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春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收集2011年度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上报的围产儿及出生缺陷儿资料,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长春市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86/万,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外耳其它畸形。结论长春市应加强农村出生缺陷监测,提高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水平,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辽宁省2013年~201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水平及构成,掌握辽宁省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数据库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出生缺陷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结果 2013年~2015年辽宁省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85.1/万、95.8/万、95.8/万,2014年与2015年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2013年。2013年至2015年,城镇出生缺陷率均略高于农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至201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性别比分别为1.08、1.09、1.07,3者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辽宁省主要出生缺陷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和小耳,占全部出生缺陷的48.9%;2014年我省主要出生缺陷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并指(趾)、总唇裂、尿道下裂,占全部出生缺陷的55.4%;2015年我省主要出生缺陷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并指(趾)、总唇裂、腭裂,占全部出生缺陷的55.0%;2013年~2015年主要出生缺陷顺位基本一致。2013年~2015年,孕28周前产前诊断畸形儿数的比例占全部检出缺陷的比例分别为42.5%、42.8%、38.3%。结论 2013年~2015年辽宁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基本持平,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应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进一步遏制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我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动态变化、种类、分布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2005~2009年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值为88.07/万,神经管畸形位居出生缺陷首位;逐年比较: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呈下降趋势,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分布显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35岁以上孕母是其高发人群.结论: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重视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我市2011年~2015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2015年庄河市监测医院出生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 d内的所有时进行监测。结果 5年间共监测围生儿28515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75.64/万。出生缺陷种类前5位的是: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直肠肛门闭锁及狭窄、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农村和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06%、91.25%;男性和女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74.92%和60.01%;35岁以上孕妇通常属于幼儿出现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强化"优生优育"的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力度,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小剂量的叶酸,提高产前诊断技术,进一步落实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尹晓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49-2450
目的 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类型及变化情况,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0年马鞍山市各医疗保健机构“围生儿数据季报表”及“医院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监测围生儿数51 959例,发现并确诊出生缺陷儿436例,其中妊娠<28周出生缺陷儿为6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63/万,出生缺陷的前几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源市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5年来生死缺陷的发生情况,找出其影响此病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辽源市12家产科医院分娩(孕28周至产后7d内)44258例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利用日趋完善及规模性、群体性筛查技术实力,对本市内产科医院的人口出生缺陷进行筛查干预。结果①共发现出生缺陷309例,出生缺陷平均为69.81/万,有校较本市前五年增高趋势;②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7.17/万);总唇裂(唇裂、腭裂)(13.33/万);神经管畸形(11.1/万);肢体缩短(6.3/万);指趾畸形(4.5/万)。结论本市出生缺陷检出率的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强宣传、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研究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进行各项具体监测工作,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3291名围产儿中出生缺陷82例,出生缺陷检出率为61.70/万,其中出生缺陷的84.15%为单发畸形,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唇裂、多指(趾)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城乡出生缺陷检出率为44.84/万、89.29/万,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婴出生缺陷检出率为63.69/万、59.32/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季节出生缺陷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35.25%。结论需进一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对重点人群、地区、高发畸形,采取针对性的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近5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省近5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省21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统一培训要求,填写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提供的《围产儿数季报表》、《出生缺陷儿登记表》,就相关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围产儿139412例,检出缺陷儿1805例,发生牢为129.47/万;我省高发畸形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它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孩(141.41/万)高于女孩(109.80/万).农村(167.72/万)高于城镇(114.78/万),产妇年龄中〈20岁组发生率最高,25-30岁组最低.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必须做好高危高发畸形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以及适当的干预.加强出尘缺陷患儿的早期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去年一年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汇总.结果对2651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出生缺陷率为2.8%,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孕母文化程度低者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高者.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以单一畸形为主,高发畸形依次为胎儿水肿、外耳畸形、马蹄内翻足、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尿道下裂.结论继续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及产前诊断,避免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情况。方法 对我院去年一年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汇总。结果 对2651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出生缺陷率为2.8%,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孕母文化程度低者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高者。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以单一畸形为主,高发畸形依次为胎儿水肿、外耳畸形、马蹄内翻足、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尿道下裂。结论 继续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及产前诊断,避免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去年一年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汇总.结果对2651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出生缺陷率为2.8%,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孕母文化程度低者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高者.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以单一畸形为主,高发畸形依次为胎儿水肿、外耳畸形、马蹄内翻足、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尿道下裂.结论继续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及产前诊断,避免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省监测的200例具有出生缺陷的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回顾性调查这200例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1∶3的原则筛选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共监测围生儿148017例,占全省医院分娩围生儿总数的49.6%。2015年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5.8/万,2015年我省主要出生缺陷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并指(趾)、总唇裂、腭裂,构成比分别为28.7%、14.1%、4.4%、4.4%、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妊娠期间服用感冒药、胎产次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孕期经常服用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类食物、服用叶酸等为其保护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可从加强婚检、孕检,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减少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减少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出生缺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以三级妇幼保健网为依托,选择了3所县级以上医院、6个乡镇医院为监测点,对1997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间在监测点出生的28632例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195例,各年度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30‰、6.38‰、6.04‰、6.55‰、7.75‰、7.50‰、7.40%、7.21%、7.59%,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前五位分别是多指、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及无先天性心脏病;产妇年龄大于30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发生率为11‰;孕母的学历高低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大专以上学历的发生率为2.61‰,而高中以下学历的发生率为7.05‰;出生缺陷儿死亡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选择最佳受孕年龄,做好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筛查与风险评估、孕前咨询、宣传教育、卫生指导,构建防治出生缺陷的长效机制,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本市2008年~2014年出生的出生缺陷儿的监测报告分析,剖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今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了以降低延吉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在延吉市内助产机构分娩的孕13周至产后7 d内的706例出生缺陷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率逐步上升,男性出生缺陷儿多于女性出生缺陷儿(膈疝7例全部女性胎儿),35岁以上孕妇的出生缺陷率,214.15/万,35岁以下孕妇的出生缺陷率,167.76/万。先天性心脏病占多数,其次为唇腭裂,多指(趾),脑积水,无脑脊柱裂,唐氏综合征,出生缺陷率朝鲜族高于汉族。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龄孕妇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重视婚前体检、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曾萼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3-274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1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和相关因素.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540 449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 897例,发生率为201.63/万.出生缺陷主要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1、4.04,均P<0.05).35~岁产妇组中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且高于<20岁组、20~岁组、25~岁组、30~岁组,其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17、41.33、58.77、29.10,均P<0.05).2001-200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0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1年~2015年九龙坡区出生缺陷发生及消长情况。方法按照《重庆市出生缺陷、围生儿死亡医院监测方案》,对在九龙坡区助产医疗机构内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的围生儿,每季度汇总上报《围生儿数季报表》、《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结果 2011年~201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52.54/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多指(趾)、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小耳、并指;城市大于乡村,男性大于女性;产妇年龄"20~"岁和"35~"岁年龄组较其他年龄组缺陷发生率都高。结论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应进一步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减少高龄孕妇孕育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梧州市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监测资料分析,了解其发生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梧州市所有助产机构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上报的在监测医院内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纳入分析的围产儿214 537例,发现先天性心脏病575例,平均发生率为26.80/万。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17年为9.00/万,2021年为50.43/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χ2=180.236,P=0.000)。城镇发生率为30.35/万,高于乡村25.08/万;出生体重<2.5 kg的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10.71/万,高于出生体重≥2.5 kg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21.31/万;<37周的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32.19/万,高于≥37周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21.69/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发生率为25.33/万,女婴发生率为28.45/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中前五位的为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8.
张国华  张静茹  马二玲  方芳  张彦玲 《河北医药》2010,32(22):3181-3182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制订出生缺陷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至2009年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至2009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12‰,各年分别为15.65‰、14.76‰、14.62‰、18.87‰、20.55‰(P〉0.05).584例出生缺陷儿中,前5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外耳畸形、泌尿系畸形、脑积水脊柱裂,分别占23.12%、15.07%、14.73%、12.50%、7.88%.结论 2005至2009年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仍然较高,先天性心脏病位居首位,开展广泛健康教育,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从产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向孕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转变,确定重点保健人群,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福建省出生缺陷儿治疗性引产情况,以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福建省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内103所医院的围生儿临床资料,对治疗性引产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监测围生儿795 475例,出生缺陷儿31 475例,出生缺陷儿行治疗性引产8 188例,占26.01%。诊断依据以超声和染色体检查结果异常为主,占比分别为71.31%和20.57%。不同产妇年龄、常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孕次、产次、孕龄、胎儿性别和胎数的出生缺陷儿治疗性引产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引产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和脑积水。结论 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性引产,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漯河市49所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38757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25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48‰;出生缺陷前5位是神经管缺陷、总唇裂、先心、脑积水、多指(趾);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母龄〈20岁及母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季节和性别无相关性;产前和产后确诊率分别为13.94%和86.06%。结论应采取加强优生知识宣传,规范开展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优生,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