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口腔黏膜病学》是口腔内科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独立、成为一门以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口腔黏膜病学》,因此,它是一门年轻而有待发展的学科,急待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口腔黏膜是与外界相通的口腔表面衬覆的组织,其不仅承担着在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切力、牵拉力和摩擦力,还抵抗外界的机械刺激和限制微生物和毒性物质的侵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酗酒、咀嚼槟榔等是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引起口腔黏膜的异常.本综述主要揭示酒精、烟草、槟榔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口腔黏膜的影响机制,为口腔黏膜病的预防及...  相似文献   

3.
王艳  穆森  张瑞敏 《护理研究》2012,26(27):2560
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皮肤-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病损可同时或分别发生在皮肤、黏膜和指(趾)甲[1,2]。单独发生在口腔黏膜者称为口腔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病最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与心理、内分泌、免疫、感染、微循环障碍、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心理因素是扁平苔藓病人患病的主要因素,临床分型有网状型、环状型、条纹型、斑块型、丘疹型水疱型、糜烂型、萎缩型。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严重影响病人进食和语言功能,有些病人因长期糜烂病损有恶变现象。多种口腔黏膜病伴发的糜烂症状掩盖了原发病损,不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罗雪英 《现代护理》2006,12(24):2309-2310
目的 探讨口腔组织补片(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黏膜缺损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对35例口腔组织补片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术后异体移植区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焦虑、恐惧减轻,接受口腔组织补片修复缺损的口腔黏膜,术后无出血,无感染,效果满意。结论 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组织补片(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黏膜缺损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对35例口腔组织补片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术后异体移植区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焦虑、恐惧减轻,接受口腔组织补片修复缺损的口腔黏膜,术后无出血,无感染,效果满意.结论 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病人首选的治疗手段之一[1],放疗与化疗同期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然而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出血、糜烂、溃疡,导致病人咽痛、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病人治疗的依从性[2]。目前国内对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报道较少。预测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是预防和及时处理的前提。现就头颈部肿瘤病人G4射波刀联合同步化疗期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进行调查,以便在病  相似文献   

7.
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笔者采用清热活血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并控制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和程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7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口腔黏膜炎分级及临床特征,观察口腔黏膜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特别是认真及时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液选用2.5%的碳酸氢钠和1:2000的洗必泰溶液交替使用,必要时加用制霉菌素片。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以防止进一步损伤黏膜,口腔护理液要擦到口腔中的所有部位,重点部位要多擦几遍,并指导患者漱口。结果本组171例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炎117例,发生率为68.42%,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及口腔护理,本组117例患者口腔黏膜炎均痊愈。结论口腔黏膜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通过仔细观察、有效进行口腔护理,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02-3803
观察复方曲安奈德与金因肽对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的治疗效果。选择收治的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患者57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实施利凡诺行治疗,观察组29例实施复方曲安奈德与金因肽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时间、糜烂溃疡病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愈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实施复方曲安奈德与金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胡艳华  刘金玲  文月珍  江贵珠 《现代护理》2007,13(21):1967-1968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炎发生原因,规律和防治对策。方法对42例移植患者的口腔黏膜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并详细记录。结果本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83%,部位多见于舌系带及舌缘两侧、双侧颊黏膜及上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与粒细胞减少和细胞毒性药物对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有关,一般为10~16d愈合,与造血重建相平行。本组患者口腔黏膜炎100%愈合。结论口腔黏膜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加强观察和护理能降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和程度,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口腔黏膜病患者对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为口腔黏膜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1 22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1 02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组中出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为78.3%,对照组出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总阳性率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类型口腔黏膜病患者出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依次为炎性肉芽肿(84.21%)、白斑(79.22%)、扁平苔藓(79.02%)、溃疡(77.03%)、腺性唇炎(67.05%)。患者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中鸡蛋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最高。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对口腔黏膜病早期的发生、治疗和延缓疾病进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莉  武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459-1460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溃疡发生后,可使口腔黏膜发生上皮溶解、破溃、脱落等病理改变。症状顽固,反复发作,临床用药方法甚多。我科自2000年来自配“口疮水”(专利定名,专利号ZL00124504X)治疗113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制可宁汤口腔护理液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口腔黏膜损伤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 对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发生口腔黏膜损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日常口腔清洁基础上,分别予常规漱口液口腔护理及可宁汤Ⅰ号、Ⅱ号口腔护理.采用口腔健康评估表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常规漱口液口腔护理与可宁汤Ⅰ号、Ⅱ号口腔护理后各时间段口腔健康状况评价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口腔黏膜损伤患者辨证后用可宁汤Ⅰ号、Ⅱ号口腔护理液施护效果优于常规漱口液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炎发生原因,规律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42例移植患者的口腔黏膜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并详细记录.结果 本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83%,部位多见于舌系带及舌缘两侧、双侧颊黏膜及上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与粒细胞减少和细胞毒性药物对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有关,一般为10~16 d愈合,与造血重建相平行.本组患者口腔黏膜炎100%愈合.结论 口腔黏膜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加强观察和护理能降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和程度,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5.
化学治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娴 《上海护理》2007,7(1):46-52
近20多年化学治疗(化疗)药物的进展使恶性肿瘤的缓解率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延长,但是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所致的正常组织损害至今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口腔黏膜的损害便是其中之一。化疗后,口腔黏膜发生的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称为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反应因其疼痛影响进食最终可引起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国外文献报道口腔黏膜炎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1]。现将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化疗所致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机制化疗时口腔炎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16.
良好口腔保健的目的是维持口腔黏膜的完整。口腔上皮细胞的分裂速度很快,10 d左右更新1次。快速的代谢意味着它们可能被某些因素所破坏。包括化疗和放疗在内的治疗均可破坏口腔黏膜细胞。细胞毒药物和放疗最开始作用于积极的分裂细胞,但它们不能区分正常的和恶性的。黏膜受损时  相似文献   

17.
刘丽英 《护理研究》2014,(6):2136-2136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病人首选的治疗手段之一,放疗与化疗同期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然而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出血、糜烂、溃疡,导致病人咽痛、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目前国内对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及预见性护理措施报道较少。预测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是预防和及时处理的前提。现就头颈部肿瘤病人 G4射波刀联合同步化疗期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时间进行调查,以便在病人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前期即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口腔pH值监测选择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0.9%氯化钠溶液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则根据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口腔护理1月后口腔黏膜反应分级及口腔黏膜炎平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分级0度19例、Ⅰ度7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0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6例、5例、4例、2例,经比较,Z=-2.006,P=0.045,口腔黏膜炎的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4(3~7)d,对照组为7(4~10)d,经比较,Z=-4.538,P0.05。结论基于pH值监测选择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腔冷冻疗法对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于福建省某医院治疗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口腔冷冻疗法。化疗后第7天、第14天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口腔黏膜炎分级量表(Oral Mucositis Grading Scale, OMG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VAS)评估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化疗后第7天、第14天,试验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口腔黏膜炎的患者中,试验组口腔黏膜炎的持续时间为(5.06±1.26)天,低于对照组的(6.29±0.97)天(P<0.05);试验组出现口腔黏膜炎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冷冻疗法能降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加快口腔黏膜炎的恢复,减轻患者因口腔黏膜炎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肖娓珠  庄伟煌 《护理研究》2006,20(30):2727-2728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主要表现、治疗方法、护理进行综述,认为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性使用漱口水、应用黏膜保护剂、预防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口腔黏膜炎的主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