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序贯与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肿瘤血液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初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法,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出院后口服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加用胸腺肽注射液,出院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空白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滴注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出院后口服等量的安慰剂。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治疗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为25%,肝功能异常率为10%,其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随访发现,治疗组5年无病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序贯与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罗保安 《河北医药》2012,34(16):2441-2442
目的 探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联合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亚砷酸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其完全缓解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完全缓解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患者到达完全缓解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柔红霉素方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桂林市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触诊患者32例,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亚砷酸1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到患者为完全缓解;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每天30~60mg口服;给予柔红霉素每天20~40mg,在第1~3天和第15~17天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每天30~60mg口服。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早幼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柔红霉素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三氧化二砷结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APL患儿8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2例.A组予以全反式维甲酸口服,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白细胞峰值、达CR时间、复发率、无病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CR率:A组为64.29%,B组为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上看,B组均小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B组复发率(16.67%)低于A组,无病生存率(83.33%)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良反应率:B组为28.75%,A组为26.1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L患儿接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治疗后,复发率降低,CR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血清血脂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经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完全缓解后,两种药物联合巩固治疗2个周期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住院患者49例。分别于治疗前、完全缓解后(CR)、联合用药巩固治疗第1个周期结束及第2周期结束,检测血清血脂指标-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并对血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ATRA联合ATO治疗完全缓解后,患者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1个周期,血清TG及TC水平升高(P<0.05)。完全缓解后巩固治疗2个周期,分别与治疗前、完全缓解后及巩固治疗1个周期比较,血清TG及TC升高(P<0.01)。结论 APL患者经ATRA联合ATO治疗会导致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7.
季征  冷青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185-18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ATRA联合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例,ATRA25mg/m^2d分2~3次口服;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维持2~4h;治疗过程中当白细胞〉10×109/L时,加用柔红霉素30~40mg/m^2d连用3d。观察完全缓解(CR)率,达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达CR,CR率91.7%,获得缓解的时间平均27.4d,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好,获得完全缓解时间短,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即完全缓解率和融合基因PML-RARα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 46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予As2O3联合ATRA治疗24例,对照组仅予ATRA治疗22例,均治疗直至CR。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两药物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和不良反应。结果 46例初发APL患者,ATRA联合As2O3组24例患者中,CR23例,1例未缓解,缓解率95.8%,ATRA单药组22例患者中,CR17例,5例未缓解,缓解率77.3%。两组间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0%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白细胞升高,63.8%出现肝功能异常,多在减量或停用后1周内恢复。所有患者融合基因PML-RARα初发时均为阳性,CR时9.8%转阴。结论 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长期完全缓解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应用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及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甲酸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为(10.21±3.63)d,完全缓解(CR)率为96.0%,3年内死亡率为4.0%,达CR时间为(30.21±5.31)d,对照组分别为(16.21±5.32)d、88.0%、12.0%、(44.62±6.32)d,观察组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CR率高于对照组,3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达CR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高白细胞、骨髓抑制、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应用ATRA和As2O3联合诱导治疗的20例AP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达CR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与单独应用ATRA组30例进行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方法为ATRA 25mg/(m2.d),0.1%As2O310ml/d直至CR。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单独应用ATRA组相比,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86.7%,均P>0.05);联合用药组获得CR所需的时间短于单独用药组(平均时间分别为24d、45d,均P<0.05),早期死亡率较单独用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13.3%,均P>0.05);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并未增加。结论联合用药诱导初发APL缓解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侍茹 《家庭用药》2014,(9):42-43
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是目前国际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所取得的最好疗效。这一创新的治疗方案被国际社会称为“上海方案”,成为整个肿瘤治疗领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诊治的69例AP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为亚砷酸、维甲酸加化疗;对照组32例,治疗方案为维甲酸加化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达完全缓解中位时间为29d,高于对照组的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APL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95例APL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HHT、ATRA、AS2O3三联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去甲氧柔红霉素(IDA)、ATRA、AS2O3三联方案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获得完全缓解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颜面部水肿、胃肠道反应、维甲酸综合征、头痛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Ⅲ~Ⅳ级抑制、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HT联合ATRA及AS2O3治疗APL具有骨髓抑制较轻、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单诱导及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双诱导与ATRA单诱导、ATO单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比较双诱导组(23例)、ATRA组(21例)和ATO组(20例)治疗APL的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双诱导组、ATRA组和ATO组的CR率分别为91.4%、81.0%和85.0%,早期病死率分别为4.3%、9.5%和5.0%,三组CR率及早期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诱导组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异常较为明显。结论:ATRA+ATO双诱导方案治疗APL与ATRA或ATO单诱导方案相比,同样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CR率提高,用药至缓解时间相对较短,早期病死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维甲酸、亚砷酸联合诱导基础上,不同时间应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危组患者23例,根据白细胞(WBC)计数变化调整化疗方案的合理应用时间,观察在白细胞上升至10×109/L(观察组)及20×109/L(对照组)时加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作用效果,以达到提高完全缓解(CR)率,减少APL分化综合征(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目标。结果:两组初诊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中WBC平均上升速率及上升最高值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的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位CR时间为26.3 d,对照组中位CR时间为39.6 d,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另一方面,两组DIC的发生率和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白细胞计数变化(≥10×109/L)加用化疗,可提高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亚砷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加用亚砷酸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主观体验、治疗依从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1.5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体验与治疗依从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69%;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6.1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亚砷酸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例。联合组给予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亚砷酸组给予亚砷酸治疗,维甲酸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化疗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结果联合组、亚砷酸组的所有患者(100%)完全缓解,无死亡病例,维甲酸组13例(81.2%)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例死亡,化疗组仅6例(37.5%)完全缓解,2例死亡,前3组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至完全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亚砷酸组、维甲酸组(P〈0.05);联合组患者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所用的时间短于亚砷酸组、维甲酸组(P〈0.05);肝功能损伤情况:联合组最严重,亚砷酸组次之,维甲酸组较轻,化疗组最轻(P〈0.05),化疗组的胃肠道反应、皮肤损伤情况较严重,受影响患者明显多于其他3组(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短期效果显著,完全缓解率高,并可缩短患者的完全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8.
陈阳芳  李红 《海峡药学》2013,25(1):181-18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粉针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83例初治确诊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36)分别给予注射用三氧化二砷粉剂7mg和亚砷酸注射液10mg静滴治疗,1日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对照组CR率分别为86.0%和83.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CR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As2O3粉针剂治疗APL有显著疗效,CR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HAE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性自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治疗,同时联合HAE方案化疗,直至骨髓形态学缓解。完全缓解(CR)后给予3—5个疗程HAE方案巩固治疗,再给予应用ATRA、As2O3HAE方案的序贯治疗,维持治疗2年。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缓解率及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率的变化。结果30例APL患者中29例达CR,CR率96.6%,达CR时间21-42d;3个疗程HAE方案巩固化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患者29例,转阴率为96.6%;随访2年所有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转阴,处于CCR状态。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HAE方案的序贯治疗对APL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1日收治的44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联合维甲酸及亚砷酸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维甲酸及亚砷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对照组为94.4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KPS改善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 <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生存质量方面,采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