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51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转归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胎膜早破率(29.4% vs 25.3%)、低出生体质量率(16.2% vs 14.5%) 等围产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1.38 mmol/L vs 2.08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2.17 g/L vs 1.2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原学培养检出细菌共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9.29%(75/8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8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与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杨亚茹 《淮海医药》2023,(3):283-286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神经损伤因子、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某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利奈唑胺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脊液生化指标[糖浓度、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神经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C型利钠肽(NT-proCNP)]、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及病情进展相关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糖浓度为(3.81±1.18)mmol/L,高于对照组的(2.49±0.62)mmol/L,蛋白浓度、WBC分别为(0.47±0.08)g/L、(22.63±2.54)×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1例。结果治愈26例(占83.9%),自动出院4例(占12.9%),死亡1例(占3.2%)。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有发热、惊厥、脑室扩大、反应低下任一表现者应常规做脑脊液检查并积极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26-828
目的:分析脑脊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检查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非颅脑疾病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入院后进行脑脊液P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情发展中可见脑脊液PCT水平异常升高,且重症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初期多有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哭声弱或呻吟,呼吸暂停,肌张力改变,前囟紧张或饱满等,血白细胞总数未见明显异常现象,CRP增高占72.2%,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均增高,葡萄糖≥2.2mmol/L3例占16.79%,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尽早行脑脊液检查,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0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和4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儿需腰麻的外科手术患儿采用酶联荧光分析(ELFA)技术检测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厚(PCT)。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和普通组、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57±0.88)、(0.06±0.04)、(0.07±0.03)μg/L,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其他2组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脑脊液降钙素原高于普通组(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脑脊液降钙素原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质,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化脓性脑膜炎一线抗生素治疗失败换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29例患儿,中位年龄4个月,主要前驱感染为肺炎14例(48.3%)。19例(65.5%)出现抽搐,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17例(58.6%),主要为并发硬膜下积液。脑脊液培养阳性12例(41.4%),其中肺炎链球菌5例,无乳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29例中痊愈4例,好转22例,进步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89.7%。2例患儿血和脑脊液利奈唑胺平均谷浓度分别为1.8 μg/mL、1.2 μg/mL,脑脊液穿透率为66.7%。抗感染治疗后患儿超敏反应C蛋白、降钙素原、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脑脊液葡萄糖明显恢复(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确诊或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若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利奈唑胺可作为二线药物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临床转归情况、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菌分布等。结果: 6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中C鄄反应蛋白的异常率高于外周血中白细胞异常率(χ2=6.384,P<0.05),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异常率高于蛋白含量异常率(χ2=11.284,P<0.01)。在对60例患儿的细菌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结果中,28例患儿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病原菌33株且均为条件致病菌,其中19例(67.9%) 患儿分离菌株对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耐药率越来越高,由于早期诊断的困难,该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不理想,因此,需要早期对高危因素患儿进行密切的临床监测和反复的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氯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治疗的6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手段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30例接受氨苄西林治疗,研究组30例接受氯霉素治疗,就临床效果开展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2.4±0.6)d、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4.9±1.2)d、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12.8±1.2)d,对照组分别为(3.3±1.4)d、(7.2±1.9)d、(17.1±2.9)d,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氯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效果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及药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脑外室引流(EVD)导致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奈唑胺治疗,在药物达到稳定状态后对脑脊液中的药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合微生物学对其药效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在用药2.5 h之后达到Cmax(峰浓度)(5.6±2.4)μg/m L,在用药0及12 h时到达的Cmm(谷浓度)分别为(3.2±1.2)μg/m L和(3.4±1.7)μg/m L;药物对脑脊液平均穿透率达到65%左右。结论利奈唑胺针对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具有良好的穿透率,常规剂量即可达到高效的治疗浓度,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