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NMDA受体亚单位2B选择性拮抗剂Ro25—6981对成年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四动脉阻断(4AO)大鼠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Ro25—6981(0.3mg/kg、0.6mg/kg)、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再灌注第1、3、7天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对照组大鼠BrdU阳性细胞在再灌注3d增殖达高峰,随后下降。再灌注1、3、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一定条件下,Ro25—6981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CA1区的短暂性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ligustrazin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侧脑室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川芎嗪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并对SVZ区BrdU阳性细胞计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并测定吸光度值.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SVZ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川芎嗪治疗组、对照组SVZ区BrdU阳性细胞再灌注后1 d开始出现,逐渐增加,7 d达到峰值,持续至14 d,在21 d时下降.川芎嗪治疗1 d和3 d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缺血对侧SVZ也有细胞增殖,川芎嗪治疗组、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变化与缺血侧相似.川芎嗪治疗1 d,3 d组nNOS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治疗7 d组与3 d组相比nNOS表达量增加,但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VZ区的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nNOS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3、7、14以及21d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HDG)神经巢蛋白的变化。给予模型大鼠通心络灌胃,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 神经巢蛋白阳性细胞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值增加,第7、14、21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SVZ、HDG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雌性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60只去卵巢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药物干预组(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脑内双侧脑室管膜下区(SVZ)BDN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BrdU阳性细胞数的差别。结果:雌激素组和葛根素组SVZ区BDN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BrdU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结论:葛根素能增加去卵巢大鼠(SVZ)区神经干细胞的增值,机制可能是依靠其雌激素样作用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达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NSCs)激活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大鼠均采用传统线栓法作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MK80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鼠脑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SGZ)、室管膜下层(SVZ)注射后第3,7,11,18d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结果:对照组大鼠Brdu、Nestin阳性细胞7d在SGZ出现一小高峰,然后迅速下降,11d阳性细胞甚少;而实验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3d在SVZ明显表达,7~11d在SGZ区达高峰,并可持续至1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在脑缺血后,能促进大鼠海马区NSCs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制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BrdU免疫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与尾壳核和海马均有n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缺血侧各脑区内,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川芎嗪处理组大脑皮层、纹状区与尾壳核nNOS表达1、3 d组比对照组同时段表达降低(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缺血再灌注1、3 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DG)缺血再灌注3 d、7 d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早期nNOS的表达,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并能促进SVZ和DG神经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巢蛋白(Nestin)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1.0 g·kg~(-1)·d~(-1))、通心络小剂量组(0.5 g·kg~(-1)·d~(-1))和假手术组。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第3、5、7、14、21、30天病灶侧侧脑室下区(SVZ)、海马齿状回(DG)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Nestin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T-PCR)方法检测相应时间点病灶侧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bFGF 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检测不到BrdU+Nestin和bFGF mRNA的表达。通心络大剂量和小剂量组第5、7、14、21、30天病灶侧SVZ、DG区BrdU+Nestin荧光强度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7、14、21、30天通心络大剂量组与通心络小剂量组BrdU+Nestin荧光强度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大剂量和小剂量组第5天BrdU+Nestin阳性荧光强度值增加,第14天达最高(P<0.05),并持续到缺血再灌注后第30天。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通心络大剂量和小剂量组分别与模型组bFGF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大剂量和小剂量组bFGF mRNA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开始增高,第7天表达值最高(P<0.05),并持续到第30天仍然有较高水平,而模型组第30天已恢复到基线水平。模型组、通心络大剂量组和通心络小剂量组组内不同时间BrdU+Nestin荧光强度值和bFGF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病灶侧SVZ、DG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通心络可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通心络促使病灶侧bFGFmRNA表达上调可能为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the 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室管膜下区5-溴脱氧尿嘧啶(bromn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成年大鼠SVZ的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老年大鼠。实验组成年和老年大鼠SVZ的BrdU阳性细胞均在缺血后3d开始增加,7d时达到高峰,2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且成年大鼠各时间点SVZ的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高于老年大鼠。结论:大鼠脑缺血激活SVZ神经干细胞增殖,成年大鼠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于老年大鼠。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海马齿状回(DG)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变化揭示针刺穴位对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将大鼠随即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治疗组。每组又根据缺血及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缺血3h后再灌注1,3,7,12d4个时间点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神经细胞的5-溴脱氧尿嘧啶(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缺血3h后再灌注1,3,7,12d后脑组织的病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各时间点)、神经症状积分(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I/R3,7,12d)、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I/R7,12d)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各指标各时间点和非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穴位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I/R1,3,7d)、神经症状积分(I/R3,7,12d)、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I/R7、12d)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各时间点)高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结论脑缺血可刺激大鼠DG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针刺穴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其促进DG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
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 h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1次/3 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次/d),分别于
缺血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
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天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
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 和21 d 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SV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川芎嗪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川芎嗪组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各组术后4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50mg/kg,1次/d)。术后7、14、21d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VZ BrdU阳性细胞数和Doublecortin(DCX)的表达。结果 缺血模型组术后7d时SVZ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并持续至14d,21d减少;川芎嗪组14dSVZ BrdU阳性细胞达峰值,21d有所减少,与缺血模型组比较,7、14d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缺血模型组7d时SVZ有DCX阳性表达,14d达最多,21d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组随缺血时间延长SVZDCX表达明显增强,21d仍处于高水平,与缺血模型组比较,14、21dDCX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SVZ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巢蛋白(neuro 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Nestin)的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分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又分为术后1d、2d、3d、1周、2周、3周和4周共7个亚组,抗Nestin抗体和抗Nestin/胶纸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仅在部分血管内皮、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及第三脑室周围见极少量的Nestin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体积小,突起短少。脑缺血后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体积变大,呈多突起的星形,且大部分阳性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共表达;增生的阳性细胞从缺血侧SVZ梯度式迁往梗死灶边缘,于缺血后3d达到增生高峰,之后增生能力逐渐下降,缺血后2周,缺血侧SVZ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及吸光度值已回落到正常水平;缺血4周后,梗死灶周围的阳性细胞也基本消失。结论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激活了SVZ的Nestin阳性细胞一过性增生、迁往梗死灶周围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缺血损伤后的脑组织起到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和补肾生髓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侧脑室下区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及补肾生髓方组.脑缺血2h,分别再灌注1周、2周、3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NSE和GFAP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或平均吸收光密度值(A值).结果 缺血侧侧脑室下区,再灌注1周、2周益气活血方组,再灌注2周、3周补肾生髓方组,Nesti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或P<0.01);再灌注1周益气活血方组较补肾生髓方组显著增多(P<0.01),再灌注2周、3周补肾生髓方组较益气活血方组显著增多(P<0.05).缺血半暗带区,再灌注1周、2周益气活血方组,再灌注2周补肾生髓方组,NSE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再灌注1周时益气活血方组较补肾生髓方组显著增多(P<0.01),再灌注2周时补肾生髓方组较益气活血方组显著增加(P<0.01).缺血半暗带区,再灌注1周、2周益气活血方组与补肾生髓方组GFAP表达平均吸光度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再灌注各时间段两复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与补肾生髓方能通过增加缺血侧侧脑室下区Nestin、缺血半暗带区NSE数量、增强GFAP的表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两种复方在增加Nestin、NSE数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肝熄风方药对成年大鼠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侧脑室下区(SVZ)的细胞增殖.结果(1)养肝熄风组再灌后第7天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养肝熄风组大鼠在第7天、9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2)和模型组相比,养肝熄风组大鼠SVZ巢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于术后第7天显著增加(P<0.05),缺血损伤后第14、21天SVZ 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显著增加(P<0.01).结论(1)脑缺血损伤可激活SVZ神经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和表达.(2)养肝熄风方药能减轻急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大鼠脑梗死灶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3)养肝熄风方药可以促进MCAO大鼠SVZ 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两组大鼠均于术后3,7,14,21 d处死,处死前1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动态观察侧脑室下区(SVZ)及梗死灶周围皮质BrdU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SVZ区及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在梗死后3 d开始增多,7 d达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21 d进一步减少。亚低温组各个时间点SVZ区及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在各个时间点均能显著提高BrdU阳性细胞。结论:亚低温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腺苷预处理组,每组12只。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腺苷预处理组大鼠于术前连续3d腹腔注射腺苷(1.5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7d后注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脑组织中Nestin和Wnt1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均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模型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中Nestin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海马区脑组织中Wnt1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F=127.010、577.971和4831.900,P<0.001);腺苷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脑组织中Nestin阳性细胞百分率、海马区脑组织中Wnt1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腺苷可能通过上调Wnt1蛋白的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从而有效改善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7.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改良Ltoga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NAC治疗组,观察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的变化;比较c-fos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同时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组中大鼠c-fos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NAC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明显优于缺血再灌注组,c-fos蛋白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缺血冉灌注组.随着时间的变化,缺血再灌注组中大鼠c-fos蛋白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6h表达最多,72h少量表达.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c-fos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c-fos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缺血模型大鼠经30d高压氧治疗对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高压氧治疗(HBO)组。IR组和HBO组动物经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5h后再灌注。所有大鼠均于术后2h腹腔注射BrdU(50mg/kg体重),连续2次,间隔24h。HBO组高压氧治疗(2.8个绝对大气压,60min)30d,每日一次。所有大鼠于31d麻醉处死,取脑,切片,进行Nestin和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并于损伤区取图。结果 HBO组和IR组Nestin+和BrdU+细胞表达于损伤区,两者密度在HBO组中均显著高于IR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均未见阳性结果。结论 30dHBO治疗可促进大鼠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增殖或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c)、秋水仙碱(Col)和维生素C(VitC)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室管膜下区和缺血周边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以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成5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加Cyc和Col干预组(CC组),I/R加Col干预组(Col组),I/R联合VitC干预组(VitC组)和假手术组(SC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药物干预的时间为10 d。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海马、室管膜下区、缺血周边区不同部位阳性细胞计数情况。结果:与SC组比较,I/R组大鼠海马及室管膜下区的Brdu阳性细胞和Nestin阳性细胞记数明显增加,海马和缺血周边区的BDNF和VEGF阳性细胞记数显著升高;而CC组明显减少(P<0.05);VitC组和Col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和Col联合干预,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BDNF和VEGF的表达,而VitC和Col单独作用对神经细胞增殖及BDNF和VEGF表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去势脑缺血雌性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增殖及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结合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复制去势雌性大鼠脑缺血复合模型,将造模后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双假手术组、复合模型组、雌激素组、雌激素+G15组、补阳还五汤组及补阳还五汤+G15组6组,每组6只,术后24 h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干预14 d,同时每天腹腔注射BrdU、G15分别标记增殖细胞和阻断GPER-1。采用免疫荧光BrdU/ Nestin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齿状回NSCs增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K1/2、CREB1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阳还五汤组和雌激素组缺血侧海马DG区Brd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及pERK1/2、pCREB1阳性细胞表达均增加,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补阳还五汤组要多于雌激素组(P<0.05)。与补阳还五汤组比较,补阳还五汤+G15组缺血侧海马DG区Brd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及及pERK1/2、pCREB1阳性细胞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促进去势脑缺血雌性大鼠缺血侧海马 DG 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激活ERK/CREB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类雌激素作用、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