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进行分析。方法 51例患者均行颅脑MRI检查,基本扫描序列为矢状面T1加权像(T1WI)、冠状面T1WI,部分患者加做横断面T1WI、T2权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结果 51例患者MRI检查后均确诊为空蝶鞍综合征。结论 MRI诊断空蝶鞍综合征准确率高,临床指导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的价值.方法 31例资料完整,临床诊断为TA患者,均常规行MRI自旋回波(SE)序列横断位及斜矢位像以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 31例中22例表现为T1加权像(T1WI)中有血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毛糙,部分管壁显示不清,增厚的血管壁呈中等信号,信号较均匀,显示率达到70.97%.31例TA中共显示管腔狭窄、闭塞改变的有117段.结论 常规MRI SE序列和动态增强MRA,对于TA的管壁及管腔的改变、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准确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72个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1.5T磁共振下进行常规扫描和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检查,均在2周内行关节镜手术,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将磁共振( MRI)征象与关节镜下所见进行对比。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和常规序列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2%、88.4%、87.5%和75.9%、69.8%、72.2%。 MRI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优于常规序列。结论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的正确性明显高于常规序列;MRI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场MRI BLAND序列在上腹部及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的66例上腹部及186例脊柱MRI检查患者利用BLAND序列进行检查,其中187例患者进行屏气或制动下检查对比。使用Siemens Essenza 1.5 T超导MRI机器,脊柱扫描使用脊柱线圈,上腹部扫描使用体线圈,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扫描。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上腹部检查患者加用导航条技术。结果 BLAND序列扫描图像质量稳定,能克服呼吸及肢体颤动所致运动伪影,与屏气或制动良好患者图像质量相当,但扫描过程无需屏气及制动,克服了部分患者不能配合检查时反复多次扫描仍不能满足诊断需要的问题,对部分检查过程中不能配合患者的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Siemens Essenza 1.5T超导MRI机器BLAND序列的使用能克服部分患者不能屏气及配合制动时的检查,取得诊断所需的较好影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向东 《医药世界》2010,(8):903-903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纵裂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搜索18例脊髓纵裂的临床及MRI资料,均行矢状位T1WI、T2WI;冠状位、横断T1WI位扫描。结果本组Ⅰ型13例,Ⅱ型5例。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最有效的安全的检查方法 ,特别是横断位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断面。  相似文献   

6.
45例垂体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45例垂体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对怀疑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表现为中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常向上累及视交叉(74%)及向两侧侵袭海绵窦(46%)。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进一步观察,有助于确诊。结论MRI多可明显诊断垂体大腺瘤,对于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的垂体微腺瘤,结合Gd—DTPA增强多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7.
潘鸿 《青岛医药卫生》2010,42(3):197-198
目的探讨并行采集技术iPAT对改善腹部MRI检查时运动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7例病例均经常规腹部横断位梯度回波序列(FL2D)T1和T1加脂肪抑制序列以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和T2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随后即行并行采集序列(iPAT)的横断位T1、T1加脂肪抑制序列、T2、T2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利用2组数据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37例腹部MRI图像均达到诊断标准,其中iPAT序列横断位扫描时出现呼吸移动伪影的情况T1S有2例,T1W加脂肪抑制有1例。常规序列横断位扫描图像中出现呼吸移动伪影的情况共有15例。使用iPAT技术后,扫描时间缩短。结论iPAT利用相控阵线圈的敏感范围,多通道对MRI数据进行空间编码,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脊椎结核行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横断面T1加权,部分加冠状面T1加权。12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加权扫描,观察椎体、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强化情况。结果椎体终板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T2IW多为混杂高信号;早期椎间盘信号可正常或只出现退变,晚期椎间盘破坏呈明显不均匀长T2信号;椎旁冷脓肿呈长T1长T2均匀无结构信号,境界常清楚,冷脓肿上下跨越范围大;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及椎旁脓肿,对脊柱结核有确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椎外伤所致椎体骨挫伤的MRI表现,探讨其形成的病理学机制,及讨论STIR序列在腰椎外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MRI检查发现腰椎外伤性骨挫伤的资料,除常规T1,T2加权像检查外,均行矢状面脂肪抑制术检查。结果 MRI脂肪抑制T2WI像能准确显示腰椎外伤性骨挫伤。结论 MRI脂肪抑制术(STIR序列)在腰椎外伤性骨挫伤的诊断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平山病MRI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证实的平山病患者的MRI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归纳、总结MRI的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结果平山病MRI检查方法包括:自然位和屈颈位颈椎矢状位T1WI及T2WI扫描及低位颈髓横轴位T2WI扫描,屈颈位颈椎矢状位及横轴位增强扫描。诊断要点包括下颈段脊髓萎缩、变扁,硬脊膜后壁前移,硬膜外间隙增宽,增强扫描后可见硬脊膜外间隙内明显强化。结论 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扫描,对平山病诊断十分有利,是诊断平山病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颈椎过屈位MRI扫描能显示平山病的所有影像学特征,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经两位资深主任医师共同阅片所诊断的67例脑囊虫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脑囊虫病,实质型63例,脑室型1例(慢性期),混合型3例。活动期36例,退变死亡期24例,慢性期7例。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对脑囊虫病做出准确分型、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军祯  冯平勇 《河北医药》2003,25(4):273-274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瘤MRI诊断依据及增强扫描的价值,以提高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率。方法 对3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横、冠、矢状位下SE序列TIWI、T2WI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矢状位下SE序列TIWI检查,其中20例行动态增强和延时扫描。结果 32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全为单发,其中位于垂体右侧部25例。MRI平扫TIWI20例为低或稍低信号,11例为等信号,1例为高信号;T2WI19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3例为等信号。增强后立刻扫描2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10例在延迟25min左右后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 垂体微腺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对诊断全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及MRI对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 5例膝关节交叉韧带的MRI检查结果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交叉韧带影像解剖特点和交叉韧带损伤的MRI信号特点。MRI检查采用SE、TSE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T1WI、T2 WI及STIR。结果 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局灶性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强度增高及断端移位;以及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为91 .1% ,特异度为95 . 6 % ,符合率为88 .9%。结论 MRI扫描是一种多平面、多序列的准确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无创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GD-DTPA增强MR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97例脑转移瘤患者,对比分析常规T_1WI、T_2WI、FLAIR及T1WI增强扫描在检出病灶数目和明确瘤灶边界的敏感性。结果对脑转移瘤的检出以及明确其边界的敏感性,T1WI增强扫描明显高于FLAIR、T_2WI及T_1WI,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显著性意义(P<0.01),FLAIR较T_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_1WI平扫与T_2W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_1WI增强扫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于无水肿的隐匿性病灶诊断意义更大,可作为常规脑转移瘤检查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结核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每例患者行MRI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增强T1WI像。结果:单纯结核性脑膜炎4例,脑实质结核8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实质结核8例。结论:MRI检查可为颅内结核的MRI诊断提供定位、定性诊断依据。且增强MRI检查对颅内结核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又明显高于MRI平扫。  相似文献   

16.
易和 《淮海医药》2001,19(2):121-121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囊虫病的CT表现及CT扫描技术。方法 使用PK-1200型全身CT机进行平扫或增强扫描,并有部分病例行化验室检查或MR检查,结果 80例患在全部行CT平扫的情况下,其中66例行增强检查,22例行化验室检查,2例行MRI检查,本组病例均经治疗后随访证实,结论 CT对脑囊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脑囊虫病的CT表现与囊尾蚴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多种CT表现可同时存在,对不典型病例应结合其它检查加以分析判断,同时,扫描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扫描技术准确抓住病灶。  相似文献   

17.
186例脑囊虫病的临床与CT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珊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24-1224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临床与CT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病例进行分析。CT为日本东芝TCT—300EZ,扫描厚/距5~10mm,大部分病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根据CT分型,检查结果为脑实质型186例。其中急性脑炎型8例,多发或单发囊型(囊泡型)35例,单发结节型及环状强化型88例,慢性钙化型20例,混合型35例;脑实质合并脑膜型3例;脑实质型合并脑室型1例。结论:典型的临床症状,CT扫描出现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影或囊泡加头节,增强扫描出现点状、结节状、环状及壁结节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41例不同程度膝关节疾患者,在1.5TMRI下进行了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检查,均在2周内行关节镜手术,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将MRI征象与关节镜下所见对比,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矢状位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和常规序列诊断前...  相似文献   

19.
胼胝体疾病MRI诊断(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32例胼胝体疾病MRI影像表现,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胼胝体病的景像学认识。方法 采用西门子、超导MRI仪1.5T、Marconi常导MRI仪0.23T,常规SE序例,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T1、T2加权像扫描。包括头外伤23例,脑梗塞4例,胼胝体变性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囊肿,占位务1例。对胼胝体囊肿及占位性病变进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MRI较CT更好更全面地显示胼胝体形态以及周围脑组织结构关系。对不同疾病MRI显示出特有的信号特点,以时发现胼胝体挫裂伤,发现并且鉴别胝胼体梗塞与变性。对胼胝体发育不良、囊肿及占位性病变作较明确诊断。结论 由于MRI等景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胼胝体疾病不断被发现。我们认真学习和总结,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2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位于长骨干骺端,其中股骨10例,胫骨6例;15例X线表现偏心性溶骨性改变;23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略低密度软组织密度肿块;25例病灶强化不明显;28例MRI表现边界清楚软组织密度肿块,23例T_1加权像呈不均匀中等信号,T_2加权像呈高信号;24例病灶强化不明显。讨论 CT、MRI强化不明显对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