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ST、ALT较低,血清P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可改善肝功能,缓解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2.
沈巧凤 《海峡药学》2012,24(7):101-103
目的通过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对比,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A组)、复方甘草酸苷组(B组),甘草酸二铵组(C组),均静脉滴注给药,疗程1月。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TBIL降低,血清转氨酶(ALT)降低,A组明显优于B组、C组,A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也较B组、C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3种药物均有明显的抗炎、保肝、降酶作用,异甘草酸镁具有更好的抗炎、保肝、降酶作用及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8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α-体甘草酸与β-体甘草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α-体甘草酸-异甘草酸镁与β-体甘草酸-复方甘草酸苷对照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取56例ALT均高于100U/L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共计26例;第二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共计30例。两组均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结果第一组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无一例假性醛固酮样增多症,总有效率为96.15%,假性醛固酮样症状发生率为0;第二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发生假性醛固酮样增多症6例,总有效率为80%,假性醛固酮样症状发生率为20%。结论α-体甘草酸-异甘草酸镁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优于β-体甘草酸一复方甘草酸苷,假性醛固酮样反应显著低于β-体甘草酸-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5.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在重型肝炎(重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异甘草酸镁(治疗组)30例,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异甘草酸镁较复方甘草酸苷更快地降低ALT、TBil水平,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重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复方甘草酸苷8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周,之后改为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连续12周,治疗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用甘草酸二铵,治疗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作对照组。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ALT、AST、BIL等方面皆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转氨酶呈快速、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及血胆红素同步下降作用,无明显副作用,可以静脉推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也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良药之一。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7):1350-135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γ-GT)值,凝血酶原时间(PT)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ALT、TBIL、γ-GT与PT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为76.19%(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与丹红注射液联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异甘草酸镁常用剂量治疗及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异甘草酸镁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轻微,且其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甘草酸二铵相比,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更小,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6,(6):1329-133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药物性肝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时的总有效率、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06%vs 76.4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γ-GT和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用于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较好,ALT下降迅速,安全性高,优于甘草酸二铵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的药理特点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应用异甘草酸镁进行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总结异甘草酸镁在临床中表现出的药理特点。结果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率为92%,与甘草酸二铵和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异甘草酸镁作为新型的甘草酸制剂应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促进患者肝细胞再生,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安全、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注射用甘草酸二胺、复方甘草酸单胺、异甘草酸镁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钾的影响。方法:分析1100例采用上述3种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患者的血钾水平值,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患者之间低血钾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各组在治疗前、后血钾平均水平值无明显变化,复方甘草酸单胺组、甘草酸二铵组的患者血钾水平值降低,其发生率分别为5.07%(36/710)和5.75%(16/278);异甘草酸镁组无低血钾发生;经统计学分析,异甘草酸镁组血钾水平值明显低于复方甘草酸单胺组和甘草酸二铵组;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体质量低于60k患者血钾水平值明显高于60k以上患者;并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增高,其差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酸制剂对患者血钾水平值无明显影响,异甘草酸镁组致低血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复方甘草酸单胺组和甘草酸二铵组,低体质量的女性患者易导致低血钾,治疗中应密切关注血钾水平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茵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单铵S用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86例,根据患者就医先后顺序编号(1~86号),其中1~43号予以异甘草酸镁治疗设为异甘草酸镁组,44~86号予以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设为复方甘草酸单铵S组。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甘草酸镁组显效率为76.74%,高于复方甘草酸单铵S组的55.81%(P<0.05);治疗2周后,异甘草酸镁组ALT、TBIL水平低于复方甘草酸单铵S组(P<0.05);异甘草酸镁组SOD、NO水平高于复方甘草酸单铵S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嫦珍  王也  裘国丽 《中国药业》2010,19(11):83-83
目的比较不同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5例患者随机分成异甘草酸镁(100mg/d)组(A组)、复方甘草酸苷(80mL/d)组(B组),甘草酸二铵(150mg/d)组(C组),均静脉滴注给药,疗程1月。结果 3种药物均有明显的抗炎、保肝、降酶作用;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1.18%,78.72%,组间比较,A组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与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草酸类药物是有效的抗炎、保肝、降酶药物,异甘草酸镁作为新型的甘草酸类药物,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菌栀黄注射液,对照组(42例)应用甘草酸二铵联合菌栀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的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48%和80.95%,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69.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均出现不良反应,各2例(4.76%),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3种甘草酸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药物致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选用甘草酸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适应证的患者176例,分为A组(预防性使用异甘草酸镁,45例)、B组(预防性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组,44例)、C组(预防性使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45例)与D组(未预防性使用保肝药,42例),运用成本-效果与增量成本-效果比分析评价药物经济学,并对其敏感性分析.结果:A、B、C、D组4种预防方案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5.56%、86.36%、75.56%、69.05%及86.67%、75.00%、66.67%、28.57%;A、B、C、D组4种预防方案的成本分别为1705.84元、1651.38元、1682.39元、2837.87元;A、B、C、D组4种预防方案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的C/E值分别为1785.10、1912.20、2226.56、4109.88及1968.20、2201.84、2523.46、9933.04;C组与D组为绝对劣势方案.如果决策者认为平均增加一个患者达到治疗总有效及显效的最大支付意愿值分别大于591.96元、466.67元是值得的,则A方案最经济,反之则B方案最经济,敏感性分析与结果保持一致.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预防药物致肝损伤时,可以依据患者的支付意愿来选择保肝药,鼓励选择异甘草酸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社会角度比较两种分子差向异构体甘草酸制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保肝治疗的疗效及经济学差异.方法: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71例)、B(69例)两组,分别采用异甘草酸镁和复方甘草酸单铵S保肝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结果:治疗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以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2、4周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少,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ALT、AST、TBIL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较之复方甘草酸苷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江山  尤世刚 《医药导报》2008,27(4):403-404
目的 观察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方法 将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岩黄连注射液50 mg,复方甘草酸苷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 对照组31例,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30 mL,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 疗程均4周. 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下降也较对照组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