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锦州市2012年~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结果 2012年~2016年锦州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899例,年平均发病率5.7665/10万,死亡4例,病死率0.44%。病例地区分布为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3~5月为流行高峰期。年龄发病以40~59岁人群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0.07%。结论锦州市2012年~2016年HFRS疫情平稳,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辽宁省义县的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进而将依据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及时防控提供。方法采取描述式的流行病学受到计算和研究义县2011年~2015年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疫情信息报告。结果义县2011年~2015年不存在甲类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有2565例,记载死亡的疫情信息报告有3例,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的年发病概率是116.59/10万,其死亡概率是0.14/10万,而病死概率是1.19%。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45.77/10万),乙型肝炎(25.09/10万),甲型肝炎(12.23/10万),出血热(11.45/10万)和布病(8.00/10万)。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中最主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有1069例,占据41.68%;其次是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826例,占发病总数的32.20%;肠道传染病共报告396例,占发病总数的15.4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274例,占发病总数的10.68%。结论对呼吸道相关传染病、血液传播相关疾病和性传播相关疾病、肠道相关传染病予以积极防控为义县之后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需增强对布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2002~2006年白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疫情概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深入开展HFRS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6年白城市HFRS疫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分析.结果 2002~2006年白城市累计报告出血热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9/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2.47%.通过对疫源地人间及鼠间监测结果证实,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家鼠型,传染源为褐家鼠,鼠间检测阳性率为10.53%,疫区常住居民隐性感染率为16.67%.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形势严峻,应继续开展监测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市的流行规律,现将2004-2012年以来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通过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收集2004-2012年秦皇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1.2分析方法:利用Excel和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2结果2.1疫情概况:2004-2012年,秦皇岛市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2 890例,年平均发病率11.43/10万,2004和2005年发病率最高,分别为27.67/10万和27.01/10万。2008和2009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2.40/10万和2.50/10万。2011年和2012年发病率回升,分别为7.6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辽源市近八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近八年出血热发病呈现波动趋势,2006年发病率最高位居全省第一,年均发病率为5.63/10万,死亡9例,年均病死率为1.52/10万.以春季及冬春为发病高发季节,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3.38%.年龄分布以20~55岁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1.61%,实验室诊断率为20.32%.结论 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南阳市1997~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录入、分析南阳市1997-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数据.结果 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南阳市HFRS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呈冬季高峰.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平原高于山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5.39%;青壮年占发病总数的87.43%;男、女比例为4.03:1;2006年流动人员中发病占61.54%.结论 加强对HFRS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和流动人口管理,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科学灭鼠防鼠,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HFRS疫情、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鼠类传播的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一直较高。为了解我市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不同型汉坦病毒引起并经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滹沱河献县泛区自90年代中期以来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掌握泛区不同季节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带病毒情况,明确HFRS疫源地类型,可为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献县于2012年对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携带汉坦病  相似文献   

9.
我院驻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区,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HFRS 927例,其中军人22例,占全部病例的2.3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90年~1999年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258例,现将我们对危重型HFRS病人严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HFRS病人共258例,经历少尿期105例,出现各种并发症51例(48.5%),其中腔道出血38例(74.5%),高血容量综合症8例(占16%)。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例(占4%),自发性肾破裂1例(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与HFRS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10 年确诊HFRS病例72 例,动态观察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 72例HFRS患者肝功能发生率为 91.67 %,以 轻、中度肝损害为主,占68.05%,肝损害发生率与HFRS病情轻重有关,轻型、中型HFRS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发生率高,以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特点,肝功能损害程度与HFRS病情正相关.监测HFR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利于及早发现肝脏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在我林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探索其流行规律,为防治(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1983—1992年出血热发病和流行情况做以流行病学分析。 一、出血热流行情况 1、历年发病情况:1983—1992年10年间,我局出血热发病为113例,死亡6例,平均发病率高达35.31/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是1992年,为109.73/10万,最低年份是1983年为6.25/10万。1984、1987、1992年是发病率高峰年。出血热死亡率最高年份1992年,为2.66%,平均死亡率为0.53。  相似文献   

13.
自1984年首次在抚宁县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1991年开始疫情逐年呈波浪式上升,2005年HFRS发病率31.39/10万,为历年发病率最高,1984至2006年年平均发病率8.41/10万。经多年监测证实抚宁县为家鼠型HFRS疫区。HFRS是抚宁县常见、多发、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统一灭鼠,但HFRS发病率仍呈较高水平。为有效控制HFRS疫情、遏制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自1981年出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后,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为深入研究河北省HFRS的流行规律,掌握该病的流行动态、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河北省2010年HFRS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1997~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1997-2001年796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目的:对深入研究我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掌握流行动脉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1.江西省出血热疫区分为成高,低,散发及无病例流行区。2,江西省出血热存在两个发病高峰,本年11月至次年1月为优势峰(冬峰),4至6月为弱势峰(春峰),3.江西省出热病例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和职业聚集状态,每年均以20-49岁发病最高,农民发病最多,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在两发病高峰之前进灭鼠运动,人间及鼠间疫情的监测,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的注射及出血热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7至2009年周口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8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0/10万,3年发病率依次为:10.45/10万、19.78/10万、17.7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3~7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数的57.22%;3~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67.92%;发病以学生(占68.46%)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15.86%)和幼托儿童(10.60%)。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仍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9岁儿童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7.
我院驻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区,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HFRS 927例,其中军人22例,占全部病例的2.3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和日本常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年发病数已逾10万人.现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vn-drome,HFRS)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和日本常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年发病数已逾10万人。现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贤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31-232
目的了解南召县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召县2008年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南召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0608例,年发病率介于259.01/10万2012年南召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0608例,年发病率介于259.01/10万444.3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69.9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3941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1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314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9.65%;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951例,占发病总数的27.8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共报告571例,占发病总数的5.39%。报告发病的主要疾病为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布鲁氏菌病等。结论南召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对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力度,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高度重视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乙型肝炎诊断报告工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