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将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结节性硬化症(TSC)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检测的TSC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共35例,对所有患者都借助头颅CT、MRI进行检测,比较应用的效果。结果 在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头颅CT检测后,都显示出具有异常。MRI总诊断率显著高于头颅CT,P <0.05;MRI检出的病变总数显著高于头颅CT,P <0.05;MRI的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评分显著高于CT(P <0.05)。结论 TSC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检测工作中应用头颅CT、MRI能够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而MRI检出的病变总数显著高于头颅CT,且其检测信息也更为全方位,能够对各类白质内非钙化病灶进行检测,给临床中给予更多的参照,可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CT共同确诊的13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临床与影像资料。13例均行颅脑CT平扫,CT增强5例。结果 13例患者多以癫痫、智力低下就诊。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11例,单发结节2例,1例并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 CT对儿童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可对儿童结节性硬化症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在不同阶段头颅CT和MRI检查特点。方法研究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均进行头颅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不同阶段脑梗死检出率。结果 CT检查脑梗死检出率为75.6%明显低于MRI检查脑梗死检出率94.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不同阶段经头颅CT和MRI检查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双娥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26-1427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的临床特征,以利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组,TS患者起病年龄多为14岁以下儿童,散发病例多见;27例(71.05%)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有皮肤损伤者4例(10.53%),同时具备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发作和智力障碍典型三主征者10例(26.32%),全部患者均有脑CT或MRI等影像学改变。结论TS的临床表现差异大,皮肤损害有特征意义,尤其是伴有癫痫的患者;头颅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与MRI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3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病理检查分为急性期患者10例、亚急性期患者18例、慢性期患者8例。通过头颅CT检查有32例患者确诊,2例误诊;MRI检查30例患者确诊,1例误诊。MRI检出率稍高于头颅CT,但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中4例患者治愈、28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昏迷、另外2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颅CT和MRI检查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两种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结节性硬化症伴皮肤、大脑、肾脏、肝脏等多器官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7例患者均有多器官损害,累及两个器官3例,3个及以上器官损害4例;皮肤损害主要为面部血管纤维瘤6例,皮肤色素脱失斑7例,鲨鱼皮斑3例,趾甲下纤维瘤1例;癫痫发作6例,智力低下4例,颅脑CT或MRI检查提示室管膜下结节4例,皮质结节2例;4例合并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1例合并肝脏错构瘤。结论特殊的皮肤损害、癫痫发作、智力低下,脑CT或MRI检查提示室管膜下结节或皮质结节或内脏多发性错构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提高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MRI和CT诊断脑水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辉  刘波 《江西医药》2009,44(8):822-823
目的探讨头颅MRI和CT扫描对脑水肿的影像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11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脑水肿患者的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头颅MRI在明确脑水肿部位、大小和数目,引起脑水肿的原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脑疝的显示以及对脑组织的损害程度的判断均明显优于CT。结论MRI诊断脑水肿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近十年来医学资料库中30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22例为女性患者,8例为男性患者;18例累及视觉神经,20例累及脑部神经;MRI以及CT检查均可为诊断提供病灶依据,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均显示阳性率较高。结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多发于女性,且发病较急,多数患者会累及到视觉神经以及脑干神经,该病症反复性较强。早期诊断MRI在脊髓内病变、脑内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CT诊断,诱发电位对于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以及早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代丽茹 《河北医药》2014,(5):746-747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合并肝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强化特征。方法对5例结节性硬化症伴肝脏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及强化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CT检查均无肝硬化表现,强化扫描动脉期病变非脂肪成分也均呈明显强化,而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中度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肿瘤内可见明显强化点和线状血管影,周围示粗大引流血管影,经螺旋CT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成分。结论采用CT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诊断,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的瘤体,并为临床提供科学治疗依据可做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研究CT和MRI两种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脑梗死早期诊断当中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以后对患者进行CT的诊断和MRI的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患者诊断的正确率。结果经过患者的头颅CT检查,诊断头颅梗死患者13例,诊断符合率为19.12%,经过MRI诊断,共检测出66例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7.06%,两种诊断方法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采用MRI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采用MRI能够更加清晰地检测出患者病变的大小病变的形态和病变的部位,能够有效地为临床的及早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与MRI应用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我院疑似PVNS 病例60例,分别采用CT 与MRI 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者诊断PVNS的临床价值。结果患者经病理学检查,PVNS阳性33例,阴性27例。经MRI检查灵敏度与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 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对结节状软组织肿块、滑膜增厚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检查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且对具体病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 检查,有助于PVNS 的诊断,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CT、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辰  李育臣  张凤荣 《河北医药》2007,29(9):954-956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头颅CT、经颅多普勒(TCD)及脑电图(EEG)的诊断价值.方法 MRI检查确诊为SCI的患者,进行头颅CT、TCD、EEG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66例SCI患者头颅CT检查发现病灶45例(68.2%).TCD异常率63.6%,TCD发现SCI患者有广泛的脑血管损害.EEG异常率37.9%,均为轻度异常.结论 MRI对SCI的诊断优于CT.EEG异常检出率低,无特征性改变.有脑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的老年患者如TCD发现有大血管病变,临床上应警惕SCI发生之可能,应进行头部MRI、CT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周绍洪  周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57-2758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2008年3B收治的13例结节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皆有癫痫发作(100%);精神发育迟缓10例(77%);面部皮脂腺瘤8例(62%);三者表现皆有9例(69%).头颅CT以双侧脑室室管膜分布多个散在大小不等钙化影,周界无明显占位.结论:(1)结节性硬化以癫痫发作为最常见,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有诊断价值.(2)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给予对症治疗.临床少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诊治的鼻咽癌患者14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分别行CT扫描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鼻咽癌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检查对鼻咽癌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70.4%(10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43.6%(6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检出率为56.3%(80/142),显著高于CT扫描的22.5%(32/1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扫描相比,MRI检查对鼻咽癌患者的病灶部位检出率和颅底部位的检出率均显著较高,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结节性硬化患者的脑电图(EEG)、CT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8例结节性硬化患者分别进行EEG、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EEG正常1例,边缘状态1例,异常6例,表现为痫样放电4例;8例CT均有异常,表现为侧脑室室管膜下或侧脑室体外侧壁散在性类圆形结节状钙化灶,不同程度向侧脑室内突出.结论 结节性硬化患者EEG异常率较高,痫样放电多见,能客观反映患者的脑功能状况,对癫痫的早期诊断、癫痫病灶的定位,治疗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的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近年来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总检出率以及脑室旁、顶叶、脑干和小脑梗死检出率和对于2 mm以下病灶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于CT;基底节区、丘脑、额叶和颞叶以及病灶在2 mm以上者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头颅CT和MRI检查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早期采取MRI检查比CT检查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80例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CT和MRI检查,并根据术中检查结果,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运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经术中检查确诊,80例患者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有:颅眶沟通性肿瘤35例(43.8%),颅鼻沟通性肿瘤36例(45.0%),颅鼻眶沟通性肿瘤9例(11.2%),术前CT和MRI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检查对于肿瘤沟通性部位检查定位准确,是手术治疗的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诊断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磁共振检查在脑脓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脓肿患者40例,分别进行头部CT和脑部磁(MRI),对两种检查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同时对4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MRI检查诊断率、特异性均显著优越于CT检查,立体定向手术结果显示单纯脑脓肿患者36例,脑脓肿伴有恶性肿瘤患者2例,其他诊断2例,对比MRI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CT检查对诊断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检查操作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后果或不适症状。结论 MRI检查对脑脓肿患者可明显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特意性,检查操作无严重不良反应及不适症状发生,无创性检查,舒适度较高,对于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300例,分别进行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对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B超检查准确诊断率、误诊率、结节性质、患者满意度、发病情况均显著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诊断率、误诊率、结节性质、患者满意度、发病情况对比CT检查,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应用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诊断率、误诊率、结节性质、患者满意度、发病情况均明显优越于B超检查,适宜临床应用诊断,存在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CT和MRI在筛查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RI扫描检查病灶定位、病灶总数量、成像清晰满意度、小病灶发现情况均显著优越于CT检查,MRI扫描检查检查费用、扫描操作时间均高于CT扫描检查,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检查均没有发生不适症状发生。结论 MRI扫描检查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可更加清楚、明确的对病灶位置及数量进行准确的诊断,成像更加清晰,医师满意度较高,能够更加清楚的发现微小病灶,但CT扫描检查更加经济方便,因此CT可进行筛查诊断,MRI适合对病灶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