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沈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血液样本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溶血条件下,比较其凝血四项(PT、TT、APTT、Fib)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条件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所有患者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可见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TT和Fib均不断降低,而APTT则不断升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PT、TT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Fib不断降低,APTT不断升高,同时,溶血前的PT、Fib低于溶血后,而TT、APTT高于溶血后的情况,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是否发生溶血等都会对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验,把握最佳检验条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确保凝血检验项目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50例凝血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抽取3份血液检测样本,然后对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以及不同溶血情况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项目的检验,其中包括TT、PT、FIB和APTT的检验,通过分析不同状态下的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结果不同存放时间下的血液样本PT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时间超过1 h,TT与FIB的检测值有明显差异,呈下降趋势,而ATPP检测值有显著上升态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离心时间下的样本TT与FIB检测值没有明显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与APTT检测值存在明显差异,离心时间越长检测值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后的血液样本的凝血各项目的检验结果都有显著变化,即PT、APTT与FIB检测值增加,TT检测值减小,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情况都会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因此,为了使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保证,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血液的检测工作,使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且总结能够提高凝血检验项目准确性的操作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来开展临床手术。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共选择169例行凝血检验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取3份标准检验用血量所需血液,分别采取控制血液样本时间,控制样本离心时间,分析样本的溶血情况的方式,观察可能会对凝血结果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血液样本在不同存放时间下,PT(凝血酶原时间)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时间超过1 h后,TT(凝血酶时间)与FIB(纤维蛋白原)值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则出现明显的上升,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样本的离心时间不同对TT值与FIB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会对PT和APTT值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标本溶血对四项指标值都有显著影响,溶血会使PT、APTT以及FIB的值上升,并使TT值出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检验应在血液样本采集后的短时间内进行,并且控制好离心的时间与速度,同时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血液检验样本120例,在不同条件下检验PT、TT、APTT及Fib等凝血检验项目,以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标本放置1、2、4 h后PT、Fib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放置1 h的APTT值明显低于放置2、4 h的数值,TT值则高于放置2、4 h的数值,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进行5 min的3000 r/min的离心后,其PT值与APTT值均明显低于离心10 min与15 min的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溶血后的PT、APTT及Fib数值均明显高于溶血前的数据,TT则低于溶血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项目检验需在血液样本采集后的短时间进行,并控制离心的时间与速度,同时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发生,从而有效保证凝血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中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注意事项。方法使用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从住院部以及门诊部就诊患者采集的血液样本800份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标记和核查,如果发现不合格样本需要重新采血。根据获得结果对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回访调查,记录调查结果。结果样本检验结果发现136例可疑样本。占总样本的17%,可疑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样本量偏少的样本第一次检测和第二次检测结果(PT值和APTT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样本量偏多的样本第一次检测和第二次检测结果(PT值和APTT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时应该对各个细节和操作步骤都谨慎小心才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做出指导性地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随机选取200份血液样本进行凝血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溶血状态下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四项检验结果的差异性。对200例患者样本进行复查,统计凝血检验正确率、失误率,观察上述指标与检验失误之间的关系。结果样本放置2、4h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离心5min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明显低于离心10min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前后的四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检验的正确率为90.0%,失误原因包括仪器因素、样品处理情况、内源性因素及其他。结论凝血检验指标的质量控制需缩短标本的放置时间,严格控制离心时间,防止发生溶血,以免造成假性检验结论误导医师作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 9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根据标本是否合格分为标本合格组和标本不合格组,每组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情况(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及血红蛋白浓度),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因素.结果 标本合格组的红细胞数目(4.52±0.45)×1012/L、血红蛋白浓度(1...  相似文献   

8.
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血液样本检测中影响其质量结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了更好的强化血液样本的控制检验,可以通过质量控制的管理进行加强,以便达到可以对血液样本的质量检验有更好的改善效果。方法在对血液的样本做出研究分析以前,分析过程以及分析之后的三个环节中对会影响其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同时针对这些因素,选取与之对应的措施对血液检验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果经过采用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对血液样本检验的每一个不同的环节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检验的质量得到保证,保证了血液样本可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为了能够使血液样本的检验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改善,在对血液样本进行收集的时候以及在送检和检测的过程中都要加强对其的控制,对于会影响质量的一切原因进行详尽的了解分析,同时在完成检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操作标准的行为规范来实施执行,保证在整个血液样本的检测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工作的标准化以及管理的制度化,避免在工作的任何一个阶段出现失误,更好的保障了精确的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中医师的诊断提供给参照,同时选择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中的标本尤为关键,标本的好坏对检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完好的标本利于提高检验的正确性,确保检验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不好的标本会影响检验,造成检验结果存在误差,甚至导致误诊。为此,临床上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在现实操作中,一旦发现有凝血现象,往往是需要再一次对患儿进行抽血,对于幼儿来说每抽一次血都会很痛苦,而且还耽误临床诊断与治疗,针对这种情况,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来本院内接受健康体检的600份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开展血液生化检查,探究不同的送检时间、溶血样本、采血时机针对于最终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影响。结果 从具体的变化率而言,60 min后送检的样本均值与合格送检均值差异化显著(P <0.05)。与正常样本比较,溶血样本的各项均值明显更高,P <0.05。相较于其他时间段所抽取的静脉血液来讲,清晨空腹做抽取的血液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精准性明显更高,P <0.05。但采集血液还受以下因素影响,需特别注意:受试者不宜空腹时间过长;不要在饮酒后抽血;对于接受输液治疗的受试者,血液收集时间最好在利用抗生素之前完成,或者在输液完毕之后1~2 h进行。结论 为确保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减少血液样本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必须强化院内医务人员专业操作培训力度,定期开展采血技术培训和练习,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全面杜绝因人为因素所致的血液样本收集失败和结果失真现象,确保送检血液样本均合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关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营养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血液样本检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标本调查,统计其中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标本当中存在33例标本被判定为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的发生率为27.50%;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当15例,标本保存不当10例,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大8例,分别占45.45%、30.30%、24.24%。结论临床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时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的采集方式、标本的保存方式和抗凝剂比例等,需要严格的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控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方法从1800份血液样本检测资料中中随机抽取抽血后放置1、2、4 h的样本各80份,在3000转/分下离心处理5、10、15 min的样本各80份,以及已出现溶血的样本及未出现溶血的样本各80份,比较三种采集处理条件下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放置4 h的血液样本其TT检测结果显著小于放置2 h的样本,而APTT则显著大于放置2h的样本,且该两组样本的以上两方面数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时间5 min标本其PT、APTT检测值显著小于离心10 min及15 min的样本,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均会对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相关检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制定质控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免疫学检验资料为研究样本。数量为8800。实施免疫检验,做好质控工作,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结果经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实验室温度和湿度、检验者经验、试剂平衡时长、洗液更换详情、标本质量为影响检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诸多,实验室温度、检验者经验以及试剂平衡时间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实施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检验者应依照相关标准进行,重视检验过程内的细节问题,这对于保证检验质量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血常规检测中导致样本血液凝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出现标本凝血50例患儿资料,分析导致常规标本凝血的可能因素及其所占的比例,计算各致凝因素与凝血的相关系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结果导致小儿出现血常规标本凝血的主要因素可能有:患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因素、采血器具因素和采血环境等四方面的因素;其与标本凝血发生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5、0.90、0.50和0.45。结论患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因素、采血器具因素和采血环境是导致小儿血常规标本凝血的可能原因,因此加强常规标本的凝血检测,针对各因素做好护理工作,从而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相关优化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各科室收集的1000分血液标本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标本中,有50分标本质量不合格,占了总标本数的5%。其中,血液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标本量不足与抗凝不全、取血试管不合理以及其他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26%、20%、18%、14%、12%、10%。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致使血液样本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原因中,有些是可避免的,故各科室必须逐步完善血液标本的控制体系,针对各种不合格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以最大限度提升血液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开展凝血检测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与诊断外,还可用于血检前状态的检查。因此,保证凝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的凝血检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笔者现对此做以下总结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研究的迅速发展,血栓与止血试验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普及面越来越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凝血试验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以加强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现将实验中影响结果可靠性和重复性的一些重要因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研究的迅速发展,血栓与止血试验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普及面越来越广,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凝血试验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以加强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现将实验中影响结果可靠性和重复性的一些重要因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能够保证临床的正确应用。本文从标本的来源、采集及处理、护理人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