧头目憋胀,眼外毗频发肉跳;左腿外侧从髋关节至足第四小趾憋胀麻凉。小腹灼热尿黄。初未介意,于昨日突然面唇向左侧,吃饭漏饭,喝水漏水,说话漏气左眼不能闭合,查其脉象弦滑,舌红苔黄。证属肝胆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灼伤脉络;治宜平肝泻胆,熄风通络。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胆草10g,桅子20g,黄岑10g,柴…  相似文献   

3.
内科杂病的中医药治疗 ,若辨证详当 ,方药灵活 ,则效验颇多 ,现择举验案数例 ,以飨读者 ,以兹共勉。1 龙胆泻肝汤治疗口苦患者 ,男 ,6 5岁。主证口苦。主诉口苦伴头昏 6天 ,口干 ,不思饮水 ,双眼干涩 ,小便黄 ,大便调 ,夜寐欠安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证属肝胆湿热。治当清肝泻热。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10 g、黄芩 15 g、栀子15 g、泽泻 10 g、木通 10 g、车前子 (包煎 ) 10 g、当归 6 g、生地 6 g、柴胡 10 g、甘草 6 g、夜交藤 10 g、合欢皮 10 g。 3剂 ,水煎服 ,每日 1剂。药后诸证减轻 ,继服 3剂。后遇患者 ,得知证消病愈。[按 …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以老年人居多,常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人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生脉散方为组方依据,稍作加减后成葶苈生脉方治疗本病82例。药用:葶苈子(包煎)、生晒参、麦门冬各10g,五味子8g。随证加减:兼热痰者,加淡竹茹、桑白皮各10g;兼湿痰者,加苍术、白术、姜半夏各10g;阳虚明显者,去麦冬,加炮附子8g。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5.
1磨牙案付某,男,27岁,1996年10月30日初诊。主诉磨牙1月余。每夜入睡后即上下齿相磨有声,同室之人皆能听见,但本人不知,余无不适。舌淡嫩,苔薄白,脉滑。磨牙一证,多见于小儿虫积,成年人则少见。正思忖何以投药,忽见患者频频口吐痰诞,故从“怪病多痰”论治。证属牌虚痰阻气滞,治以温中化痰,理气和胃。处方:法夏、橘红、桂枝、枳壳各10g,云苓、白术、郁金各12g,炙甘草6g。服药3剂后,睡眠中磨牙声明显减少,再予原方进治3剂而告痊愈。按:五脏皆可生痰。本案为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凝聚为痰。舌淡嫩,苔薄白,脉滑…  相似文献   

6.
命门火衰泄泻治愈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主要由于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温暖脾胃而腐化水谷,火不生土所致。张景岳曰:“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例1:患者,女,42岁,农民,10年来,鸡鸣必泻,腹痛绵绵,肠鸣漉漉,泻后则安,便呈糊状,每日2~3次,遇寒冷症状加重。患者精神倦怠,怕冷畏寒,脐周隐痛,腰酸冷,舌质胖,苔白根腻,脉沉细无力。证属,命门火衰泄泻,治宜补火生土。方药:黄芪30g、破故纸15g、吴萸10g、熟附子10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0g、乌药15g、茯苓15g、焦白术15g、肉桂10g、炙草10g。5剂,水煎服。二诊,腹痛减轻,大便每日2次,纳呆,上方加山药15g、砂仁10g,5剂,水煎服。三…  相似文献   

7.
高普照 《四川中医》2000,18(6):54-55
泻黄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功专泻脾胃伏火。笔者多年来以该方辨证加减治疗儿科诸疾,收效甚佳,兹介绍如下。1卷舌痈李某,男,10岁。1996年6月20日就诊。其母代述:平素恣食炙厚味,3天前舌下靠舌根处生一肿块,灼热疼痛,就诊于某医,予肌注青霉素,内服中药“泻心场”治疗,未见好转,疼痛加重,红肿范围扩大,发热烦躁,夜难安眠,不能饮食,语言艰难,口臭便秘。查见:舌下根部弥漫红肿、灼热,按之疼痛,有根盘,无波动感,舌体活动受限,舌苔黄燥,脉滑数。诊为卷舌痈。证属脾胃炎毒上攻,聚于舌下。治宜清上彻下,…  相似文献   

8.
唐屿森 《国医论坛》1993,8(6):22-23
1 清热利湿法适应于肛门湿热.症见肛门焮红,灼热,重坠,潮湿,渍水,或兼见胸腹满闷,大便稀溏秽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用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草薢10g,苡米15g,黄柏10g,赤苓10g,胆草6g,泽泻10g,丹皮10g,银花10g,滑石15g,通草10g,大黄6g.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12,(6):1095
某女42岁,近2年每于春夏时节月经前后1周左右外阴生疮1~2个,伴瘙痒痛,经后消失。症见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脉滑数。证属肝胆湿热下注。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柴胡、黄柏、苦参各15g,大黄(后下)10g,车前子、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献中癃闭脉诊与其辨证论治的关系主要有两点:(1)癃闭从五脏辨治:左寸数大者为心火盛下移小肠,治疗以清心火、养心阴为主;左关浮取沉取皆急者为肝气急,左关弦者为肝气不舒,治疗应选用酸甘之药缓肝、泻肝;右关滑者为脾实有热,治疗应泻其阳热;右关细者为脾虚中气不足,治疗应升清降浊;右寸大者为肺燥金气不降,治疗应以润肺为主;尺脉滑者为肾中有热,治疗应泻其热;左尺重按有力者为肾中有火,治疗应泻肾中之火;(2)癃闭从二脏兼病辨治:左关弦强,右关弦滞者为肝脾兼病,肝气犯脾、脾不制水,应以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寸微而尺鼓者为心肾兼病,肾水不足、心火被伤,治疗应以补肾水、清肾火为主;散脉者为风邪入肝肾化热化燥伤血,治疗应补肝肾之阴,清肝肾之热。  相似文献   

11.
1 燥热内结型便秘证治此型常见 ,多用承气辈苦寒攻下 ,急下存阴。多由于素体阳盛又偏嗜辛辣厚味 ,酒食煎炒 ,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伤阴 ,津液耗伤 ,肠道失润。其主要表现有口臭、口干、腹胀痛、小便短赤、偏于火热者、舌质红、苔黄燥、脉滑实 ,偏于湿热者 ,舌苔黄腻、脉滑数。病例一 :黄某 ,5 0岁 ,男 ,体健 ,嗜烟、酒 ,秋季泄泻 ,某医以四神丸加味 ,温补脾肾 ,涩肠止泻 ,一剂后顿觉口干口臭、大小便不通、面赤身热腹胀痛、苔黄厚腻、脉沉有力。此张子和所谓“药害”也。笔者当即以清利湿热、润肠通降立法 ,取黄芩 10g ,黄柏 10g ,大黄10g ,枳…  相似文献   

12.
辨证应用穿山甲治疗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嘉  李加宁 《新中医》2001,33(7):30-30
穿山甲性味咸微寒,有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的功效。笔者治疗不孕症,辨证用药中配伍或重用穿山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如下。方药与用法不孕症证属肝郁者,治以理气解郁,调经通络,方选山甲种玉汤。处方:穿山甲、当归各12g,瓜蒌、柴胡、香附、路路通各10g,白芍15g,甘草3g。证属血瘀者,治宜行气化瘀,通络调经,方选山甲化瘀汤。处方:穿山甲30g,当归、白芍各12g,桃仁、红花、生地黄、枳壳、川芎、川牛膝各10g,甘草3g。证属湿热蕴阻胞脉者,治宜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方选山甲除湿方。处方:穿山甲30…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前22篇共398条,其中涉及到针灸治疗方法者,虽只有11条,但都切中要害,于临床颇具启迪,现分述如下。1治疗疾病1.1祛风解表“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第1条:“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疟病虽由感受疟邪引起,而其病情变化则有偏表偏里、在上在下、属寒属热的不同。迟紧两脉,虽均主寒,但有表里不同,弦紧为病偏表,多兼感风寒,放以发汗或针灸的方法解表扶风散寒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2清泻瘀热“妇人杂…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辨治血证六法管窥江苏省宝应县中医院(225800)张长顺【关键词】《金匮要略》,血证,辨证施治一、苦寒清泄法《惊悸吐觑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曰:“心气不足,吐血、觑血、泻心沥主之”.方用污心汤者,取其苦寒清泄,直折其热,降泻其火,血证自...  相似文献   

15.
苓桂术甘汤治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孝轩  朱琳 《新中医》2004,36(6):65-65
刘某,男,60岁,1996年6月15日初诊。耳聋、耳鸣、眩晕10余年,经常发作,发作时头目眩晕,泛呕欲吐,曾服磁朱丸、肾气丸不效。近日眩晕发作频繁,听力日渐减退,口淡无味,大便稀薄,舌苔白腻,脉滑大。证属阳虚湿滞。治宜沮阳化湿,佐以安神调血。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全蝎、赤芍。处方:茯苓、白术各20g,桂枝10g,甘草3g,全蝎9g,赤芍  相似文献   

16.
经行呕吐是指妇女月经来潮前或值经期 ,出现呕吐 ,经后逐渐停止 ,随月经周期呈现周期性发作 ,本病主要病机是由胃失和降而上逆引起。初诊 :患者张某 女  2 1岁 未婚 自诉 :14岁月经初潮 ,量适中 ,三年前 ,每逢月经期呕不止 ,水米不进 ,十分痛苦 ,经多方医治无效 ,于 2 0 0 0— 5—2 1日来我院就诊。诊其证 :面色白 ,头身困重 ,嗜睡 ,每次月经提前 5~ 7日 ,舌胖大 ,苔微黄 ,脉滑数。证属湿热中阻 ,治以清热化湿 ,和胃降逆。药用 :陈皮2 5g、半夏 15g、白术 2 0 g、前胡 15g、车前子 15g、茯苓15g、泽泻 15g、厚朴 10 g、竹茹 15g,甘草…  相似文献   

17.
张某。女,28岁。患眩晕症已1年,近3日加重。自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漂浮,恶心呕吐,口苦,脉沉滑细。舌苔稍白腻。被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痰浊上扰清窍,以致眩晕。治宜化痰开窍。养血清眩。药用半夏10g,陈皮20g,茯苓30g,甘草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术30g,肉桂lOg,石菖蒲15g。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15剂,而愈。  相似文献   

18.
王旭高肝病论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家王旭高为疗肝病之大家,其肝病证治特点为:以肝气、肝风、肝火立论,注重脉证,强调外感六淫、内伤情志及痰饮痴血均可致肝病,疏畅条达以治肝气,柔体济刚以熄肝风,补虚泻实以治肝火。  相似文献   

19.
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伤寒论 ,本方主要功效是解表清里 ,用于邪热内陷的下痢证。其证候是 :发热、口渴、喘而汗出、下痢、肛门有灼热感、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笔者用该方加味 ,在临床上治疗因热而下痢者甚效 ,临床颇验。1 湿热泄泻 (包括急性肠炎、慢性肠炎 )症见 :泄泻 ,便次每日 5~ 10次不等 ,大便呈现黄色水样 ,或大便泻后不畅 ,发热或恶寒发热、口渴、心烦、腹痛、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处方 :葛根 12~ 30g ,黄芩 8~ 12 g,黄连 6~ 10 g,甘草 6 g。加减 :发冷、发热、表邪未解者加苏叶、防风 ;里急后重…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鼻衄     
<正> 张某,男,35岁。1991年5月19日初诊。患鼻衄2月余,屡治不效。有云肺热者,给予加减桑菊饮;有言胃热者,施以加味清胃散;有以为肝火旺者,治以龙胆泻肝汤。更换数医,皆无效果,且衄血加重,由原来的10余天1次,渐至每日1次。经仔细询问得知,该病人患过敏性结肠炎达7年余,母因受凉或饮食稍有不慎即引起发作或加剧。平素极易感冒,体质比较虚弱。现患者鼻衄,每日1次,血色淡红,量不多;伴大便稀,时有泡沫,日达4~5次,便下不爽,有后重感。舌体淡胖,苔润微滑,脉细缓无力。证属中阳不振,脾不统血所致,投以加味升陷汤:黄芪30g,桔梗6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