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药物治疗以及行为护理措施干预.采用国际上统一的FMA评分以及MBI指数来评估护理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做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FMA、MBI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护理确实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足底穴位按摩结合康复运动对脑梗死恢复期的意义.方法 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运动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足底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疗效、安全性、不良事件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4.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行为护理用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中收治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行为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值。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行为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行为护理的作用。方法所选病例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8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脑梗死运动障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对两组患者的FMA评分进行对比,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干预在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行为护理的实施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62例)和观察组(n=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行为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肢体运功功能评分相比,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功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64%(50/6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55%(58/62),经χ2检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施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情况。结果护理后,干预组上肢、下肢肌力≥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Barthel指数为(62.67±9.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78±7.54)分(P <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加强行为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值得积极实施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84例)和观察组(n=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入院24 h内予以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便秘发生率及再次便秘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54.38±3.39)h、(39.42±4.10)h,经t检验,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47.62%(40/84)、14.29%(12/84),再次便秘发生率分别为21.43%(18/84)、4.76%(4/84),经χ~2检验,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及再次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脑卒中卧床患者中施以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两组产后产妇进行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产妇300例,随机(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在产后按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产后第2小时开始对乳房的膻中、中俯等5个穴位进行按摩;对照组只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乳汁分泌量及产后第4天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产妇乳房Ⅰ级(轻度)和Ⅲ级(重度)胀痛分别占35.3%和9.3%,而对照组Ⅰ级(轻度)和Ⅲ级(重度)胀痛分别占18.0%和34.0%,研究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产妇乳汁量多的占73.3%,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产后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80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80例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6.3%(P <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62.67±9.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78±7.54)分(P <0.05)。结论对脑梗死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可十分显著地提高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在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护理时开展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于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护理),两组干预2周。干预前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干预后两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期间生存质量及恢复期并发症、术后疼痛。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将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进行运用,可以促使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迅速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社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伴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和运动干预组各75例.社区管理组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运动干预组在社区管理基础上进行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分别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和干预9、18个月后的跛行距离、动脉硬化指数(AI)、踝肱指数(ABI)、血管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干预9个月时,运动干预组患者的跛行距离大于干预前和社区管理组(P<0.05);AI小于干预前(4.82±1.61比5.28±1.30,P<0.05).干预18个月时,运动干预组患者的跛行距离为(697±199)m,ABI为0.87±0.19,均大于社区管理组的(635±241)m和0.78±0.22 (P< 0.05);AI、腘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社区管理组(P<0.05).干预前后社区管理组的跛行距离、ABI、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应在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联合运动和穴位按摩进行干预,对患者症状改善和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实施穴位按摩,对照组予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实施穴位按摩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能有效地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沈爱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61-3662
脑梗死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1].运用行为科学和行为医学的观点及方法,将行为护理应用到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和行为矫正,来改善患者各种不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现象,对患者后期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6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行为护理,观察其在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改善中的作用和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VAS评分及负性情绪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焦虑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6/80)低于对照组(25.0%,20/80),护理满意度(95.0%,76/80)明显高于对照组(78.8%,6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7.68、10.46、7.09,χ2=15.13、9.26,P <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可促进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疼痛、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寒战是剖宫产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与麻醉剂、室温、大剂量的补液、体表创面散热及精神紧张、镇痛不全等诸多因素有关,其发生率可达5%~65%[1]。剖宫产寒战的发生,影响产妇的心脏、血液、呼吸系统,导致机体组织缺氧,基础代谢率增加,进而导致耗氧量增加,加重产妇的心肺负荷,同时引起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胎儿宫内窘迫[2]。本文采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前瞻性护理联合穴位和腹部按摩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意识清醒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前瞻性护理及穴位和腹部环形按摩.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每周排便次数.结果 干预组每周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瞻性护理联合穴位和腹部按摩作为预防老年冠心病便秘的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冬梅 《家庭医药》2016,(7):266-266
目的:是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学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25-126,12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2月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6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脑血管病的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经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为促进脑血管病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按摩联合超声波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了解其护理措施。方法将3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2例,治疗组采用按摩联合超声波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72.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摩联合超声波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定期、规律的心理护理和穴位按摩对心律失常发作频次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心律失常频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入院期间给以定期、规律、正确的心理护理和穴位按摩,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评分及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心理护理和穴位按摩可减少心律失常患者的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