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酶谱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清河县中心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98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5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谱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并比较不同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患者心肌酶谱指标。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ST段异常、T波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患者ST段异常、T波异常发生率高于SAP组,AMI组患者ST段异常、T波异常发生率高于UAP组(P0.05);AMI组患者V2导联Tp-Te间期长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患者血清C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AP组患者与对照组受试者血清AST、CK-MB、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AST、CK、CK-MB及LDH水平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血清AST、CK和CK-MB水平高于UAP组(P0.05),而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异常患者血清AST、CK、CK-MB及LDH水平高于无ST段异常患者,T波异常患者血清AST、CK、CK-MB及LDH水平高于无T波异常患者(P0.05)。结论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冠心病病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冠心病类型的不同,将病人分为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并比较不同心电图结果病人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结果 4组ST段异常、T波异常及V2导联Tp-Te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异常发生率及ST段异常发生率随病情加重升高(P<0.05);AMI组V2导联Tp-Te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SAP组及UAP组(P<0.05)。AMI组、UAP组LDH、CK-MB、CK及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LDH、CK-MB、CK及AST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与对照组(P<0.05)。存在心肌复极异常病人的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心肌复极正常病人(P<0.05)。结论心肌复极异常与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有一定关系,当心肌复极异常时会导致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谱指标升高,可以此作为冠心病病人心肌损伤程度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心肌损伤的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有磷酸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氨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等,这些项目各有特点.我们同时观察了血清CK、CK-MB、AST、LDH、cTnI、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并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TnI、CK-MB、MYO进行动态观察,比较这些项目在AMI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氨基酸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心肌酶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脓毒症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未见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25例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NT-pro BNP、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T-pro BNP、AST、LDH、CK、CK-M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T-pro BNP、AST、LDH、CK、CK-MB的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均与NT-pro BNP、AST、LDH、CK、CK-MB的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NT-pro BNP和心肌酶各指标的表达均升高,其不仅促进病变的进展,还对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2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16-20h以及其他研究对象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504.5±182.1)pg/ml、(248.1±171.7)pg/ml、(39.6±22.9)pg/ml、(21.2±16.0)pg/ml。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和0支病变组(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水平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 116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6例,多支血管病变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与对照组7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D-D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Fg、D-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造影结果正常21例(对照组),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7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1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8例(AMI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测定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患者NT-proBNP、CK-MB水平变化与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组平均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UAP组平均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平均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的NT-proBNP水平与CK-MB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0,P<0.01)。冠脉造影结果闭塞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狭窄组和无狭窄组(P<0.05)。狭窄组NT-proBNP水平高于无狭窄组(P<0.05)。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有明显相关性(r=0.962,P<0.01)。结论 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测定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冠脉病变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另设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TNF-α浓度,用免疫标记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Gensini积分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TNF-α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NF-α、CK-MB、LDH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TNF-α、CK-MB、LDH、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组和UA组(P<0.01);UA组TNF-α、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LDH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组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nsini积分与TNF-α呈正相关(P<0.01);AMI组TNF-α与CK-MB、LDH、cTnI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随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已存在炎症反应,TNF-α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冠心病炎症活性的独立指标。CK-MB、LDH、cTnI反映心肌损伤及坏死的程度,联合评估两种指标的水平对于临床估计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新蝶呤(NPT)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冠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NPT和MCP-1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新蝶呤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NPT水平与冠脉复杂病变数量成正相关(r=0.317,P=0.004),MCP-1水平也与冠脉复杂病变数量成正相关(r=0.387,P=0.000)。结论血清新蝶呤和MCP-1水平反映了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程度,可作为为预测冠脉不稳定斑块活动性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冠心病不同亚组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表达的变化,并对PAPP-A与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n=37),急性心肌梗塞病人(AMI,n=24),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n=29),健康体检者(n= 32)的PAPP-A水平;同时测定病人及健康体检者的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肌钙蛋白(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压、血糖水平,且对上述人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PAPP-A在UAP、AMI病人比SAP、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0.01),PAPP-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CK、CK-MB、cTnI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血脂、血糖、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APP-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密切相关,可作为ACS新的生化指标用于临床的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06-2013-06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例121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胸痛综合征(CP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所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1冠心病组的miR-2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AMI组及UAP组miR-21水平较CPS组明显升高,而SAP组与CPS组无明显差异。3冠脉3支病变及2支病变患者的miR-21水平较冠脉无病变及1支病变患者明显升高。4miR-2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46,P0.001)。结论:外周血miR-2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脉病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以明确其与冠脉综合征(AS)不稳定斑块的相关关系,探讨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3名非冠心病对照组血中PAPP-A、游离的及总的IGF-I水平。结果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与游离的IGF-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而与CK-MB、cTn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PAPP-A水平升高与A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可作为识别ACS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且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坏死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另选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浆MMP-9及hs-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浆MMP-9与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Gensini评分均增大(均P<0.05);血浆MMP-9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1,P<0.05),血浆MMP-9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392,P>0.05)。结论:急性ACS患者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但不能预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B型尿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相关性的比较.方法 选取2009年4-9月158例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4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8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4 例,冠脉造影正常者3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L-6、MMP-1、hs-CRP及cTnI水平,并比较各组IL-6、MMP-1、BNP、hs-CRP及cTnI水平并分析 IL-6、MMP-1、BNP、hs-CRP及cTn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UAP组和AMI组血清 IL-6、MMP-1、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与AMI组、对照组与 SAP组血清IL-6、MM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BNP与hs-CRP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患者中IL-6及MMP-1与hs-CRP、BNP与cTnI分别呈正相关;ACS患者中hs-CRP与cTnI无直线相关.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高表达炎性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多生化标志物可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G)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9 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同时检测CAG程度和LVEF,分析血浆BNP水平与CAG程度及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BNP水平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1);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呈负相关(r=-0.846,P〈0.01).结论 UAP/AMI患者在发病48 h内血浆BNP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心功能越差.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血浆BNP水平对UAP/AMI患者在发病48 h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肌酶谱联合B型脑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检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情评估和药物干预疗效中的监测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云浮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9例,其中冠心病组8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45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2例],非冠心病组42例。比较各组心肌酶谱联合BNP浓度,以及其在不同程度病变冠状动脉血管中的浓度及其对药物干预疗效的预测作用,并研究其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药物干预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的心肌酶谱联合BNP浓度均显著高于SAP组和非冠心病组,SAP组的上述指标亦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组的心肌酶谱及BNP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病变组和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的上述指标也显著高于轻度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药物治疗无效组的心肌酶谱及BNP浓度均显著高于显效组和有效组,有效组的心肌酶谱及BNP浓度均显著高于显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发现心肌酶谱联合BNP浓度与冠心病的病情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药物干预后疗效均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联合BNP对冠心病患者的评估及药物干预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脉病变情况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152例冠心病病人,根据病情不同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观察并比较4组TNF-α和IL-6水平,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冠脉病变积分与TNF-α和IL-6水平的关系。结果 AMI组、UAP组和SAP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AMI组、UAP组和SAP组病人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与冠脉积分呈正相关,其中AMI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31、0.081,而UAP组分别为0.191、0.121,SAP组TNF-α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的偏回归系数是0.230。结论冠脉病变积分与TNF-α和白介素-6水平呈正相关,两者水平与急性综合征病人冠脉病变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142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测定其血清Hcy、hs-CRP、CysC水平,以112例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hs-CRP和Cys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UAP及SAP组高,而AMI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UAP及SAP组低。结论:Hcy、hs-CRP和CysC 3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冠心病、Ⅱ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 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AMI组、Ⅱ型糖尿病并发AMI(AD)组,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者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静脉血,测定PPARγ、血脂、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各组间比较PPARγ水平,S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UAP组、AMI组、DA组与对照组比较,PPARγ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与单纯AMI组相比,AD组PPARγ降低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