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云南省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1986年以来,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10个县(点)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1、材料选择不同主食、克山病区与非病区作为调查点,重点放在与我省毗邻有大骨节病发病的四川,西藏相连地带。普查对象为年龄在5~15岁的农业人口。2、10个点海拔分布在580~3310米之间,有克山病发病的点7个,以大米为主食的点8个,以玉米为主食的点1个,青稞为主食的点1个。临床共检查4978人,摄片4441人,未发现大骨节病人。有 X 线改变291人,占总摄片人数的6.6%,5~10岁有改变的占1.0%、11~15岁有改变占5.6%。男性检查2538人,有改变144人,占男性被检数5.7%,女性检查1903人,有改变147人,占女性被检数7.7%,各点检出率在4.0~9.3%之间。3、手部 X 线改变291人,其中干骺端改变检出278人,占总摄片数的6.1%,骨端改变22人,占总摄片数的0.49%,其内干骺端、骨端同时改变9人。干骺端改变表现为不规整及硬化,骨端改变表现为边缘尖锐及不整和凹入。4、10个点的儿童发硒值最低为0.067±0.054ppm,低于0.154±0.037ppm 的有6个点。主粮硒在0.008~0.026ppm之间的有8个点,有7个点是克山病区。 相似文献
3.
黄龙县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徐惠茹,李国栋,柳建国,张廷芳为了解掌握黄龙县大骨节病病情动态,考核防治效果,我们于1994年4月~9月对该县大骨节病进行现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1975年及1982年患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以黄龙县13个乡的居民... 相似文献
4.
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地区性,病因至今不明,因时间的变迁有发病的不同,为了从动态变化了解病情,作者对1982年进行的定点临床、X线监测及发硒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麟游县是1956年卫生部专家组来陕考察,确定当地(崔木)的柳拐子病为大骨节病。全县75 000人(1984年)108个村队,村村发生有大骨节病。1970年和1978年2次全民临床调查,患者超过 17 000人,患病率为28.69%和28.89%。崔木乡大骨节病为该县中等发病村,2次普查临床患病率为28.25%和33.8%,X线拍片抽查…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麟游县为全国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为掌握全县病情动态变化,及时指导防治工作,2001-2005年对该县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乡(镇)村级小学进行了5次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外环境硒水平上升与病情下降有密切关系,本文从X线患病率与主食、人发。饮水中的硒含量及病区经济状况,农田用肥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X线患病率下降,硒水平上升,二者为负相关关系。(2)农村主食小麦中的硒含量接近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的硒水平明显升高。(3)病情下降与改革后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施用化肥量增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伊克昭盟历史上无大骨节病记述,1985年鸟审旗防疫站发现纳林河乡有疑似大骨节病人,1986年5月对该乡的四个村进行了调查,临床共查727名6~15岁儿童,查出病人83名,检出率为11.4%,X 线检查223名,阳性检出率为44.8%,干骺端检出率为35.9%,活跃指数为70.8,严重指数为69.8。粮硒含量均值为1.69ppb,土硒均值为52.3ppb,人发硒均值为77.5ppb。根据全国诊断标准该乡正式确认为大节骨病区,属轻病区,而 X 线结果属相对活跃重病区。 相似文献
8.
西藏昌都地区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界于东经93°34′~99°06′北纬28°32′~32°32′之间,处于金沙江以西,伯舒拉岭以东,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下辖11县,169个乡镇,1613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幅员面积10.87万m~2,平均海拔3500m,相对高差达1500~2500m以上,总人口57万。 相似文献
9.
甘肃大骨节病病情下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3个基本控制病点和3个相对较重病点,进行气象环境、居住状况、饮水和粮食卫生学质量、经济收入及硒营养等项目流行病学对比调查,以探讨导致大骨节病下降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粮食卫生学质量和饮水质量的改善、部分地区居民居住状况改变、经济收入增加和硒水平提高与病情下降有一定关系。但任何单一因素都难以成为导致病情下降的唯一原因,而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为此,提倡和坚持以补硒为主的综合措施是当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藏大骨节病病区病情发展趋势,为大骨节病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大骨节病调查表,于2007年7-11月,在西藏拉萨市的林周县、墨竹工卡县和山南地区桑日县的大骨节病病区,对自愿接受调查且有二代以上的家庭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将询问结果填入调查表中;对被调查家庭中的5~14岁儿童,拍摄右手腕X线片.大骨节病诊断参照<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进行.结果 共收集144个家庭,对905人进行了面谈及临床检查,检出大骨节病患者208人,总检出率为22.98%(208/905).其中Ⅰ度病人148人,占患病总人数的71.15%(148/208);Ⅱ度病人43人,占患病总人数的20.67%(43/208);Ⅲ度病人17人,占患病总人数的8.17%(17/208).拉萨市和山南地区大骨节病检出率分别为29.73%(102/343)和18.86%(106/562),两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57,P<0.01).本次共调查男368人,女537人,男性检山率为19.29%(71/368),女性检出率为25.51%(137/537),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2,P<0.01).大骨节病病人主要集中在31~70岁,Ⅱ、Ⅲ度病人主要见于>40年龄段中.≤20岁年龄组中临床检出患者仅5例,5~14岁儿童X线检出患者10例,检出率为6.85%(10/146).结论 拉萨市和山南地区所属的大骨节病病区病情比较稳定,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儿童中仍有X线诊断阳性病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进一步强化防制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新发病区调查,了解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桑当乡及曲什安乡共6个村的7~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采集发样,粮样,土样,水样.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在4个调查点的6个村共临床检查7~13岁少年儿童373人,检出大骨节病45例,检出率为12.06%.X线拍片347人,X线阳性75例,阳性检出率为21.61%.子科滩镇泉曲村含硒量最低,发硒为(77.70±42.04)μg/kg,粮硒为(7.44±6.93)μg/kg,曲什安乡才乃亥村含硒量最高,发硒为(103.88±58.57)μg/kg,粮硒为(29.58±24.11)μg/kg.结论 兴海县4个调查点为大骨节病新病区.调查点大骨节病病情严重,致病因子活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丽水市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方法:随机抽样丽水城镇监测区8万名35~64周岁的常住人口,由丽水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公室拟定全市高血压调查方案,调查一般情况、既往史并进行测量血压。结果:丽水市35~64岁人群高血压1999年患病率为19.8%(男性22.5%,女性17.5%),2003年患病率为:21.9%(男性22.6%,女性21.0%)。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P=0.000)。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有高血压家族史及超重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P均<0.01)。结论:高血压在丽水市社区35~64周岁人群中常见,且患病率仍在不断升高。50岁以后女性,有高血压家族史及超重人群更易发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的患病状况,为制定血吸虫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和历史回顾的方法对沅江市南大膳镇1996年至2008年12年间的血吸虫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调查显示该镇12年来,血吸虫病患病率在4.43%~12.14%之间,呈逐年降低趋势.病型以慢性患者最多,占90%以上,晚期患者次之,急性最少.年龄分布以20岁以下年龄组极少,20~60岁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60岁以上组较少.患者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占患者总数的98%以上.感染方式主要以下水捕鱼和砍柴为主,其他方式较少. 结论 血吸虫病病情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陕西省甘泉县炭疽暴发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甘泉县炭疽暴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暴发地区历史疫情资料,采集病例标本及环境样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对炭疽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病例三间分布,分析影响暴发流行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结果甘泉县炭疽疫情暴发系一次同源感染的多点暴发,共计19例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分子分型为MLVA15-31基因型。结论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扑杀病畜、隔离治疗病人、环境消毒等综合措施是快速扑灭炭疽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宾川县人群片形吸虫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方法 2014年2-3月, 选择宾川县州城镇 2个行政村的6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 对 ≥ 5岁的常住人口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Kato?Katz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血检阳性者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对筛检出的片形吸虫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同时选择同村性别相同、 年龄相近的血检阴性者作为对照, 按1∶2进行匹配, 开展病例对照研究, 以探索片形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果 共血检1 207人, 36人阳性, 人群片形吸虫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98%;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血检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1.686、 7.106, P均 > 0.05); 但不同行政村及自然村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103、 13.181,P 均< 0.05)。血检阳性者中有2例粪检阳性, 其中1例为新病例, 粪检阳性率为6.45% (2/3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 食用外购凉拌菜 (4.30)、 生薄荷 (1.22)、 生韭菜 (4.30) 和饮生水史 (3.75) OR值较高,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524、 0.046、 0.524、 1.571,P均 > 0.05)。 结论 结论 宾川州城地区片形吸虫感染仍然存在, 呈散发状态。进食被片形吸虫囊蚴污染的生蔬菜和生水可能是当地人群片形吸虫感染途径, 寻找到确切入口途径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陕西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动态 ,评价硒盐防治效果 ,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榆林市榆阳区 6个病村为调查点 ,每年 9~ 10月份对 7~ 12岁儿童进行病情监测及发硒检测 ,并了解硒盐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结果 4年来榆阳区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在 4 .12 %~ 7.16 %之间波动 ,典型临床病例已少见 ;X线阳性率在 18.4 0 %~ 2 8.5 7%之间波动 ,历年骨端改变检出率均大于干骺端改变检出率。实施六万分之一硒盐防治后 ,儿童发硒由 1997年 0 .1193μg/ g上升到 2 0 0 0年 0 .2 332μg/ g,发硒升高与 X线病情变化无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榆阳区仍属大骨节病中等病区 ,是陕西省大骨节病防治和科研的重点地区。硒盐防治措施未取得预期效果 ,建议根据榆阳区病区特点 ,采取植树植草治沙 ,食用非病区粮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兴海县唐乃亥乡6个村6—14岁儿童358人大骨节 X 线病情分析,1065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发样、尿样和水、土、粮样硒含量、腐植酸、尿磷与大骨节病 X 线检出率作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骨节病发生在当地出生的少年儿童中,属贫硒环境,尿磷代谢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腐植酸含量与病情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掌握江苏省2012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对2012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2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
198例, 较2011年的374例下降了47.06%, 发病率为0.026/万, 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全省13个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其中
扬州、 南通、 南京、 泰州、 徐州和淮安报告的病例占全省的71.72% (142/198)。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196份样本进行复
核, 确定恶性疟164例、 间日疟6例、 卵形疟22例、 三日疟1例、 混合感染3例。结论 结论 2012年江苏省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疟
疾病例, 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虽明显下降, 但病例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本
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目的 掌握江苏省2013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省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 方
法 法 对2013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3年江苏省共报告疟
疾341例, 较2012年的198例上升72.22%, 发病率为0.050/万; 除1例为源于输入病例的输血感染外, 其余均为境外输入
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连云港 (占15.84%, 54例)、 南通 (占14.08%, 48例)、 扬州 (占14.08%,48例)、 淮安 (占11.44%, 39
例) 和盐城 (占8.50%, 29例) 等5市。所有病例均经江苏省参比实验室确诊。其中, 恶性疟286例、 间日疟8例、 三日疟9
例、 卵形疟30例, 混合感染8例。 结论 结论 江苏省已连续2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 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 但境外感
染的输入疟疾病例日益增多,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疟疾仍是该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与缅甸、老挝、泰国等接壤,属亚热带地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特有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易于各种媒介滋生,是各种媒介源传染病高发地区,尤其是立克次体病.以往资料显示该地区存在有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以及Q热等立克次体病,然而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新发立克次体病如无形体病和埃立克体病的资料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当地临床及疾控部门报告每到夏秋季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聚增,临床医生高度怀疑立克次体病,因为多数病人非特异的外斐实验阳性(OX19≥1∶160或OX2≥1∶160或OXK≥1∶160),且临床应用抗立克次体药物有效.为了解当地人群及家畜动物立克次体感染状况,2009年3-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了现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实验设计按地理位置,选择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诒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及南部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分别代表山区半山区、丘陵、林区等地貌.按卫生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问卷,按注册户口单、双号随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年龄、职业、居住地区、是否接触动物、是否被蜱叮咬等.每名调查对象抽取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20℃当地保存,然后72 h航空运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进行实验室检测.按WHO推荐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法检测8种常见立克次体包括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Karp型、贝氏苛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Hainanl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Excel录入数据,SAS9.1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抗体阳性率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家畜抗体阳性率.具体方法使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寻甸、玉龙及思茅3个地区成人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发现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苛克斯体血清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5%(39/237)、6.3% (15/237)和9.3% (22/237).同样,儿童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最高(12.4%).而家畜动物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总阳性率高达61.5%.8种立克次体在不同地区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存在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对于新发蜱传人粒细胞无形体及查菲埃立克体,尽管人群抗体阳性率很低,但家畜动物抗体流行率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查监测这类传染病的相关媒介、宿主以及发热病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强调加强当地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时应用特效抗生素,避免病人多器官受累甚至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及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