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敏性鼻炎属医学“鼻鼽”范畴。临床上该病主要以鼻痒、流涕、喷嚏、鼻塞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对症治疗后,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将会有效减轻。现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病理特点,从肺、脾、肾、湿论治小儿过敏性鼻炎。从肺论治主要包括肺伤久咳、肺虚久咳、肺郁久咳;从脾论治主要包括脾虚久咳、脾困久咳;从肾论治主要包括肾气虚久咳、肾阴虚久咳;从湿论治主要包括外感湿邪、内生湿邪。针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不同症型,采取相对应的方药辨证论治,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皮肤科疾病范围广泛,病因复杂,辨治方法较多而疗效不一。本人从多年临床中体会到其发病原因大致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脏腑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泛溢肌肤。二是风热湿毒直接侵及肌肤而发病。在治疗方面,本人提出从“湿”辨治是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大多都与湿邪致病有关、治疗上注重湿邪去辨证用药确可提高疗效而论的。根据湿邪致病的特点将皮肤病与湿邪有关系和临床分类,治疗方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湿"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肖苏 《吉林中医药》2006,26(2):9-10
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湿邪为患多有兼挟证。“湿热之症,脉无定体”,故湿病在辨证方面,重苔而不重脉。治湿大法以淡渗利尿为主,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又当分外湿和内湿,外湿分寒湿、风湿、湿热、暑湿。湿邪留滞三焦,应本“上焦宜化,中焦宜燥,下焦宜利”的原则。临床常用的几种治法为:苦寒燥湿、益气化湿、温阳祛湿、升阳除湿、苦辛泄湿、解毒燥湿等。  相似文献   

4.
曾春晖 《陕西中医》2007,28(7):912-912,929
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乃外来之邪,是由于人体所处的生活条件的影响.如居处潮湿、汗出当风、淋雨涉及等都可感受湿邪,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内湿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肥腻、生冷、酒酪,或饥饱失宜,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常,致津液不得运化敷布,故湿从内生,聚而为患。  相似文献   

5.
马铖  张史昭 《新中医》2018,50(1):173-174
正湿有表里之分,一般而言,以病因而分,六淫中之湿邪而致病者,称为外湿;因脏腑功能失调,水湿停聚而致病者,称内湿。诊治"湿"在肾系疾病中有着重要意义。张史昭教授为浙江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临床强调湿邪在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对于湿邪的治疗尤其重视对气机的宣畅。现就从湿阻气机论治慢性肾脏病作一探讨。1湿阻气机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湿疹的发病与湿邪密切相关,从分析湿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中,提出了培土制湿的湿疹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湿邪致病范围广泛,证候多样,根据病因可分为外湿致病与内湿致病,临床内湿致病更为多见。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极为密切,若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则会导致水湿病证,根据湿邪停留的部位不同提出相应治疗湿邪的方法,从脏腑和经络辨证论治,大体遵循"肺宜宣,脾宜健,肾宜温"的治疗原则,针药相配,综合运用以治湿,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外感湿邪与内生湿邪两个方面阐述湿咳的病因病机,分别从风寒夹湿、痰湿蕴肺、湿热郁肺、脾虚夹湿4个证型总结薛汉荣辨治湿咳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湿邪学说源自《黄帝内经》,经过后世医家的继承和进一步探究其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耳鼻喉科内应用不是很多。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湿邪学说对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变应性鼻炎的病机病因,在治疗上一般为理气药结合祛湿药,体内水行气行,则水行湿化,宣通气机消除湿阻。从湿治疗时,注意升阳为要,祛湿为本,同时讲究顺应时令、三因制宜,希望为临床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万仁雄  陈志才 《河南中医》2012,32(2):248-248
湿邪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从外而来,正气不虚,脾运虽困,而阳气不虚,形成舌苔的先决条件未失,舌苔可以形成;内湿则因脾阳不足,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阳气已虚,胃中无火,胃湿不能上潮,舌面无苔.故观舌苔可辨内外湿,亦可辨虚实.  相似文献   

11.
论湿     
湿为浊邪,外湿易困阻清阳,蒙蔽清窍;阻于皮肤,逆于腠理;流注肌肉关节,阻痹经络。内湿源于脾胃,待其既成,多以脾胃为中心,以三焦为通路,蒙上、滞中、闭下,使气、水运行通路受阻。内湿与外湿在病因上虽截然不同,但二者相召相引,常相兼为病。湿邪外袭常易内归脾胃,脾失健运又易滋生内湿;脾运不健、内湿素盛之体,又每每容易招致外湿而发病。最后,湿浊常随环境气候和体质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兼化。湿之为病首当辨其病位所在,其在上、在肌表者宜宣发为主;在中上焦,清阳阻滞者宜芳香化湿为主;在中焦者宜苦燥为主;在下焦者宜渗利为主,同时辅以行气、健脾诸法。湿无定体,病因复杂,证候变化多端,临证审因辨证的同时尤须注重辨舌苔脉象。湿邪致病,舌苔多腻,观其厚薄、部位、颜色可辨湿之多少、部位、寒热;其脉象多濡,或见滑缓、滑数。在治疗上,要着眼三焦,重视湿邪之所在,灵活运用表散、宣上、畅中、渗下、健运、行气诸法,因势利导,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2.
治湿六法方药配伍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性重浊黏滞,临证治之应依据其轻重及部位选用甘淡利湿,清热利湿,芳香化湿,苦温燥湿,升阳除湿,通阳化湿六法,并适当配以健脾益气,温肾扶阳,清热泄热等,使湿从小便而解。  相似文献   

13.
蔡扬 《西部中医药》2012,25(8):41-43
以《内经》和历代医家理论为依据,论述湿邪的起源、分类以及湿邪的特点,并总结前人提出的治湿四法,对湿邪因致病部位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治法,即湿在上焦,宜宣气化湿;湿在中焦,宜健脾燥湿;湿在下焦,宜清利湿邪;湿在四肢,宜疏风胜湿。  相似文献   

14.
姚实林  王琦 《中医药学刊》2006,24(4):672-673
对湿热分消法作了较系统的诠释,包括除热中之湿、清湿中之热、消湿热兼夹、上中下内外分消湿热4个方面,对临床治疗湿热之邪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湿乃万病之源,湿邪易引起疾病、促进衰老,衰老也会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探讨湿邪与衰老的关系,发现祛湿中药中抗衰老的活性成分,对祛湿药的抗衰老作用进行机制解析。该文通过分子对接技术,以与衰老相关的雷帕霉素靶蛋白为对接受体,以茯苓、桑枝、木瓜、薏苡仁和厚朴5味祛湿药中的化学成分为对接小分子,初步筛选祛湿药中的抗衰老活性成分。与已上市雷帕霉素抑制剂坦西莫司及依维莫司对比,分析得到12种潜在的抗衰老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的成药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祛湿药中多种成分可以通过作用于雷帕霉素靶蛋白而发挥抗衰老的活性,该结果为从湿论治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胸痹"、"心悸"、"怔忡"的范畴。湿热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致病因素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重视。文章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与湿热相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方面的探讨,揭示清热利湿法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人工环境影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内分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风寒湿与风湿热环境影响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发病的机理。方法在CIA的诱导阶段,给予风寒湿或风湿热刺激,连续观察大鼠关节炎症积分。免疫后第30天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胶原抗体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结果1.风寒湿、风湿热均可显著提高雌性鼠的胶原抗体水平,但风寒湿显著降低雌性鼠关节炎症积分。2.寒湿显著升高雌性鼠血清E2及T3含量。3.雌性鼠风寒湿CIA、风湿热CIA及雄性鼠单纯CIA组关节炎症积分与E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促进雌性鼠E2的分泌可能是风寒湿抑制雌性鼠CIA炎症程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从湿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肌无力发病不仅与脾肾肝三脏虚损相关,与湿毒内蕴也有密切关系,治疗在补虚益损基础上,应把化湿解毒作为必须的环节之一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详细论述了湿毒的形成及其对病情的影响,并对重症肌无力湿毒的临床特征进行归纳。治疗以扶正益损为基础,淡渗兼佐芳化,配合行气开郁、温振元阳。  相似文献   

20.
赵俊洁 《光明中医》2014,29(2):248-249
随着白癜风发病率的攀升,发病因素及其治疗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研究.本文从中医湿邪的角度,从湿的特性入手分析,讨论湿邪与白癜风的联系,及相关方药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