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危孕产妇规范化管理在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助产机构孕产妇救治能力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各助产机构-区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程动态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妇幼信息系统及妇幼三级网络收集孕产妇死亡及高危孕产妇数据。结果 2011-2015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4.05/10万)较2006-2010年(9.26/10万)下降5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10年以直接产科原因死亡为主,占70.59%;2011-2015年以间接产科原因死亡为主,占71.43%;前后两个5年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和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各助产机构-区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程动态三级管理模式的高危孕产妇规范化管理,在提高孕产期保健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可行性干预措施. 方法 对2007-2011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35.33/10万下降为2011年的18.75/10万.2.死因构成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间接产科因素比例逐年增大,产科出血为首位死因.3.死亡孕产妇多为高龄、低学历、低收入的农村妇女.4.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均有向县市级及以上医院转移趋势. 结论 加强产科及保健人员专业培训、注重高危孕产妇筛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加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凌云  刘秀玲  易旻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38-2940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朝阳区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2008~2011年朝阳区户籍孕产妇死亡5例,平均死亡率11.28/10万;朝阳区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22例,主要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心脏疾病及产科出血,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以三级医院为主。评审结果不可避免死亡13例,占59.09%;可避免死亡5例,占22.73%;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例,占18.18%。孕产妇死亡与本人文化程度低、产前保健意识差、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及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充分发挥"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功能,对贫困危重孕产妇及时实施救助,提高产科质量,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3.74/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5.95/10万。产科出血为湖南省孕产妇首位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的直接产科因素死亡的比例由81.25%下降到39.2%,间接产科因素由18.75%上升到60.8%。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城乡分布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是否住院分娩和各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结论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助产医务人员处理产科危急症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24例,死亡率为7.20/10万;年死亡率从2011年21.77/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结论 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提升孕产妇危险识别能力、做好外地人口围生期保健服务、加强异位妊娠和肿瘤等的重视、提升妇幼技能降低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有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0年户籍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内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15/10万,死亡原因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管理有关。结论加强人户分离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妊娠合并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应用χ2检验对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因变化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年的34.77/10万降至2013年的10.73/10万,降幅达69.14%,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孕产妇。2.2004-2008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65.38%和34.62%,2009-2013年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分别占33.87%和66.13%,不同时间段的直接和间接产科原因孕产妇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产妇死因构成中,2004-2008年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4.62%、羊水栓塞12.82%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26%,2009-2013年的死因顺位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7.74%、妊娠合并心脏病11.29%和其他血管疾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9.68%。3.户籍和非户籍死亡孕产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是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分析,发现2004-2008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第一、第二因素的三个环节中均以个人家庭因素为主,其次是医疗保健系统因素,2009-2013年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9和0.001)。结论 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户籍。2004-2013年佛山市孕产妇的死因由直接产科原因转变为间接产科原因,主要死因构成由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转变为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和妊娠合并心脏病。文化程度低、多产、无产检、初入医院级别为乡镇医院为非户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死亡评审十二格表因素由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问题转变为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孕产妇管理及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高危孕产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及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7年高危孕产妇管理情况及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7年朝阳区高危妊娠发生数及高危孕妇的管理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高危妊娠发生率较2009年增加38. 16%。2017年朝阳区户籍围生儿死亡率为2. 84‰,2017年围生儿死亡率较2009年下降38. 00%,户籍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严格筛查、规范管理,有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妇幼保健机构—各助产机构全程动态三级管理模式的功能,提高助产机构对危重孕产妇的快速反应及救治能力,从而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西安市2011-2015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结论和建议,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5年来西安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市、区(县)级评审资料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比、顺位、就诊情况的变化、评审结论和建议。结果西安市孕产妇死亡率由17.99/10万降至12.93/10万,死亡原因以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为主。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均以县区级以上医院为主,分别占97.67%、79.59%。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可避免死亡占33.33%。结论通过5年的工作,西安市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原因和顺位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提示对产科安全的管理要向更广泛范围延伸。需要建立产科多学科管理机制,树立"整体观",在孕产期管理中要更加关注孕妇身体整体状况。同时高龄产妇、弱势人群妊娠安全需要得到足够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辽宁省喀左县2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探讨影响本县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按照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实施方案执行.结果 监测地区1990-2000年活产数47 326例,孕产妇死亡32例,孕产妇11年平均死亡率为67.61/10万,平均下降速度15.84%.2001-2011年活产数35 804例,孕产妇死亡9例,孕产妇11年死亡率平均为25.13/10万,平均下降速度0.004%.41例死亡中,直接产科原因占75.61%,间接产科原因占24.39%.22年合计,首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3位为羊水栓塞和心脏疾病,第4位为脑出血.结论 改善孕产妇个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健康教育及生育观念,逐步规范产科管理,提高医疗保健机构服务质量,多因素综合干预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面二孩"政策下昆明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和变化规律,为"全面二孩"政策下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2011-2017年死亡孕产妇的相关资料。结果昆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11年的27. 96/10万,下降至2017年的13. 48/10万;产科出血、羊水栓塞、猝死、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是影响全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为昆明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特征;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问题是影响可避免死亡的首位因素。结论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面临严峻挑战;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孕产妇获得良好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基础;提高产科综合救治能力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辖区内14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青岛市1998~2011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8~2004年和2005~2011年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段分析,在死亡率、主要死因、死亡孕产妇的分布情况及就诊或分娩地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岛市1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3.7/10万。前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9.7/10万,后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4/10万,后阶段比前阶段死亡率下降了57.5%。前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孕产妇占75.0%,而后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4%。高龄、经产妇、低文化程度是孕产妇死亡高危人群。结论:青岛市14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1994年孕产妇死亡及其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4~7月,对武汉市1994年死亡的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的全面普查。结果表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1.16/10万,漏报率为48.28%。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为产科出血,死亡专率为19.87/10万,其后依次为妊高征(7.10/10万)、妊娠合并症(5.68/10万)。孕产妇死亡与产前检查次数、死亡地点、死亡时期、分娩地点等有关。郊县孕产妇死亡漏报率为53.85%,显著高于城区。漏报环节首位为医疗保健机构,占64.29%,其次为个人家庭,占28.57%。漏报原因首位为计划外生育、隐瞒,占42.86%,其次为家属不了解报告制度。指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健全和完善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有效地控制计划外生育,加强在群众中宣传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的重大意义,是减少和消除孕产妇死亡漏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武汉市近3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武汉市的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武汉市近3年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分别为26.50/10万、23.14/10万、18.41/10万;外来流动孕产妇死亡数逐年上升,分别占同期死亡总数的37.50%、60.00%、57.14%。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死亡孕产妇的首诊地点、分娩地点、死亡地点逐渐由个体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移至省级医院。结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保健意识,实行贫苦救助,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医师的培训,适时转诊,多科合作,构建产科危重症的救治中心,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无锡市孕产妇死亡水平及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无锡市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其死亡趋势、分布及死因。结果:6年间无锡市共有28名孕产妇死亡,总死亡率11.87/10万,各年度孕产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784)。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29.36/10万,本地人口为3.18/10万,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流动人口以产妇死亡为主,占其总死亡的82.61%;本地人口5例全部为孕妇死亡,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流动人口23例孕产妇的死亡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首位是产科出血;本地人口孕产妇死亡以间接产科因素为主,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3)。结论:无锡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仍有下降的空间。加强对流动人口围产期系统管理和本地人口围孕期保健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昆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孕产妇危重症及濒临死亡孕产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与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三级妇幼保健网络逐级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孕产妇死亡漏报调查资料、病历和围产保健手册及死亡评审材料。结果 ⑴昆明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11年的27.96/10万下降到2020年的6.55/10万(χ2=581.455,P<0.001);⑵前后5年对比,死亡孕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围产期保健及就诊分娩情况有明显变化;⑶死亡原因:(1)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仍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死亡专率后五年较前五年均呈下降趋势;(2)子宫收缩乏力仍是直接产科死因的首要因素;(3)猝死是间接产科死因的首要因素;⑷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问题是可避免死亡的首位影响因素。结论 构建围产期保健的安全防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围产保健意识、加强多学科合作救治、建立产科急救团队以及开...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2003~2007年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武汉市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2007年武汉市本地户籍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评审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武汉市本地户籍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15.94/10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前两位死因依次为羊水栓塞和产科出血。结论:坚决、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依法行医,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水平,加强产科质量的建设,扩大健康教育,实行贫困孕产妇救助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恩施州1991-2015年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分析综合干预的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法,比较3个县(市)1999年前后孕产妇死亡率(MMR)和死因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 1991-2015年,3个县(市)的孕产妇死亡率(MMR)为71.3/10万,从1991-1998年的122.3/10万降至1999-2015年的47.0/10万,下降了61.6%。25年来的前两位死因均为产科出血和内科合并症;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产科出血的死亡率从1991-1998年的82.0/10万降至2009-2015年的6.0/10万。结论恩施州MMR的显著下降和可预防孕产妇死亡明显减少显示了综合干预的有效性,但在控制内科合并症和产科出血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提高孕产期保健有效干预的覆盖率,并改善孕产期保健和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咸宁市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为降低咸宁市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法,通过咸宁市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及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2004-2015年咸宁市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妇幼卫生年报数据、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再经审核及县、市两级评审专家死亡评审,明确死因和诊断。采用SPSS22统计软件对咸宁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咸宁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4年的36.42/10万下降到2015年的7.66/10万,降幅为78.97%,年下降速率为6.58%,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89.292,P<0.001)。(2)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麻醉意外。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4-2009年的52.38%下降到2010-2015年的37.50%,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导致的死亡由2004-2009年的16.67%上升到2010-2015年的29.17%。(3)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50.00%、死亡地点45.45%都在县区级医院。(4)78.79%的死亡孕产妇产前检查(产检)次数<5次。结论咸宁市近12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产科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但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间接产科因素引起的死亡呈上升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控制已面临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引起的新挑战,及时调整干预措施: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建设,建立标准化的地市级孕产妇急救中心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出台州市黄岩区孕产妇保健管理及产科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2—2011年十年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及相关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且稳定在无孕产妇死亡,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2.06/10万,其中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最高为53.71/10万,最近3年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建立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及调整乡镇卫生院助产资格,建立孕产妇抢救中心,提高产科综合抢救能力,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