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内经》《针灸甲乙经》原文及其相关文献的整理,从"针前审神""针时治神""针后守神""针毕养神"等针刺全过程,挖掘、探究其针刺重神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针刺重神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并通过比对《针灸甲乙经》记载的针刺"治神"内容,整理出其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传承及遗失。考读当代李长俊、郑魁山、王启才等医家临床治神经验,阐释当代名医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应用发挥,进一步论述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为后世学者对针刺"治神"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扩展思路,旨在提高当前针灸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以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为例,分析当代针灸流派在证治理论、治疗选穴、针具及针法上的特点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探索性的建议,认为需要从构建数据平台、拓展传承模式、制定针灸标准3个方面着力发展当代针灸流派。  相似文献   

3.
留针时间及下针顺序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良宵  朱江 《中国针灸》2005,25(9):667-669
通过对近20年来现代文献中有关单次针灸治疗中的时间因素,即留针时间、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留针时间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面,主要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对不同疾病的留针时间长短进行了探讨.在下针顺序与针灸效应的关系方面,现代研究非常匮乏,同时在一定下针顺序基础上,不同穴位的留针时间长短对针灸效应影响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加强此方面的研究,符合循证医学对针灸治疗模式的要求,有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腹针对得气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YZ 《中国针灸》2011,31(2):183-185
受腹针等针灸新技术临床实践的启发,通过对气至不同认知产生气至针下或气至病所的分析思考,重新解读"气至而有效"提出与一般针感相对应的隐性针感的概念,以临床有效性作为评价得气的标准,为针灸临床向无痛化的方向发展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针灸文化的传承是针灸发展的灵魂,针灸医学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创新和继承不泥古及发展不离宗三方面论述了针灸研究的传承、创新与回归。指出针灸文化的传承是针灸发展的灵魂。针灸要想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求得发展,必须实现自身的创新。针灸的研究应不拘泥于传统针灸理论之见,不偏离传统针灸理论之纲,积极挖掘传统针灸文化和理论的价值,针灸研究和教育应回归中医,才能更好地实现针灸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西方崛起的干针疗法,以其不用经络学说作指导(去经络化)为主要理由,宣称自己不是针灸(去针灸化),其操作者无须接受针灸师所需要的必要训练。本文驳斥了这种错误认识。我们首先回顾海内外列次针灸热中"去经络化"现象的不同内涵,在认可其对于推广针灸的正面作用的同时,明确指出"去经络化"不等同于"去针灸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针灸的定义,干针疗法与其他多种新针疗法一样,尽管具有"去经络化"的特征,但都属于针灸的范畴。干针不过是现代针灸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激痛点针灸。这不仅是因为干针所刺激的体表位置——激痛点本来就是针灸穴位的一种,而且包括针具在内的干针技术与传统的针灸技术无异,此外,干针的机制与针灸机制完全相同,干针现代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都离不开针灸的临床试验与实验研究。虽然干针对激痛点刺激的研究成果也强化了现代针灸重视刺激反映点的认识并丰富了相关经验,但干针与经络体系的完全切割,使它失去了传承千年的针灸理论与宝贵经验的支撑,导致它目前的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八卦头针是刘炳权教授根据《周易》九宫八卦学说与头部腧穴相结合,将针灸经络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头针疗法。再结合"靳三针"中"定神针",是一种多管齐下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今主要结合临床,浅谈其针对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闻书》是成书于16世纪的日本医书,以丰富的图像和"腹虫"病因论为特色。在分析、呈现《针闻书》的成书背景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其"腹虫"致病的图像特点、观念以及相应治疗方法,指出该书对病因的理解和想象与中国医学的差异及原因,提出其针灸理论具有"缺失经脉""脏腑为纲""重视补泻"三方面特点,讨论与中医针灸理论的承袭关系,并初步推断书中所隐含的多元文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针具也显示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历程。砭石、骨针、青铜针、金银针到不锈钢针,针具每一时期的每一次变革求新都使针灸器具产生了质的飞跃,并进而推动了针灸理论与教学,针灸临床与实践乃至整个针灸医学领域的开拓与发展。磁极针或磁化针的研制与应用,为针灸临床在镇痛效应方面的治疗与研究,又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实践证明,它比传统不锈钢毫针在镇痛效应方面更有其确切的疗效。临床观察1.一般资料各类风寒湿痹痛患者100例,各类软组织扭挫伤患者80例,各类癌性痛证患者44例,共计患者224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22…  相似文献   

10.
现代针灸学科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重针轻灸乃至只针不灸现象突出,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作为针灸工作者30余年,为了进一步弘扬灸法,促进针灸学科的均衡发展,已成为每个针灸工作者当务之急.现将冬病夏治三伏"天灸"疗法点滴体会报告如下,供同道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1.
伍怀芝  杨佳 《世界中医药》2021,(2):335-338,345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针刺的指导意义有理论依据可循,脉诊对针刺得气的重要性确有依据,脉诊指导针刺的原则多源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揿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理论基础。方法结合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及整理从中医学以及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揿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原理。结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病位在黑睛,脏腑辨证为肝,风、热、痰、瘀、虚为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病理因素。而揿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中医理论基础来源于皮部-经络理论和卫气理论,在现代医学方面则主要基于皮-脑轴理论。结论揿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理论基础较为充分,相关临床或实验研究可进一步开展,为揿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勇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69-69,71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选择针灸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总结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为后续针灸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意见。结果:目前关于针灸临床研究资料中,基本涉及了所有针灸临床治疗的所有疾病研究,但是国内的文献资料相对比较简单,研究方案设置比较简单、重复类研究较多,且大多方案缺乏科学性和经不起更进一步的推敲,主要表现在方法学和疗效评价标准上,同时很多针灸临床研究资料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单纯的套用西医的研究方法,使资料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结论:应发展出既能被严格的现代科学研究标准所接受,又不失中医针灸临床实践精髓的研究方法,从而恰当评价针灸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is narrative review examines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that might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s in acupuncture for pain. Given existing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in painful condi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w clinicians might further improve their effectivenes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frameworks focus primarily on the patient, suggesting that their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beliefs about pain and acupunc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predictors of outcome. The self-regulation model within health psychology helps us understand how people manage their health and integrate interventions like acupuncture into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illness. This model also implies that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in particular patients' perceptions of that relationship, is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outcome.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is sparse. However, the findings to date do suggest that a number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particular patients' beliefs about acupuncture,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reatment outcomes from acupuncture for pain. Factors related to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are also likely to be important in facilitating good clinical outcomes. We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If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involved in acupuncture, then we should be able to enhance acupuncture treatments and improve outcomes for patients. These observations will, therefore, have potential to allow us to develop techniques that may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相似文献   

15.
在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现代研究历程中,头皮针、"醒脑开窍"针法以及项针疗法是三项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其中头皮针基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醒脑开窍"针法基于神经干刺激,项针疗法基于颈项部的神经解剖定位,这三项成果的取得均与现代神经解剖学关系密切。在针灸治疗痉挛性瘫痪以及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状态等方面也可以借鉴神经解剖学,从而探索、开发新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回顾针麻镇痛的科研道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初期探索:1958年上海和西安有一部分医生将针刺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试图不用麻醉药或减少麻醉药用量而完成外科手术,称之为针刺麻醉(针麻)。这一创新性临床实践,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兴趣。(2)临床推展:1965年开始全国许多医院进行仿效;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全国几乎所有医院全部开展针麻;进入20世纪80年代,临床应用针麻逐渐减少。(3)原理探讨:1965年开始,大量基础研究工作者参与进行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从1970年开始的30年间,针麻镇痛研究论文持续发表,这些科研肯定了针刺镇痛疗效,并试图阐明其原理。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办针刺疗法听证会,证明针刺镇痛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导致国内和国际上加大了科研资助,针麻镇痛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4)重点研究:2007年中国将针麻镇痛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在全国9个大医院进一步确定开展临床针麻镇痛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原理的研究。确认了电针与手针有同样的镇痛效果,研制出了电针仪和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器,临床实践证明其可以简化针麻镇痛步骤,便于在手术室推广应用。(5)理论总结:鉴于经络的实质尚待明确,但可以明确的是分布于穴位下的神经纤维是刺激"穴位"发挥镇痛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因此认为,可以用现代神经科学知识理解针麻实质。中国古老的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科学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并扩展了针刺相关疗法的临床应用,更好地实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6)回归现实: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针刺具有镇痛作用的事实已得到国际科学界的认可,"针刺辅助麻醉"或"针药复合麻醉"已成为某些特定手术的首选麻醉技术。由于开展针麻镇痛研究而掀起的科研浪潮既促进了针刺疗法在全世界的应用,也推动了针灸疗法本身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但理论和实践的转化,基础和临床的交融,是永无止境的。半个世纪的实践值得加以总结,以便深入阐明原理,提高临床效果,纠正可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血浊理论的临床应用可贯穿于许多现代疾病治疗的始终,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从血浊的辨证论治入手,探讨针灸理血化浊治法,总结临床常用理血化浊、行气化浊、清热化浊、散寒化浊、祛痰化浊、补虚化浊腧穴及其对应刺血、拔罐、针刺、艾灸等操作的施用特点,拓展了血浊理论的应用范围,为针灸治疗现代临床常见病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灸铜人是宋代出现的中医教学用品,在中医针灸学的传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针灸铜人还是中国古代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本研究立足传统中医文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Unity3D引擎、SQLite数据库技术,以及蓝牙技术建立人体经络穴位实体模型与3D数字化人体模型的信息通讯系统。实现了智能便捷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模型与传统针灸铜人信息的高效整合。  相似文献   

19.
The2othcenturywillsoonbeover,andpeopleallovertheworldarepreparingforgreet-ingtheupcoming21stcenturywithanentirelynewpose.Formeetingthenewcentury,peopleworkinginvariousfieldsarelookingbackuponthecourseofthepast2Othcenturyandlookingforwardtothedevelopmentprospects.Inordertoacceleratethedevelopmentprocessofacupunctureintheworld,itisnecessaryforus,thecolleaguesworkingintheacupuncturemedi-calfield.,toanticipatethefutureofacupunc-ture,onthebasisofreviewingthepastand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sot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数据库检索,归纳总结“干针”临床疾病谱,与针灸的疾病谱进行深入比较,明确“干针”疗法与中医针灸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与“干针”有关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9年6月1日。经阅读筛选后记录每篇文献的病症名,统计各病种文献数量,进行分类总结,并与针灸的疾病谱、理论、操作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324篇,涉及91种西医病症。文献最多的是痛症和肌肉骨骼疾病,占文献总量的90%以上;“干针”的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以肌肉骨骼和肌筋膜为主,这些疾病均属于中医的痛症、痹症以及经络病的范畴;针灸疾病谱完全涵盖“干针”的内容;“干针”的理论基础与中医针灸现代研究高度相关;“干针”的操作属于针灸的范畴。结论 “干针”是临床医学基于生物解剖学理论的一种现代疗法,与中国针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